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
按照克郎奎斯特系统(参见第四节)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个纲,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木兰科(Magnoliaceae) * P
A∞ ∞
6-15
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全缘,有托叶,早脱落,枝具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常同被;雄蕊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穗状,稀为翅果。
种子有胚乳。
(1)木兰属(Magnolia)
托叶与叶柄联合。
花大,顶生,花被多轮;蓇葖果,背缝开裂。
常见的植物有:玉兰(M. denudata Desr.),落叶乔木。
早春开花,先花后叶。
花白色。
原产我国中部,各地均有栽培供庭院观赏,花蕾药用(图14-21)。
紫玉兰(辛夷)(M. liliflora Desr.),落叶小乔木。
花紫色或紫红色。
原产湖北,各地栽培供观赏。
广玉兰(洋玉兰、荷花玉兰)(M. grandiflora L.),叶常绿革质,下面密被锈色绒毛;花大,白色芳香。
原产北美洲,为著名庭院观赏树种。
厚朴(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落叶乔木。
叶大,顶端圆,集生枝顶。
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
树皮、根皮、花、果及芽含厚朴酚可入药。
凹叶厚朴[M.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Rehd. et Wils. )Cheng Law],叶二裂,产我国东南各省,药用。
(2)含笑属(Michelia )
常绿乔木或灌木,托叶与叶柄分离,花单生叶腋,常不满开,有雌蕊群柄。
含笑花[M. figo (Lour.)Spreng.],常绿灌木,嫩枝、芽及叶柄均被棕色毛。
花芳香,广为栽培供观赏。
白兰花(M. alba DC ),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花白色,花瓣狭长有芳香。
原产印度尼西亚,现广为栽培供观赏。
花及叶可提取芳香油,也可入药。
黄兰(M. champaca L.),与白兰花相似,花黄色,为华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
(3)木莲属(Manglietia )
常绿乔木。
花两性,单生枝顶;每心皮具4至较多胚珠。
聚合果紧密。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Hemsl.)Oliv.],常绿乔木,为常绿阔叶林的常见树种和重要的材用树种。
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以南。
(4)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
叶分裂,先端截形,具长柄。
翅果不开裂。
本属自白垩纪至第三纪广布于北半球,现仅存2种,分布在北美和中国。
鹅掌楸(马褂木),落叶高大乔木,叶中部每边具1宽裂片。
花外面红色,内侧的花被片有黄色条纹,产于我国江西、湖北等省。
叶似马褂,故又名马褂木,为世界珍贵观赏树木,树皮入药。
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 L.),叶片每边有1~2个,少为3~4个短而渐尖的裂片,花被片灰绿色,有蜜腺。
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
我国栽培供观赏。
(二)樟目(Laurales )
樟科(Lauraceae ) * P 3+3 A 3+3+3+3 (3:1)
主要特征: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无托叶,三出脉或羽状脉。
花两性整齐3基数,轮状排列,花药瓣裂;子房上位,1室;核果。
种子无胚乳。
樟属(Cinnamomum )
叶常为3出脉,发育雄蕊3轮,基部有腺体,圆锥花序,萼常脱落。
樟树,叶离基3出脉,脉腋具腺体。
产长江以南,为重要用材和绿化树种。
木材及根可提取樟脑。
枝、叶、果可提樟油(图14-22)。
本科还有许多是优良的材用、油料和药用树种。
如楠属(Phoebe )的浙江楠(P. chekiangensis )和闽楠(P. bournei )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材质优良;润楠属(Machilus )的多种植物和檫木(Sassafras
tzumu )等均为优良的材用树种。
肉桂(C. cassia Presl )的树皮为著名的药材和调料。
山鸡椒(Litsea cubeba )和山胡椒[Lindera glauca (Sieb. et Zucc.)Bl.]的花、叶、果可提取芳香油。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的根入药。
