谈谈山水小品文的复习策略——以《与朱元思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2018 . 7
谈谈山水小品文的复习策略
——以《与朱元思书》为例
陈新霞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毕业班的文言文复习,应该达到鉴赏和审美的最高境界。

为了让文言文复习审美愉悦,笔者尝试以魏晋时期的山水小品文作为文言文复习的抓手,谋求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的同时提升文言文复习的教学品质。

下面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收获。

一、梳理内容,找准言志载道的精髓处纵观山水小品文,其精髓在于“美景”“深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

《与朱元思书》一文采用书信短札的方式,对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中所见的山水景物进行了深入的描写,文章极富抒情意味。

因此,复习的第一环节,“围绕‘独绝’二字,文章是怎样描绘奇山异水的?”作为这一环节的主问题,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

24字凸显“异水” 之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赋予水以静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赋予水以动态,一静一动,对比鲜明,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妙用比喻、夸张,生动地描写出“异水”的透明美与奔腾美。

86字尽显“奇山”之美, 其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大笔勾勒式的描写,描写树之奇,表现山之奇,不仅如此,树木山石本是静态之物,作者的笔触让我们从静态的景观中看出了动态。

接下来的描写更有意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是游者所见的动态美与所闻的音乐美的融合,这些美妙让作者的思绪达到了高潮。

学生在学习这些语句时眼前所浮现的情境增加了对文本的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其实不难让人结合当时的情况联想到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与鄙弃利禄的情怀,这一志趣与积极入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及存在消极遁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存在显著差别。

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炼字炼句,去深刻体味作者的情感。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通过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引导他们赏美景、悟深情。

从典型文章中找到文本的特质,学生在复习时可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价值,达成复习的目的。

二、比较阅读,选好言志载道的关节点在不同文章的对比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

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中,既是教师提升教学品质的金钥匙,又是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法宝。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这两篇文章在体式、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

因此,在复习的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课题形式、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不同来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学生们很快发现陶弘景对景物描写的细致程度不及吴均,情感的表白也没有吴均直白。

部编教材的课后“思考探究”提出: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陶弘景是借谢灵运的山水诗来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因此情感是含蓄的,内隐的。

把有一定关联度的文章进行比较和鉴别的
文言文教学
2018 . 7
50
搭建支架,激活文言文阅读期待
李华印
文学的期待视野指的是读者在阅读前已经具有的主观、客观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某种认知结构和预定认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文言文作品的了解不多,掌握的文言文知识也不多,故此必然会影响阅读期待,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若要激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期待,则要采用搭建支架的方式通过提供背景信息、组织学生对比阅读、鼓励学生理性研读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一、提供背景资料,展开想象
为了拉近学生和所阅读的文言文作品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有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激发阅读期待,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想象,思考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创作了本作品,在创作时其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样能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

在指导学生学习《捕蛇者说》时,如果能给学生介绍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况,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意识到当时社会苛捐杂税之残酷,了解当地人被迫捕蛇缴纳的无奈之举。

这样能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想要通过奇蛇来引出奇事,揭露当时社会的真实现状,进而引导出自己的思想,阐述苛捐杂税比蛇毒更加严酷的理论。

此外教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关节点的选择让学生的
视野得以开阔,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深化对文本特点的感知并得以提升鉴赏力。

三、拓展阅读,做好文化传承的落脚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去理解古代作品内容中的价值,汲取出民族智慧,实现文化的传承。

吴均的文章因具有“文体清拔有骨气”这一基本特点而被人们称为“吴均体”。

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吴均的《与顾章书》。

这篇文章只用了84字就将一幅淡雅、清幽、秀美的风景画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读者反复研读与咀嚼。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对山水的热爱,想与尘世远离的志趣,因没有牵挂的洒脱,厌倦官场繁冗政务的情绪流露在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与《与朱元思书》之间存在很多显著的异同点,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课文所学的知识理解程度,更为全面的重新审视吴均的作品。

这节课的结点仅仅认识“吴均体”还不够,复习一篇带多篇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

最后,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山水小品?”这一问题的提出,使这节课的内容不仅仅是集中在《与朱元思书》这一篇的“文言”“文章”层面,而是上升到“文化”的层面。

结合这篇文章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极为激烈,民不聊生。

很多仁人志士不愿意从仕,不为斗米折腰,他们选择远离尘世,隐居山林。

通过自己的笔触来寄情山水,把酒论道,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解脱。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科中考文言文复习中,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案例谋求通过一篇带多篇对教材进行加工转化。

必须引导学生在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深刻感悟文言文的独特魅力,逐步积淀传统文化的底蕴。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学(255100)
文言文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