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高考真题精选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精选
知识点一美苏争锋
1.(2017·北京高考)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与漫画时间不符合,故A错误;“铁幕”演说时间是1946年,“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漫画时间和漫画内容不符,故B错误;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所代表的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并且由“美国纳税人”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是“美国扶助欧洲”这一主题,即马歇尔计划,故 C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是西欧国家1950年成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与美国无关,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知识拓展】图画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艺术画、照片图、漫画、地图等类型。

2.(2016·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
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选D。

由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知,这正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年代,美苏正在进行冷战,双方冷战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争夺中间地带,控制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民族国家。

材料中美国政府支持黑人演唱家赴非洲巡演实质上就是要争取非洲地区并扩大影响,从而更好地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

A说法不符合题干,美国支持的是海外巡演而不是在国内巡演;B与题干无关;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错误。

3.(2016·北京高考)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好莱坞关于苏联电影由歌颂到敌对的变化,反映了美苏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变化过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9年北约成立,美国组建以苏联为目标的军事集团,这都对好莱坞电影有直接影响。

故①②正确;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美苏尚未开始直接对抗,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国际组织,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4.(2016·天津高考)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
【解析】选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相反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和贸易中心,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领导西方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这正是杜鲁门总统时期,故C正确。

5.(2015·全国卷Ⅱ)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选C。

两极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基
础上确立的,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强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谋求世界霸权。

而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唯一障碍。

两极格局正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在两极对峙期间,美苏的实力消长影响到双方的战略态势。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无法突破经济困境。

所以,影响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

故C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确立的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分歧,所以A不正确。

美苏两国的对抗形式是“冷战”而非军事冲突,所以B错误。

D不符合史实。

知识点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6.(2018·北京高考)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B。

由“1956年7月”,可知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前;由“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可知这些国家是后来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由“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可知这具有不结盟的性质,综合以上分析选B;A、C、D说法不符合题意。

7.(2018·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选A。

据题干及图片信息可知,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映出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故A 正确;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这三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且与题意不符,故均可排除。

8.(2017·海南高考)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解析】选A。

法国与社会主义的中、苏两国调整关系,反映出两极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故B错误;C出现在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错误;材料中法国“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表明法国的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仍然是为了维护欧洲及本国的利益,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9.(2016·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
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选A。

依据“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欧洲的联合开始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加强了对西方国家的控制,故B错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对峙局面,故C错误;“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故D错误。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0.(2017·天津高考)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选A。

材料中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举行会谈,说明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对德国统一还有影响,故A正确。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90年”,排除B,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材料中西德和东德外长会谈,说明德国统一还未完成,故C错误;全球化是指经济全球化,与题干所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D。

11.(2017·上海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

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A.欧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北约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选A。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从而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根据该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宣告成立,故A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区域一体化组织,故B错误;北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军事集团,故C 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论坛,它没有常设机构,对成员的约束力较小,故D错误。

12.(2017·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选A。

材料中二十国集团形成是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经济体进一步崛起的结果,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A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故B错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地区就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错误;二十国集团等经济组织是国际性经济合作论坛,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错误。

13.(2014·全国卷Ⅱ)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析】选D。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主导全球,北约东扩是其重要战略。

波兰于1999年加入北约。

多强中的欧盟也在扩大,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

图片中的十二星旗是欧盟的标志,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