(三)毛茛目(Ranales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 ↑ K 3-∞ C 3-∞ A ∞ ∞-1
主要特征:草本;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突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1)毛茛属(Ranunculus )
直立草本,叶互生。
花黄色,花瓣基部有蜜腺。
聚合瘦果。
本属约400种,我国有80余种,南北均产。
毛茛(R. japonicus Thunb.),基生叶3深裂,植株密被白色柔毛;聚合果近球形。
广布于我国各地,生于沟边和田边;全草外用为发泡药,可治疗疟疾、关节炎,也可作土农药(图14-23)。
茴茴蒜(R. chinensis Bunge ),基生叶为三出复叶,植株被长硬毛;花顶生或腋生;瘦果微扁平,聚合成椭圆或圆形。
全草含原白头翁素,有毒,供药用。
石龙芮(R. sceleratus L. ),植株近无毛;叶3深裂,每裂片再3~5浅裂;瘦果倒卵形,聚合果呈长圆形。
生沟边湿地;有毒,全草入药,能散瘀化结,嫩叶捣汁可治恶疮痈肿,也治毒蛇咬伤。
(2)铁线莲属(Clematis )
攀缘草本或木质藤本。
羽状复叶对生。
萼片花瓣状。
瘦果集成头状,具宿存的羽毛状柱头。
毛蕊铁线莲(C. lasiandra Maxim .),落叶藤本;羽状三出复叶;花丝具长硬毛;茎藤入药,有通气功效。
(3)黄连属(Coptis )
根状茎纤细;叶基生,分裂或为复叶;花小;蓇葖果。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黄连(C. chinensis Franch.),根状茎黄色,叶三角状卵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
味苦,可提取黄连素。
根状茎入药,为名贵中药,可治疗肠炎、痢疾等症。
(4)乌头属(Acgnitum )
乌头(A. carmichaeli Debx.),多年生草本,具肥厚块根。
叶掌状3~5裂。
总状花序,密生白色柔
毛;花萼蓝紫色,最上面的一片成盔状,称盔萼;花瓣2,退化成蜜腺叶,另3片消失;心皮3,离生。
聚合蓇葖果,腹缝线开裂。
产欧亚。
本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块根即中药乌头,入药能祛风镇痛,子块根经炮制为中药“附子”,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效。
因含多种乌头碱,有大毒。
本科的重要属尚有侧金盏花属(Adonis )、升麻属(Cimicifuga )、唐松草属(Thalictrum )、金莲花属(Trollius )、白头翁属(Pulsatilla )等。
侧金盏花属为本科最原始的一属,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其它各属均含有不少著名药用植物,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四)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 * K (4-5)C 4-5,0 A ∞,1-5 (2:2)
主要特征:木本,具星状毛;单叶互生,多有托叶;花两性或单性同株;萼茼与子房壁结合,雌蕊2心皮,顶端离生,子房下位, 2室,中轴胎座,花柱宿存。
蒴果木质。
金缕梅属(Hamamelis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芽裸露;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花两性,4基数;花瓣带状。
约6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仅金缕梅(H. mollis Oliv.)1种,产华中至华东(图14-24)。
本科常见的还有: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落叶大乔木,叶掌状3裂,头状花序,分布于黄河以南,树脂、根、叶、果入药;深秋叶色红艳,为南方著名的秋叶树种。
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 (R. Br.)Oliver],小枝有褐色星状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
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常绿小乔木,叶面常有虫瘿。
分布于浙江以南。
栽培,供观赏。
蜡瓣花(Corylopsis chinensis Hemsl.),花瓣5,黄色狭匙形。
为药用和观赏树种。
小叶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e ),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Fagales )
壳斗科(Fagaceae ) * ♂:K (4-8)C 0 A 4-20 ♀:K (4-8)C 0(3-6:3-6:2)
