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湖南省邵东县仙槎桥镇2017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导学案(18份) 人教版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度——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 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音 色——音品、音质——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_____
三、声的利用
1.声的分类:
(1)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Hz。
(2)人耳听不见的声。
①超声波:高于________的声。
甲图的装置是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传递_____ ;
乙图装置是倒车雷达,说明声传递_____。
4.【辨一辨】噪声的控制
甲图是防止 噪声_____;
乙图是阻断其_____;
丙图是防止其进入_____。
5.【填一填】声综合
敲击水瓶,水瓶_____发声;从左向右,发声的音调依次
_____;若用嘴吹水瓶,_______振动发声,从左向右,发
②次声波:低于_____的声。
2.传递_____: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
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_____:如超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四、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其
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主讲人备课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你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吗?你能区分音调和响度吗?知道噪声有什么危害吗?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利用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回忆吧
自主预习单: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2.传播:
(1)形式:以_____的形式传播。
(2) 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_____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3.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植树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4.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
重难点3噪声及其控制
重难点4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和能量:
2.利用回声定位测距离: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障碍 物反射回声源被接 收,当声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为声波传播距离的一半,即:s=vt=1/2 vt总。
提
高
拓
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
②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传播必须有介质,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重难点2声音的特性
D.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教后评价
教
学
反
思
不能传声。
3.声速:
(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 的声速为_______。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__v液体__v固体。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回来
的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三特性的比较:
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高,则音调___,频率低,则音调___
声现象
课型
新授
年级
九
课时
3、4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现象
学习
目标
1.知道声音是样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什么规律.
2.知道声音的三个要素,能区别音调与响度.
3.了解噪声的危害及防止噪声的方法.
4.了解声的利用.
重点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噪声的防止
导学过 程
声的音调依次__ ___。我们欣赏美妙的琴声,是通过___
___传入耳朵的。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研究方法。
①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等级:声音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________。
3.几个特殊值:
(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____。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_____。
4.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_____。
(2)阻断噪声的_____。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互
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1.【做一做】声音的产生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_____发声;手摸说话的喉头,_____振动发声。
2.【辨一辨】声音的特征
用手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_____越大;
若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3.【判一判】声的利用
1.从振动的角度理解三特性:
(1)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由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松紧、大小等因素决定。在相同情况下物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轻时,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响度:增大响度的方法是 增大发声体的振幅、减小声音的分散,如喊话时将手做成喇叭状、医生用的听诊器等。
(3)音色: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其音色是不同的。同一个物体结构改变,发出的音色也不同。根据不同音色,可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音 色——音品、音质——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_____
三、声的利用
1.声的分类:
(1)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Hz。
(2)人耳听不见的声。
①超声波:高于________的声。
甲图的装置是超声波清洗机,说明声传递_____ ;
乙图装置是倒车雷达,说明声传递_____。
4.【辨一辨】噪声的控制
甲图是防止 噪声_____;
乙图是阻断其_____;
丙图是防止其进入_____。
5.【填一填】声综合
敲击水瓶,水瓶_____发声;从左向右,发声的音调依次
_____;若用嘴吹水瓶,_______振动发声,从左向右,发
②次声波:低于_____的声。
2.传递_____: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
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_____:如超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四、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发出的声音,其
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主讲人备课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你还记得声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吗?你能区分音调和响度吗?知道噪声有什么危害吗?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利用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回忆吧
自主预习单: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
2.传播:
(1)形式:以_____的形式传播。
(2) 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_____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3.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A.在道路两旁植树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4.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
重难点3噪声及其控制
重难点4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和能量:
2.利用回声定位测距离: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障碍 物反射回声源被接 收,当声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为声波传播距离的一半,即:s=vt=1/2 vt总。
提
高
拓
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
②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传播必须有介质,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重难点2声音的特性
D.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教后评价
教
学
反
思
不能传声。
3.声速:
(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 的声速为_______。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__v液体__v固体。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回来
的声音。
二、声音的特性
三特性的比较:
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高,则音调___,频率低,则音调___
声现象
课型
新授
年级
九
课时
3、4
科目
物理
课题
声现象
学习
目标
1.知道声音是样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什么规律.
2.知道声音的三个要素,能区别音调与响度.
3.了解噪声的危害及防止噪声的方法.
4.了解声的利用.
重点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噪声的防止
导学过 程
声的音调依次__ ___。我们欣赏美妙的琴声,是通过___
___传入耳朵的。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研究方法。
①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等级:声音的强弱等级单位是_________。
3.几个特殊值:
(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____。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_____。
4.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_____。
(2)阻断噪声的_____。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互
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1.【做一做】声音的产生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_____发声;手摸说话的喉头,_____振动发声。
2.【辨一辨】声音的特征
用手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越大,声音_____越大;
若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3.【判一判】声的利用
1.从振动的角度理解三特性:
(1)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由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松紧、大小等因素决定。在相同情况下物体越短、越细、越紧、越轻时,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2)响度:增大响度的方法是 增大发声体的振幅、减小声音的分散,如喊话时将手做成喇叭状、医生用的听诊器等。
(3)音色:不同物体由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不同,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其音色是不同的。同一个物体结构改变,发出的音色也不同。根据不同音色,可区分不同的发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