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庆阳市长庆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甘肃省庆阳市长庆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传统村落是宗法制基层组织,也是民间信仰、原始崇拜的宗教组织。

家族祠堂是祖先崇拜之地。

①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供奉土地神。

②这里香火氤氲,更有土地庙,祈求农业丰收。

③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④土地庙,地方神祇,奉土地神的庙宇。

⑤“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土地神庙。

⑥社树,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A.④②①③⑥⑤B.②④③⑥①⑤C.②④①⑤③⑥D.④②③⑥①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

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

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

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C.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
B.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
C.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造型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B.设计者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
C.“冰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雪相融,象征瑞雪兆丰年,表达对奥运健儿收获满满的美好祝福。

D.整体形象酷似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晏堂是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组建筑,中心建筑是一座正楼,(),池左右,排列着“八”字形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实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些铜像由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宫廷匠师制作,________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

兽首以精炼红铜为材料铸造,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

风格写实,铸工精细,__________。

更令人________的是,每昼夜十二个时辰,十二生肖会以十二地支的顺序轮流喷水,而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水,因此这座喷泉也被称为“水力钟”。

马首铜像就是海晏堂外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国家博物馆在2019年11月13日下午举行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

至此,圆明园________海外的十二生肖兽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七尊兽首已经回归。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楼朝西,呈“工”字形,阶下凿有一座大型喷水池
B.正楼朝西,呈“工”字形,一座大型喷水池凿于阶下
C.朝西的正楼,呈“工”字形,一座大型喷水池凿于阶下
D.朝西的正楼,呈“工”字形,阶下凿有一座大型喷水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排列的“八”字形,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B.“八”字形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的排列,实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C.呈“八”字形排列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实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准。

D.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融合惟妙惟肖拍案而起遗失
B.融会惟妙惟肖拍案称奇遗失
C.融会栩栩如生拍案而起流失
D.融合栩栩如生拍案称奇流失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二首
王昌龄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草枯萎,战马在原野上奔驰,轻快自如,战士们手拿装饰着兽角的弓箭,急速奔赴战场。

B.第三句交代战场地点,龙城是行军的目的地,战士们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投入到战斗中。

C.战士们听到四起的边声,顿生思乡之情;驻守南庭,时时刻刻沉浸在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中。

D.孤蓬离根,寒雁高飞,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出战士们深入塞外,远离故土的孤寂、凄凉。

2.本诗的五至八句是从哪些角度塑造将士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按要求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荀子《劝学》)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张养浩《____·潼关怀古》)
(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现代史
鲁迅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

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
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

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

末后是向大家要钱。

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子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

其次是向大家要钱。

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

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
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了场。

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

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Huazaa! 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

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

果然有许多人 Huazaa 了。

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检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

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

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

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 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 Huazaa Huazaa 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

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

四月一日。

(选自《伪自由书》)
[注]Huazaa: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象声词,译音近似“哗嚓”,形容撒钱的声音。

1.文中写了两类孩子,各有什么用意?请加以分析。

2.简要分析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3.探析本文的深刻意蕴。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

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

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几千年而不灭。

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

它们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

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

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

(摘编自新浪山东《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1964年通过了《威尼斯宪章》。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中,“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

因此,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禁止重建”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司库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长乔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只同意原物原位归安”的原则。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

典型案例有丽江古城震后、汶川“5·12”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

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

在“二战”中,纳粹德军摧毁了这座城市,全城85%的地段被荡平。

此后,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

华沙历史中心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

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民族村寨、历史村镇等。

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

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奈良平成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

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
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处建筑,其中朱雀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些当代的元素。

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复原房址也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

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选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
1.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
A.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市遗迹。

C.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筑遗迹。

B.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能。

C.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实说明了重建行为的可行性。

D.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复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观上讲,这种修复是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3.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赵淑萍
12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

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

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

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英子,过来!”
原来是陈金莲。

她在堂檐纺石棉。

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

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

“英子,你快讲点儿城里的事给我听!”
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

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很多人吃单位食堂。

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

“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

“穿呀。

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

”我说。

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

“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

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

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

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

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

“英子,好看吗?”她问。

我真心觉得好看。

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

“那好,明天晚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儿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

”她说。

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

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晚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

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

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

在皂角树下,一边谈天,一边摇着蒲扇。

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

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

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

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

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

“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

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

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

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①地叫着。

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

”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

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

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晚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

妈妈说那是在农村。

“我也穿着裙子呀。

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

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


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

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

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

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

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

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

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

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

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

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

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

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

”“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

”陈金莲说。

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
(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夏天酷热难当的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创设了背景。

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极力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表现了她神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里人。

C.陈金莲长得漂亮,还爱美追求时髦,并且敢想敢做、勇于挑战世俗,是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陈金莲把目光投向“路口那棵皂角树”,意味深长,那棵树留存着她勇敢地挑战世俗的记忆。

2.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常常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

文章通过写陈金莲穿裙子的故事,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亮卒,后主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仲,远近危悚。

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诱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

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近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改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为政以安.民为本
(2)既无戚.容
(3)或欲构.戏于琬曰
(4)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主以.琬为尚书令以.资政殿学士行
B.是戏之.快也则显吾之.非
C.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其.好恶存道其.孰能讥之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4.下列的四字短语均出自本文,和蒋琬品质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①社稷之器②百里之才③安民为本④出类拔萃
⑤众望渐服⑥作事愤愤⑦心无近莫⑧好恶存道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④⑤⑦
5.从写蒋琬所用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
..。

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

更求
..显忠。

年十七,随父永奇行陈
一人,显忠请行。

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

”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

”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缱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

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

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

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翅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

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 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宣抚吴玲遣张
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

”至行在
..,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

显忠与敌战,败之。

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乃焚庐江而走。

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

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

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

”显
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
..,乃还会稽。

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

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B.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C.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D.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赐名,即帝王赐给臣民名。

婴儿出生3月后由父亲命名,赐名则是帝王对臣民的恩宠与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