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羽状脉直达叶缘。
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雄花为葇荑花序;子房下位。
总苞木质化成壳斗(cupule ),部分或完全包被坚果。
(1)栗属(Castanea )
落叶乔木,小枝无顶芽。
雄花序直立;总苞完全封闭,外面密生针状长刺。
坚果1~3。
全世界共12种,我国有3种。
板栗(C. mollissima Bl.),又名中国栗,木本粮食植物,产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为山区重要果树。
栗果为著名干果,味甜,营养价值高;材质优良,可作建筑用材(图14-25)。
(五)壳斗目
(2)栎属(Quercus )
落叶乔木。
雄花序下垂;雌花1~2朵簇生。
坚果单生;壳斗不封闭。
栓皮栎(Q. variabilis Bl.)叶背具白色星状毛,树皮黑褐色,木栓层发达,为优良的软木原料。
麻栎(Q. acutissima Carr.),茎无栓皮,叶背无白色星状毛,木材作建筑用材,壳斗可提取栲胶。
柞栎(Q. dentate Thunb.)等,叶片可养柞蚕。
(3)水青冈属(Fagus )
落叶乔木。
雄花序下垂、头状。
坚果三角形。
约14种,产于北温带,我国有8种。
水青冈(F. longipetiolata Seem.),叶倒卵形,壳斗被褐色绒毛和卷曲软刺。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重要的经济树种。
(4)栲属(Castanopsis )
常绿乔木。
叶全缘或有锯齿。
雄花序直立;雌花单生,总苞封闭,有针刺。
全世界约130种,以东亚的亚热带为分布中心,我国有7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
最常见的有苦槠栲(C. sclerophylla
Schott.)等多种,为南方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坚果为重要的淀粉资源。
(六)石竹目(Caryophyllales )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 K 4-5 C 4-5 A 8-10 (2-5:1:∞)
主要特征:草本,茎节部膨大;单叶,全缘,对生,基部常横向相连;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常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1)石竹属(Dianthuc )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
萼片结合成筒;花瓣5,檐部和爪部分明,二者相交成直角;雄蕊10,2轮;花柱2。
种子多数。
本属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我国南北均产,大部分供观赏或药用。
石竹(D .chinensis L .),茎簇生,直立,上部分枝。
叶线状披针形。
萼下有4苞片,叶状开展,花白色或红色。
常栽培供观赏和药用(图14-26)。
香石竹(康乃馨)(D .caryophyllus L.),叶狭披针形,灰绿色。
花单生或2~3朵簇生,有香气。
原产南欧,栽培供切花用。
美国石竹(须苞石竹,美女石竹,什样锦)(D .barbatus L .),聚伞花序,花多且密集,深红色,有白斑。
栽培供观赏。
瞿麦(D .superbus L.),萼下苞片4~6个,花瓣粉红色,顶端细裂成细线条。
全国分布,可观赏和药用。
(2)繁缕属(Stellaria )
丛生或直立草本。
茎常被毛,顶生圆锥状聚伞花序。
萼片分离,宿存;花瓣与萼片同数,白色,先端2深裂,有时无花瓣;子房1室。
蒴果瓣裂。
广布于全球,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繁缕[S. media (L.)Cyr.](图14-27),叶卵形。
花小,白色;花瓣5,每片2深裂;雄蕊10。
广布全国,为田间杂草,也可作野菜和药用。
本科重要属种尚有太子参(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多年生草本。
块根长纺锤形、肥厚。
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以北。
块根入药,能健脾、补气、生津。
簇生卷耳(Cerastiumcd caespitosum Gilib .),草本,全体有短柔毛,花白色,花瓣顶端2裂。
路边杂草,药用。
王不留行(麦蓝莱)[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 ],全株无毛,花粉红色。
种子供药用,称“留行子”,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
除华南外,广布全国。
本科还要许多栽培花卉,如长蕊石头花(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剪红纱花(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等。
蓼科(Polygonaceae ) * P 6-3 A 3-9 (3-2:1:1)
