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段海霞;王班伟;蒋兆荣
【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modified frontalis muscle suspension and frontal suspension in treating severe congenital ptosis .Methods We had 76 patients with severe congenital pt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March 2012.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43 cases, received modified frontalis muscle suspension) and control group (33 cases, received frontal suspension ) an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8.3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 <0.05).After 1 to 3 years of follow-up, there we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s Modified frontalis muscle suspension i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o treat severe congenital ptosis than traditional frontal suspension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与传统额部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87只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43例,行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和对照组(33例,行传统额部悬吊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到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 P <0.05);随访1至3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额部悬吊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3页(P171-173)
【关键词】上睑下垂;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额部悬吊术
【作者】段海霞;王班伟;蒋兆荣
【作者单位】519020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519020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519020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为先天性发育所致,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特别是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1]。
额部悬吊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法,但传统额部悬吊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容易出血等缺点,许多患者难以接受。
为此众多学者对该手术进行改良[2-4],为观察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与传统额部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
下垂的临床疗效,我院对4年来收治的76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一步观察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87只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19岁,平均(9.17±2.18)岁,单眼37例,双眼6例,共49只眼;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6~21岁,平均(10.24±2.48)岁,单眼28例,双眼5例,共38只眼。
两组
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符合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诊断[5],确诊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排除严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器
质性病变,亦排除精神疾病患者;(3)所有患者新斯的明实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排除重度肌无力可能;(4)所有患者均无麻醉以及手术禁忌证;(5)本次治疗均符合
知情同意原则。
三、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额部悬吊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儿童患者则给予全身麻醉,成人患者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按照术前设计的重睑切口线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清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从而显露睑板上部,然后切开眉上缘的皮肤直到额肌的表面;然后用组织剪沿重睑切口向上潜分离至眉下缘,穿过肌层沿皮下继续分离至眉部,按以眉弓中部为中心向两侧10~15 mm为水平范围;以眉弓中部为中心向两侧10~15 mm为水平范围,沿眉上缘切口在皮下和
骨膜间分离出一个蒂在上方,上宽下窄的额肌组织瓣,由眉上切口进入,从上睑切口出来,将其固定在睑板上,至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1 mm,观察睑裂开大效果、睑缘弧度等,满意后将缝线扎紧,各切口缝合,结膜囊涂布红霉素眼膏,加压包扎,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后7 d拆线。
治疗组则行改良单切口额肌腱膜瓣悬吊术[2],直接从重睑切口处向上进行分离至
额肌,并进一步钝性分离额肌,分离范围与对照组相同,压迫止血,然后使用血管钳将分离的额肌腱膜向下牵引,在张力稳定后褥式缝合固定在睑板正中,至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1 mm,按重睑成形术缝合皮肤切口。
术后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观
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
四、疗效判定标准[6]:
(1)近期疗效评价:以手术拆线后1个月作为近期疗效的判定时间,评价标准:治愈:双侧睑裂对称,高度相差<2 mm,上睑缘遮盖角膜<2 mm,睑裂闭合不全,1~2 mm,睑缘弧度自然,重睑形成自然美观;矫正不足:双侧睑裂不对称,单眼与健眼比高度相差≥3 mm,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2 mm,双眼重睑不明显;过度矫正: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1 mm,睑裂闭合不全>2 mm,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2)远期随访疗效评价:术后随访1~3年,判断有无复发回退,观察上睑缘位置、上睑缘高度对称性、上睑缘弧度、眼睑自然闭合程度、上睑迟落现象、额肌活动度等,并注意有无上睑内翻倒睫、上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统计治愈率:治愈率=(治愈眼数/治疗眼数)×100%。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治愈率为88.37%(38/4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随访1~3年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组别眼数治愈眼数矫正不足眼数过度矫正眼数治愈率(%)治疗组43384188.37∗对照组3322836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是由于眼睑的提肌群如Müller平滑肌以及提上睑肌,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该肌肉群或者其支配神经发育不良,造成功能不全或丧失,引起上睑部分或完全下垂,将患者瞳孔部分或者全部遮蔽,引起视力障碍的同时,对患者的
形象也有较大的影响[7]。
尽早手术矫正是防治弱视发生的有效方法。
目前矫正上
睑下垂依据手术方法原理主要分为:(1)借用上直肌力量的手术,(2)缩短或增强上
睑提肌的手术,(3)借用额肌动力手术。
其中借用上直肌力量的手术由于术后易发
生斜视和复视,现已不采用。
有些学者认为采用缩短或增强上睑提肌力量的手术方法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最理想的手术方法,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对于重度上睑下垂,该方法也是首选[6,8]。
但据调查研究显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手术最好时机应该选择3~6岁左右[3],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儿童相对于更小的儿童其眼睑及其周围组织发育更好,同时也能配合手术的进行,最主要的是由于此时段手术尽可能小的影响患者的视力发育[9]。
有学者[2]认为此时儿童处于发育时期,上睑提肌尚未发育
完善,肌纤维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差,应用缩短术来加强肌肉的力量,即使术中机械性地将上睑拉上去,术后肌肉又逐渐松弛下来,造成手术的失败。
且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提上睑肌肌力<4 mm,术中超常量的缩短可能会导致严重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可能,因此缩短或增强上睑提肌的手术也并不适合。
故对
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仍多主张采用借助额肌力量的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传统额部悬吊术虽已取得显著疗效,但额肌瓣制作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术中容易损
伤额肌的血管和神经,使额肌失去收缩功能,导致手术失败。
且手术切口多,容易产
生瘢痕,影响美观。
故本研究中,我们借助其他学者的手术经验,将改良单切口额肌腱膜瓣悬吊术应用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说明改良单切口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原因如下:(1)与传统的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相比,改良后的
手术方法只作钝性分离额肌筋膜,不需要像传统手术那样使用锐性分离,避免损伤眶上的血管神经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2)改良后的手术方法在睑板的中央二
分之一处进行额肌瓣的缝合,大大降低术后内翻倒睫、睑球分离、睑缘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3)由于改良手术只作一个手术切口,切口减少的同时减少了瘢痕的形
成,更加的符合了美观的要求[2,10]。
综上所述,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卫峻, 张路, 王炜. 单切口额肌上睑 SMAS 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 22:58.
[2] 吴兰,姜锦林,冉杭燕.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2-34.
[3] 陶利娟, 杨慧玲, 王平, 等. 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在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0,18: 174-176.
[4] 陈亮, 李喆, 毋巨龙, 等. 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2195-2197.
[5] 王红波, 孙凤仙.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上睑下垂分级诊断中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80.
[6] 刘刚, 郭林涵, 刘晖. 三种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对比.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340-341.
[7] Bernardini F P, Cetinkaya A, Zambelli A. Treatment of unilateral congenital ptosis: putting the debate to rest.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13, 24: 484-487.
[8] Ben Smi on GJ, Lee S, Sehwarcz RM, et al. External levator advancement vsMuller S muscle-conjunctival resection for col Teclionof upper eylied involutionalptosis. Am J Ophthalmol,2005,140:426-432.
[9] 南银娟, 欧阳红专. 上睑下垂 225 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
志,2012,12:2376-2378.
[10] Jafri S H R, Rauf A, Qidwai N, et al. Frontalis Suspension for Unilateral
Ptosis with Poor Levator Function.Pakist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