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经济学
题目:身边的经济现象与原理分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身边的经济现象与原理分析
——考研or就业
【摘要】一提到经济学,人们就会习惯性的联想到枯燥的数字和函数,或者是联想到国家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复苏这样大层面的问题上来。

其实不然,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经济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它可以用来解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现在提到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象机会成本考研还是就业
1 前言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

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给经济下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

这些定义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层是从国家社会层面定义经济学,另一个便是从个体层面。

如果用经济学分类来解释。

那便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

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的便是“微观经济学”[3]
运用“微观经济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这几乎是困扰所有大学生的难题。

其实在这个考虑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只要了解了这个原理,在这个抉择过程中我们就能做出最明智做合适的选择。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18版)·2012年北京商务印书馆
[2]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3]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15
2 考研还是就业现状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边是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那么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就业还是考研?”难取舍。

目前应届毕业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根据教育部的最近的数据,2015的本科毕业生人数达到了惊人的749万,可以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考研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选择考研就又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

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

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再者,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与现在一样吗?事物总在千变万化,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研究生毕业后即使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数年的同行比起来,必定会显得单薄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就业。

这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不决。

3 运用机会成本原理分析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包括潜在价值)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4]就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来说:如果你选择的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那么因为选择就业而获得的额外工资,工作经验等等,便是这次抉择中的收益。

因为没有选择考研而失去的得到更大提升的机会便是这次抉择中的成本。

如果你选择的是大学毕业后考研,那么你
[4]《生活中必知的十大经济原理》载/p-608423609.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5年12月20日
的收益和成本就刚好和前者相反。

无论怎样选择,判定某次抉择是否明智的唯一标准便是“效益<成本”。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所不同,因此在在考虑收益和成本时都会是不同的结果。

4 个人建议
总的说来,在计算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的效益和成本时需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一下三个方面:
①身体方面: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

考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做保障,就等于说在起跑线上就输了别人一程。

因此,在考虑这个问题是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准确的评估,避免因小失大。

②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精神素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很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研民”队伍中胜出。

因此知道自己中途会放弃,还不如一开始就着眼于就业方面。

③经济方面: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考虑。

因为考研并不是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而是一种精英教育。

这就注定了它的高消费性。

在考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且价格都不便宜;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也是比较高的。

这就要求参考者具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这一点对于“寒门出生”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不小的难题。

对此,有人指出了“先就业,在考研”的模式。

自己在社会中工作几年,获得了工作经验又了解了具体行情。

再回去考研时就更加具有方向性了。

参考文献
[1]赵红英、梁素娟、曹俊明·经济学与生活·2006-7-1 机械工程出版社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4版)·2009-06-1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