主要特征:多为草本;茎的节部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抱茎;花两性,单被,萼片花瓣状,子房上位;瘦果。
(1) 蓼属(Polygonum )
草本或藤本。
花被多具色彩,常5裂。
子房常三棱形,少数双凸镜形,瘦果短于萼片。
本属600余种,广布于全球。
我国有120余种。
何首乌多年生草质藤本,地上茎称夜交藤。
具块根。
茎缠绕,多分枝,下部木质化。
托叶鞘筒状。
圆锥花序大而开展。
瘦果3棱形,包于翅状花被内。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块根和藤入药。
虎杖(P. cuspidatum Sieb. et Zucc.),草本。
茎中空,具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叶卵圆形。
雌雄异株。
根入药,称“九龙根”,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等功效。
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直立草本,叶披针形,上面具黑斑,故又称斑蓼,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无缘毛。
瘦果扁圆卵形,黑褐色,具光泽。
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多生于水沟边和潮湿地。
鲜茎叶入药,治疮肿和蛇伤,也可制农药。
蓼蓝(P. tinctorium Ait .),一年生草本。
托叶鞘圆筒状,有长睫毛。
穗状花序,瘦果卵形,有3棱。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多为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
叶供药用,清热解毒,又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
本属还有多种药用植物,如拳参蓼(P. bistorta L.)、红蓼(P. orientale L.)、水蓼(辣蓼)(P. hydropiper L.)、杠板归(P. perfoliatum L.)等。
(2) 大黄属(Rheum )
多年生粗壮草本。
叶基生。
萼片6,内轮3枚果期不增大;雄蕊9(6),果有翅。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根状茎粗壮,黄色;叶掌状浅裂。
本种和掌叶大黄(R. palmatum L.)、鸡爪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Regel.)根茎作泻下药,可健胃。
(3) 酸模属(Rumex )
草本,多具茎生叶。
花被6枚,排为2轮,外轮3枚小而内弯,内轮3枚扩大而成翅,翅背常有1小瘤体;雄蕊6;子房3棱,花柱3。
瘦果被扩大的内花被片所包。
酸模(R. acetosa L.),叶基箭形,根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的功效。
嫩叶味酸,可作蔬菜。
羊蹄(R. japonicus Houtt.),叶基心形,根入药能清热凉血、杀虫润肠。
(4)荞麦属(Fagopyrum )
草本。
总状花序或密集的伞房花序。
花萼5裂,果期不增大。
瘦果3棱形,明显伸出宿存花萼之外。
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茎直立,红色。
叶广三角形,基部心形。
瘦果卵形。
我国各地栽培,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1,营养价值高,可食用或饲用(图14-28)。
蔷薇科(Rosaceae ) * K (5)C 5 A 5-∞ ∞-1 ()
主要特征:茎常有刺及皮孔。
叶互生,有托叶。
花两性、整齐、五基数,轮状排列;花被与雄蕊基部常结合成杯形、盘形或壶形花筒;花托隆凸或凹陷。
果实为蓇葖果、聚合果、梨果或核果。
本科根据心皮数、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4个亚科(图14-29),各亚科形态特征比较如表14-3:
Ⅰ.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灌木,稀草本。
单叶,稀复叶,多无托叶。
心皮常5,分离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
蓇葖果,稀蒴果。
(1)绣线菊属(Spiraea)
小灌木。
花筒浅杯状,伞房花序。
蓇葖果。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省均产。
常栽培供观赏。
绣球绣线菊(S. blumei G. Don),叶菱状卵形,3浅裂,背面灰白色。
花白色。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为园林习见花木。
中华绣线菊(S. chinensis Maxim.),叶两面有毛,分布很广。
为庭院常见栽培植物。
