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创业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创业事迹
篇一: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菌种”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乡**村人,玉华菌种厂创
办人,在**提起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二十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努力拼搏在致富的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同时也带动了村上一大批人走上了致富路。
一、择业
的辛酸。
1984年,**嫁到**乡**村,丈夫在砖窑打工,她在家养猪,也挣不了几个钱。
对于不安现状的**来说,一直在寻找增收
致富的门路。
凭着一个“闯”字,她靠着丈夫在砖厂和自己养猪
挣来的的500元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养鸡、孵鸡、胆红素
提炼、洗衣粉制作、食用菌培植她都一一尝试。
养鸡、孵化鸡仔
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低,最要命的就是传染病,一死一大片;
胆红素提炼技术要求高,市场销路窄;洗衣粉制作质量要求严格,利润小。
因此,尽管没少折腾,却一次次面临创业的失败。
二、
与“食用菌”结下不解之缘。
多次的创业失败不但没有让**灰心,反而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致富先要找对路子。
怀揣着
必胜的信念,**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当得知食用菌种植在当地还
是一片空白,不仅技术容易掌握,而且风险低,利润大时,她二
话没说,说干就干。
**从娘家哥哥那里借来200元钱做本钱,买
了些简单食用菌培育设备、原料,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至此与
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钱买玉米芯,她就给乡亲们帮忙砸
玉米棒要些玉米芯;没有菌种瓶她就串乡收购瓶子;没有蒸锅就
借邻居家高压锅蒸菌......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不到两年
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小生意也开始做的有
声有色。
但她没有就此满足,在单一种植的基础上,又搞起了
‘菌种’培育。
她专程去梁山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回来后结
合理论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食用菌种植和“菌种”培育流程,并在食用菌的复壮、转化率等方面有了较高层次
的突破,在当地成为了有名的食用菌培育专家,成立了“玉华菌
种厂”。
在**的细心经营下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从事食用菌
制种栽培、推广、回收、科研为一体大型妇字号龙头企业,拥有
固定资产80余万元,生产厂地2000余平方米,培养室400平方,带动妇女就业近100余人,生产示范基础26亩,年产各种优质食
用菌成品100多吨,远销济南、商丘、开封、信阳等地,年利润
达20余万元。
三、致富不忘乡亲,勇做巾帼创业带头人。
一花
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近年来,**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不忘父老乡亲,她义务向周边村民提供食用菌种植培育技术,指
导留守妇女进行食用菌生产和出售,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走上
了食用菌栽培、育种之路,大大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村支部书
记刘良臣感慨说:“蘑菇口感好、营养丰富,销路好,食用菌栽
培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不仅能够对农作物秸秆再利用有利于环保,而且能让很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创业致富,大家富了,村上的
工作就好开展,还能为全乡经济发展做贡献,**真的是带领大家增
收致富的领头人。
”**也因此先后被被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
竞赛活动协调小组授予“十大创业女状元”、“致富能手”称号;被市农委、市妇联授予“科技致富女状元”称号,并曾担任过第
十届**县政协委员。
篇二:巾帼创业原创事迹材料
巾帼创业原创事迹材料
xxxx,现任xxxx市xxxx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
xxxx年2月
创办了xxxxxxxx制衣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企业从起
初东拼西凑的50万元,发展到资产过2000万元;从最初的40人
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人;从艰难起步的小车间发展到如今的技术
力量雄厚、专业设备齐全的规模企业。
就在企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时候,2009年,金融风暴席
卷全球,因为她的企业主要客户是日韩外商,生产订单也大量减少,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大量闲置,工人收入降低,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其他制衣企业
也肯定面临发展艰难。
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
谁如果趁此机会
在企业自身建设下功夫,苦练内功,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更新生
产设备,膨胀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客户群体,夺得
更多国内订单,谁将会率先走出困境,实现更大发展。
但这一切
都需要资金!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好多银行会找上门来给贷款,但当企业发展困难的时候,融资是难上加难。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省妇联、省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的“扶持百家企业扶持万名
就业”活动给她带来了福音,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担保中心为
她担保贷款120万元,省妇联、省财政厅给贴息扶持资金2·5万元。
用这一笔钱购进240台最高配置的直驱电脑车,成为全省首
家最先进的生产线,劳动效率提高了30%,并使生产技艺和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但使她的企业国内订单日益增多,而且吸
收了许多高附加值客户群体。
知名品牌日本的美津奴、友谊库卢,俄罗斯的1one、韩国的polham、doce等,与她的公司都签署了长
期合作关系。
特别是美津奴还在、她的公司做了试点,研发了高
科技最新产品——自动升温、保温的一件总重量不超200克的羽
绒服。
客户逐渐多了,订单也排得满满的,xxxx开始扩大生产,
在全镇扩大招工200人,安置下岗失业妇女、失地女农民、返乡
女农民工,增加了她们的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企业的
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心支持和企业员工的努力工作,企业发展了
也要自觉回馈社会。
“为员工铺设成长的平台,为伙伴营造共赢
的局面,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是xxxx个人的心愿。
到目前,
