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7、科技之光
长宁区古北路小学苏晓燕一、教材分析
《科技Z光》是《品徳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振兴屮华》的第三篇课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成果。

,初步懂得发展科技振兴中华的意义。

从而让学生体会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以“杂交水稻Z父袁隆平”的故事、我国“两弹一星”的诞生为主体,又以类似的事件作了扩充和引申,旨在懂得科技造福人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

主要提供了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科学家和革新能手的故事;第二部分: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科技Z光”这个“光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指科技力量的巨大、神奇,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振兴屮华、造福人类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其二是指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家优秀品质的光辉永远启迪和激励肴人们。

就第一方面对于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深奥,难以理解;而第二方面学生也只能停留于对科学家的故事情节感兴趣, 不能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因此,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科学教冇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态度,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现解,结合学情,将木课目标定为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家和革新能手的事迹,从中体会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2、通过备种途径了解现代科技已渗透在生活的备个领域,初步懂得发展科技对振兴屮华的意
义。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引入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科技进步的喜悦。

3、积累相关科技信息并与同学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懂得国家的富强必须科技领先,激发爱国热情。

2、树立从小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理想,初步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从屮体会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初步懂得发展科技对振兴屮华的意义。

说明:正是因为我国科学家和革新能手具有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科技创新的优秀品质,才使我们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今天的学生有必要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树立科学的态度,懂得发展科技对振兴中华的意义。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科技进步的喜悦。

2、了解科学家和苹新能手的优秀品质,从小体会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第二课时:
1、了解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初步怫得发展科技对振兴屮华的意义。

2、交流收集的科技信息,憐得国家的富强必须科技领先,激发爱国热情。

3、树立从小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理想,初步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片看图,引题激趣
1、观赏奇妙的光电图。

师述:你知道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吗?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奇妙神奇的光,是通过科学技术含
最极高的电了照相和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将这些平时我们肉眼难得一见的光电图彖拍摄下
活动三:认识袁隆平, 感受科学精神
来,才使我们能一睹为快。

可见,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第7课:科技Z 光
活动二:探究问题,解答疑惑
1、出示“丁丁收集的资料”。


1)数据表
年份
人口 人均粮食 1949 年
约5. 4亿 人均粮食约20克 2005 年
约13亿 人均粮食约370克 (2) 1998年至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师述: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疑问吗? 丁丁有这样一个疑问: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越 来越少,为什么人均粮食反而增加呢?(媒体出示丁丁的疑惑)
师述:衣建国初期,由于粮食产量较低,我国曾经岀现过粮食不够吃的情况,只能限量分配, 于是就出现了凭粮票购买粮食的现象。

(出示己经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的图片)
说明:以丁丁收集的数据、图表.丁丁的疑惑、粮票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我国人口不 断增加,耕地越来越少,为什么人均粮食反而增加”这一问题的欲望。

师述:是谁改变了这一困境,虽然我国人口不断增多,房了越造越多,种粮的土地减少了, 却不再需要粮食。

其重要原因归功于一个人(出示袁隆平图片),他是杂交水稻Z 父。

是他 运用科学种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1、听“杂交水稻Z父袁隆平”的故事,认识袁隆平
2、讨论交流:听“杂交水稻Z父袁隆平”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师概括出:敢于挑战,科技创新
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2、小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不仅是屮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
带来了福音。

说明:认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了解他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最大功臣,在故事中感受到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的精神,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三:小组合作,交流实例
1、师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之快让世界嘱目,那些为祖•国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值得我们记住的。

2、在组内交流你所知道的其他科学家和节新家的故事。

小结:感谢这些科学家们,真是有了他们的努力、顽强地拼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增强了我国的国力。

说明: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在交流中让学生知道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科学家和革新家。

让学生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刻苦转眼、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第二课时
活动一:回顾历史,激发豪情
1、观看“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影像资料
2、师述:观看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影像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师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屮国己经成为世界上独立白主地完整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为屮华民族争了光,我们屮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这一成就是值得骄傲的。

说明:通过影像资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那惊天动地的场面,感受科学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发展科技对振兴中华的意义。

活动二:列举成果,鼓舞志气
1、师述: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而一个国家的富强与否,也要看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如何。

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

在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小组讨论交流:从你们收集的信息屮,你说说我国科学技术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媒体展示)
(1) 高性能计算机:第2000套曙光4000A下线
(2) 液化反应器:边出“煤变油”关键一步
(3) 超级稻:以高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4)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让百姓用水更放心
(5) 抗糖尿病新药:我国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6)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4、小结:看到近几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想必我们同学一定会引以白豪。

同学们, 快
快努力吧!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树立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的理想。

说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增加信息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三:开展实践,设计方案
1、师述:以“我能行”为主题,组成同志小组(志趣相投的伙伴组成一组),为学校了科技节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2、学生课堂活动:为“科技节”设计活动方案
3、交流活动放案并评比最佳方案
说明: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自主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