此外,珍珠绣线菊(S. thunbergii Sibe. Ex Blume)、和李叶绣线菊(S. proxifolia Sieb. et Zucc.)等可作树坛或花篱。
本亚科常见的还有华空木(Stephanandra chinensis Hance),叶缘有重锯齿,锯齿直达尾状的先端。
圆锥花序。
产长江流域。
茎皮纤维可造纸,根入药。
白鹃梅 [Exochorda racemosa(Lindl.)Rehd.],雄蕊5;心皮结合。
蒴果,有5棱脊。
产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及湖北。
枝叶秀丽,花洁白,为著名花木;根及树皮入药。
Ⅱ. 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木本或草本。
托叶发达。
周位花;雌雄蕊多数、分离,着生于凹陷或突出的花托上,子房上位,每心皮含胚珠2~1个。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坚果。
(2)蔷薇属(Rosa)
灌木。
皮刺发达,羽状复叶,托叶常贴生于叶柄上。
花托凹陷,托杯壶状;雄蕊生于花筒口部。
多数瘦果集于肉质的花筒内,组成一个聚合果称“蔷薇果”。
广布北温带和热带的高原。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本属著名的观赏花卉有玫瑰(R. rugosa Thunb.),叶皱缩,茎多皮刺和刺毛,花玫瑰红色;月季花,托叶有腺毛;萼有羽状裂片;花大型,少数单生。
金樱子(R. laevigata Michx.),3小叶
复叶,光亮;花单生,白色;果梨形,密布刺。
广布于华东、华中、华南。
果可熬糖、酿酒,根及果入药。
野蔷薇(R. multiflora Thunb.),小叶9枚,伞房花序,花白色。
常栽培观赏,花、果、根入药。
(3)悬钩子属(Rubus)
灌木,多刺。
单叶或复叶。
聚合核果。
本属具有许多食用植物,如掌叶覆盆子(R. chingii Hu),叶掌状3-7裂,聚合果红色。
产安徽、江苏、浙江、广西。
果可食及酿酒,根和果入药。
茅莓(R. parvifolius L.),3小叶复叶,钝头,背面有密白毛。
分布几遍全国。
果生食、熬糖和酿酒;叶及根皮提制栲胶;根、茎、叶均可入药。
本亚科还有多种经济植物,如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羽状复叶,小叶间附有属小叶,花部4基数,短穗状花序,根为收敛止血药。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原产南美,现我国栽培,聚合果食用。
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羽状复叶,小叶大小间杂,花黄色,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入药,为收敛药,并有强壮止泻功效。
棣棠花[Kerria japonica(L.) DC.],灌木,青枝绿叶,黄花,瘦果。
分布在华中、华东至华南。
花入药,常栽培为庭院观赏植物。
Ⅲ. 苹果亚科(Maloideae)
主要特征:木本。
有托叶。
心皮2~5,多数与杯状花筒之内壁结合成子房下位,或仅部分结合为子房半下位。
每室有胚珠2~1个。
梨果。
(4)梨属(Pyrus)
叶近卵形。
花柱2~5条,离生。
果肉有石细胞,果实梨形。
沙梨[P. pyrifolia(Burm.f.)Nakai],产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果食用,可入药。
(5)苹果属(Malus)
叶近椭圆形。
花柱基部结合。
果肉无石细胞。
苹果(M. pumila Mill.),萼与花梗有毛,果扁圆形,两端凹,原产欧洲、西亚,我国北部至西南有栽培,果鲜食或加工酿酒。
垂丝海棠(M. halliana Koehne),果梗细长,花下垂。
原产我国西部,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本亚科还有多种资源植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和野山楂(C. cuneata Sieb. et Zucc.)等为著名的水果。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Koehne],果长椭圆形,暗黄色,木质。
产华东至华南。
果药用,治关节痛、肺病等症。
火棘(火把果、救军粮)[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常绿灌木,具顶芽成枝刺,一般作绿篱。
果成熟时橘红色或深红色。
入秋红果累累,极具观赏价值;果实可食用。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春秋叶橙、紫、黄、红,树形整齐,为优美园林树种。
Ⅳ. 李(梅)亚科(Prunoideae)
主要特征:木本。
单叶,有托叶,叶基常有腺体。
花托凹陷呈杯状,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2个,斜挂。
核果。
内含1种子。
(6)李属(Prunus)
侧芽单生,顶芽缺,花叶同放,子房和果实光滑无毛。
李(P. salicina Lindl.),叶倒卵状披针形;花3朵同生,白色;果皮有光泽,并有蜡粉,核有皱纹。