她为贫困女孩提供就业岗位106个,安排下岗女工、失地妇女360多名,其中残疾人165人,现如今,xxxx制衣的400多名员工,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的
命运,并且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xxxx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她愿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学会一
技之长,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自xxxx年公司
落户老城街道后,她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到山区的贫困农家去走访,
给他们送去棉衣、油、米和面等生活用品,每年都到山区招工,
并为她们办理了集体户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为让农村女孩
能够生活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干劲,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xxxx
年她从公司拿出1000万元开发了“xxxx公寓”,以全市最低价为员工提供住房,让农村来的女孩子也能买得起楼房,真正实现安
居乐业,目前,xxxx公寓楼已经全面开工。
篇三: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女性创业事迹材料
洪英同志原就职于文登市体改委。
XX年6月,作为文登市第
二批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云龙绣品有限公司挂职,并在短短
的几年来,由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成长到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在进入云龙公司的初期,对于企业环境和家纺行业的经验和
技术都比较陌生。
但洪英同志凭着顽强拼搏的毅力,从一点一滴
学起,付出了常人没有付出过的努力。
她经常深入业务、技术和
生产一线,通过现场观察和实地请教,学到了一些宝贵的实践和
管理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XX年,在文登市突破家纺产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召开以后,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她的决策下,拟
定了有关实施计划:紧紧抓住当前全市上下积极主动、铺天盖地、大搞家纺、快上家纺产业的大好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我市潜在的
社会闲散劳动力资源,在全市乡镇扶持和建立一批家纺生产车间,以期实现农村妇女姐妹增加收入和扩大云龙牌产品的社会加工能
力的双赢目标。
目前,这一计划和目标已经得以实施,并取得了
良好的成效。
几年来,她特别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曾多次带领
技术人员广泛深入国内外市场调查研究,不断开发新产品,取得
科研成果80多项,获得了国家专利106项。
她积极实施名牌产品
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信誉度,使企业的整体形象
和产品知名度响誉海内外,XX年,云龙绣品有限公司“云龙牌”
化纤被系列产品在全国同行业入围企业中以绝对优势的高分数获
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洪英同志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强化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推动了企业的迅猛发展,
企业经营规模和整体素质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XX年7月,云
龙商标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中国工艺家纺行业的第一
个弛名商标。
她自己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山东省纺织企业家创业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轻工业优秀企业家”、“威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XX年被授予“威海市救助贫困母亲爱心使者”光荣称号。
这
些荣誉的取得,来自于她努力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
取决于其
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追求,是其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勤奋好学的
精神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目前,云龙绣品有限公司,在洪英的带领下,正以其拼搏,
开拓,求誉,务实
的精神,向更高的目标阔步前进。
崔英玉,这位外柔内刚的朝鲜族女子,1996年自筹资金创办
了外贸局下属企业英利达电器厂文登楠颈电子有限公司。
十年来,她不断攀登,不断拓展领域,创建、发展了目前三家电子公司,
年销售额170多万美元,创利税20万美元。
她个人也因为本市引
进外资做出贡献,先后多次受到威海、文登两级市委、政府和妇
联的表彰,担任过文登市第六、第七、第八届政协常委。
1991年,崔英玉弃教应聘到文登市外经委当翻译。
特殊的工
作环境,使她有机会结识许多韩国客商,并对外贸电子来料加工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文登市委、市政府提倡引进“三来一补”
项目政策下,崔英玉大胆挑战自我,经外贸局党委批准,在没有
厂房,没有设备,没有熟练工人,没有管理经验的情况下,白手
起家,自筹资金190万元,于1996年5月韩国客商林先生的帮助下,创办了外贸局下属企业英利达电器厂文登楠颈电子有限公司。
这
是文登市引进的第一家来料加工电子元件加工项目。
她租用了
1300平方米的厂房和180台(套)生产设备,招用技术毕业生60人,聘请管理技术人员4名,工厂成立当月就全面开工生产。
为
保证加工质量,崔英玉和技术管理人员一个多月吃住在办公室,
边学习边实践,使第一批加工产品全部合格。
自此以后,加工货
源十分充足,企业逐步走上正规发展轨道。
到1997年8月,整整
一个时间,盖起了892平方米的新厂房,投资25万元新上了生产
设备,购进桑塔轿车一辆,上交利润16万元,更新了办公设施,
整修了厂容厂貌,年加工能力900万个,当年投产当年见利,上交
利润20万元。
崔英玉经营企业,坚持诚信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始终把
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优厚的待遇留人,以现代企业制度激励人,以关心帮助感化人,先后帮助10多名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选拔外派100多名劳动表现好、家庭较困难的职工到韩国研修,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致了富,受到
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这种经营理念,让她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全市的招商引资活动,先后为全市引进外
资5000多万美元,她个人一直义务为韩国企业当顾问,帮他们解
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韩资企业招得来,留得住,为我市韩
资企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XX年她又创办文登正山电子有限公司,XX年创办了文登神州威科电子有限公司,现任以
上三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三年来,她的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