我国广布。
果食用,核仁、根、叶、花、树胶均可药用。
(7)桃属(Amygdalus)
侧芽3,具顶芽,果核常有孔穴。
桃(A. persica L.),叶披针形。
花单生,红色。
果皮密被毡毛。
桃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约有3000年以上。
著名的品种有蟠桃(A.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垂枝桃、白花碧桃等,它们均为重要的春季观花植物。
果食用,桃仁(胚)、花、树胶、枝、叶均可入药。
榆叶梅[A. triloba(Lindl.)Ricker],叶顶端常3裂,叶缘有不等的粗重锯齿。
花粉红,先叶开放。
产我国东部、北部。
栽培供观赏。
(8)杏属(Armeniaca)
侧芽单生,顶芽缺。
花先叶开放;子房和果实常被短毛。
杏(A. armeniaca Lam.),叶卵形至近圆形,先端短尖或渐尖。
花单生,微红。
果杏黄色,微生短柔毛或无毛。
核平滑,我国广布,果食用,杏仁(胚)
入药。
梅(A. mume Sieb.),叶卵形,长尾尖。
花1~2朵,白色或红色。
果黄色有短柔毛,核有蜂窝状孔穴。
分布全国,果食用,花、果可入药,木材为制作雕刻等工艺品的良好用材。
(9)樱属(Cerasus )
幼叶对折式,果实无沟,不同于上述3属。
樱桃[C. pseudocerasus (Lindl.)G. Don],花梗多毛,萼片反折。
山樱花,花梗无毛,萼不反折。
常见栽培变种日本晚樱,我国各大城市公园有栽培供观赏。
郁李[C. japonica (Thunb.)Lois.],灌木,叶顶端尾状长尖,基部近圆形。
产我国中部和东亚,为园林习见植物。
锦葵科(Malvaceae )* K 5 C 5 A ∞ (3-∞:3-∞)
主要特征:纤维植物。
单叶互生,常有星状毛,有托叶。
花两性、整齐、5基数,具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心皮3~20,合生或分离。
子房上位,中轴胎座,每室具1至多胚珠,蒴果或分果。
(1)棉属(Gossypium )
一年生灌木状草本。
叶掌状分裂。
副萼3或5,萼呈杯状。
蒴果3~5瓣,室背开裂。
种子倒卵形或有棱角,种子表皮细胞延伸成纤维。
陆地棉(棉花)(G.. hirsutum Linn.),枝常疏生长柔毛。
叶3~5浅裂,花黄色,副萼3,有7~13细长齿裂。
原产美洲,我国产棉区普遍栽培。
棉纤维较优良,供纺织用;种子可榨油;根供药用,可治慢性气管炎(图14-30)。
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还有树棉(G. arboreum L.)和海岛棉(G. barbadense L.)等。
(2)木槿属(Hibiscus )
木本或草本。
花萼5齿裂,花冠钟形;单体雄蕊大;心皮5,结合,花柱分枝5,较长。
种子肾形。
木槿(H. syriacus L ),落叶灌木。
嫩枝有绒毛,叶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无毛,具不规则锐齿。
花常重
瓣;雄蕊柱和柱头不伸出花冠。
原产东亚,全国各地栽培作绿篱或观赏用;全株入药。
木芙蓉(H. mutabilis Linn.),木本。
叶5—7掌状分裂。
花大粉红色,副萼10,线形。
蒴果扁球形。
我国除东北、西北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
茎皮纤维为缆索、纺织品和造纸原料;花、叶和根皮入药,有清凉、解毒和消肿作用。
本属尚有吊灯芙蓉[H. schizopetalus(Mast.)Hook. f.]、朱槿(H. rosa-sinensis L.)和红秋葵[H. coccineus(Medicus)Walt.]等多种观赏植物。
本科植物经济用途广。
除上述植物外,纤维类植物还有苘麻(Abulilon theophrasti Medicus)和大麻槿(Hibiscus. cannabinus L.),其纤维为编织等的重要原料;食用植物有黄槿(H. tiliaceus L.)和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等;冬葵籽、苘麻和蜀葵[Althaea rosea(L.) Cavan.]的种子、药蜀葵(A. officinalis L.)的根和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 Matsuda)的叶等可入药;蜀葵、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锦葵(Malva sinensis Cavan.)等均为常见的观赏植物。
葫芦科〔Cucurbitaceae〕* ♂:K
(5)C
(5)
A
1(2)(2)
; ♀:K
(5)
C
(5)(3:1)
主要特征:草质藤本,具双韧维管束,茎卷须侧生于叶腋。
单叶互生、掌裂。
花单性,5基数;花萼合生具萼管;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1分离,花药折叠;雌蕊3心皮,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常为瓠果。
南瓜属(Cucurbita)
草质粗壮藤本,卷须分枝,叶具长硬毛,花冠钟状,5中裂。
原产美洲,我国4种。
南瓜[C. moschata (Duch.)Poir.],果柄有槽不发达,现世界广为栽培,作蔬菜、杂粮和饲料植物,种子药用(图14-31)。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一年生攀援草本,果下部大于上部,中部缢细,成熟后果皮木质,可做各种容器。
常见栽培的还有3个变种:瓠子[L. siceraria var.hispida(Thunb) Hara],果实长圆柱形,皮绿白色,果肉白色,嫩时作蔬菜。
小葫芦[L. siceraria var.microcarpa(Naud)Hara],果实形状与葫芦相似,但长不足10厘米,植株结果较多;果实供药用,能利尿消肿,种子油可制皂。
瓠瓜[L. siceraria var.depressa(Nakai) Hara],果实梨形,通常成熟后剖开作水瓢用,嫩时亦可作蔬菜
食用;果皮晒干入药,利尿消肿。
香瓜(Cucumis melo L.),著名水果,栽培已久,品种多,如哈密瓜、白兰瓜、菜瓜和黄金瓜等。
黄瓜(C. sativas L.),原产印度、南亚与非洲,现广泛栽培,为著名蔬菜。
丝瓜[Luffa cylindrical (L.)Roem.],嫩果可炒食,成熟后维管束网称丝瓜络,供药用和洗涤器具用。
西瓜[Citrullus llanatus (Thunb.)Mansfeld],原产亚洲的热带,栽培做夏季消暑水果,有些品种专供食用瓜子。
本科还有多种药用植物,如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卷须常2裂或不分裂,叶鸟足状,有小叶柄。
常人工栽培,内含“人参皂碱”,入药,有强身健脑之功效。
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根状茎肥厚,圆柱状。
根制品称“天花粉”,果称“括楼实”,果皮为括楼皮,种子的中药名为“括楼仁”,都供药用,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山茶科(Theaceae ) * K 4~∞ C (5)A ∞ (3-5:3-5) 主要特征:常绿木本。
单叶互生,叶革质。
花两性、整齐、5基数;雄蕊多数,多轮排列,常与花瓣基部连生;花萼宿存;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常为蒴果。
山茶属(Camellia )
叶革质,边缘有锯齿,具短柄,少数无柄而抱茎。
苞片与萼片形态常相似,但向内逐渐增大,覆瓦状排列;花瓣基部多少合生;雄蕊多数,2~6轮,外轮的花丝结合成一个长或短的筒,并与花瓣基部合生,内轮花丝分离,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上位,3~5室,每室有胚珠4~6枚。
蒴果背裂。
种子近球形或有棱角。
约220种,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90多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
其中最有价值的有山茶(C. japonica L.)、茶[C. sinensis (L. )O. Ktze ]和油茶(C. oleifera Abel )等(图14-32,图14-33)。
山茶,灌木或小乔木。
倒卵形或椭圆形。
花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或枝顶。
苞片和萼片脱落;花瓣大红色,栽培品种有白、淡红等色,且多重瓣,花瓣顶端有凹缺;花丝及子房均无毛。
蒴果近球形。
山茶原产我国南部,现在我国各地常有栽培,尤以云南地区栽植最为著名,为我国名贵的观赏植物;其种子含油45%以上,供食用及工业用;花为收敛止血药。
茶,常绿灌木,花白色有柄,萼片宿存,果瓣不脱落。
种子近球形,淡褐色。
原产我国,现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盛行栽培。
叶供制茶,有强心利尿功效;根入药,清热解毒;种子油是很好的润滑油,提炼后可供食用。
其变种普洱茶[C.assamica (Mast.) Chang],常绿乔木。
叶常为宽椭圆形,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用途同茶。
油茶,灌木或小乔木。
花白色无柄,萼片脱落。
蒴果,果瓣与中轴一起脱落。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广泛栽培,为南方山区主要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工业用;果壳可提制栲胶、皂素、糠醛等。
山茶科植物还有供观赏的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e (Wight. et Arn.)Sprague],榨油的梨茶(Camellia latilimba Hu ),材用的木荷(何树)(S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大叶杨桐(Adinandra megaphylla Hu )、紫茎(Stewartia sinensis Rehd. et Wils.)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