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题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2020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

下列漫画反映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铁幕演说”的发表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而股票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

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A.资金缺乏B.封建农奴制C.土地自由买卖D.劳动力不足3.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他们对世界发展所做的相同贡献是( )A.实行总统制,开创民主政治先河B.扫除资本主义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D.打击封建势力,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4.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5.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6.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

这些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7.下列史实与结论在逻辑关系上错误的是A.AB.BC.CD.D8.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是()A.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抗日战争C.北伐战争D.人民解放战争9.有学者认为“始皇”这个称号对于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10.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11.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 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 020万美元。

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仿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汉武盛世”?A、西汉B、东汉C、三国D、唐朝答案:A 解析:西汉在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力达到了鼎盛,因此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汉武盛世”。

其他选项所代表的朝代没有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

2、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A、西安B、洛阳C、南京D、成都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是西安,也就是古称的长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促进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选项所代表的城市并非丝绸之路的起点。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哪一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选项A,唐朝时期虽然南方经济有所发展,但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尚未完成南移,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元朝时期虽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故选项C 错误。

选项D,明朝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南方,但本题考察的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故选项D错误。

4、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内阁是明朝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B. 内阁大学士的职权完全等同于宰相C. 内阁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 内阁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的相关知识。

选项A,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内阁大学士虽有参政权,但皇帝最终决策,并非法定的宰相,故内阁大学士的职权并不完全等同于宰相,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明朝内阁的设立,使皇帝能够更好地控制朝政,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项C正确。

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2021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道小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请选出以下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域内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小明期末考试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说:“这是思想出现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他们的态度所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爸爸—儒家,妈妈—法家,爷爷—道家B.爸爸—法家,妈妈—墨家,爷爷—儒家C.爸爸—儒家,妈妈—墨家,爷爷—法家D.爸爸—法家,妈妈—儒家,爷爷—道家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郡县制B.郡县制、分封制C.分封制、科举制D.科举制、郡县制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正确的是A.齐桓公——约法三章B.项羽——风声鹤唳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D.刘邦——破釜沉舟5.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④车同轨,书同文⑤颁布推恩令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6.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是中外文化的交往,以下图片不能作为该主题的是A B C D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重文轻武C.重武轻文D.文武并举8.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根据题意下列选项与此内容相符的是A.徐光启——《农政全书》B.宋应星——-《天工开物》C.李时珍——《本草纲目》D.沈括——《梦溪笔谈》9.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05463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05463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试卷考试总分: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4分)1.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章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2.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中国政府开始派人出国留学()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纪闻》清华大学B.《每周评论》清华大学C.《民报》北京大学D.《新青年》北京大学4. 对中国近代史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段历史B.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C.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5.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

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A.中华民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6.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推行土地改革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7. 从14世纪开始,只是作为装饰教堂的壁龛和大门口的雕塑,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

他们创作杰出人物的塑像,表现出一种接近希腊传统而远离基督教传统的人性概念。

贵州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贵州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贵州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假如要实地参观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著名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A.云南元谋人遗址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河姆渡遗址D.陕西半坡遗址2.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壁内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你认为“司母戊”三字的字体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3.东汉末年,霸王曹操没能做到()A.官渡之战打败袁绍B.完成统一北方C.指挥赤壁之战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4.“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诗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度C.科举制度D.行省制度5.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传阅《红楼梦》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6.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A.鸭绿江B.玉门关C.居庸关D.山海关7.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到18世纪中期,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8.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张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张华同学想法的是()A.浅谈焚书坑儒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明清的八股文D.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0.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贵州遵义市正安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贵州遵义市正安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贵州遵义市正安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材料中的工具功能是A.耕作B.灌溉C.防洪D.运输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如下图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

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4.十九世纪中期,首先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焰火,在欧洲蔓延的同时,扩展到了美洲和亚洲。

这一时期,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有A.美国和日本B.俄国和日本C.日本和美国D.英国和法国5.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示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下降C.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

让他产生“幸福感”的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C.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7.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①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中考历史第二次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中考历史第二次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中考历史第二次适应性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 尧B. 舜C. 禹D. 黄帝2.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该工程是()A. 长城B. 都江堰C. 大运河D. 赵州桥3.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

其中“?”处应为()A. 平定噶尔丹叛乱B. 设置驻藏大臣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 实行金瓶掣签4.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

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A. 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B.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C.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D. 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5.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6. 毛主席的诗词反映着中国革命的艰辛与壮烈历程,以下诗词的创作背景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7.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24年贵州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贵州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贵州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

请判断下面关于这节历史课专题名称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 民族融合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D. 战争与和平2.与如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3.1840年的鸦片战争,除了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外,还有()A. 日本B. 法国C. 美国D. 俄国4.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爆发的战争是()A. 二次革命B. 护法运动C. 护国战争D. 北伐战争5.“流水线操作生产”、“多媒体教学”、“提倡低碳环保”。

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反映出科技革命()A.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 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C. 产生了新型工业部门D. 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6.潍坊市某中学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准备在暑期组织“红色记忆”游学活动,分赴延安、上海、井冈山、遵义等地。

其中,与遵义之旅设计的主题最相符的是()A. 长征会师,伟大胜利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C. 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抗日战争B. 解放战争C. 抗美援朝D. 北伐战争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召开了()A. 中共八大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三大9.《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的代表是()A. 金字塔B. 汉谟拉比法典C. 佛教D. 种姓制度10.中世纪欧洲大学自治地位的一个体现是司法特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大学拥有教学和管理上较大的自主权B. 大学师生有免受世俗法官审判的权利C. 大学教师获得了免除一切捐税的权利D. 大学教师为维护其利益而制定的规则11.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战役中,与巨鹿之战相似,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 牧野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巨鹿之战,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与巨鹿之战相似的战役。

选项A,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族,军队疲惫不堪,加上掳掠奴隶、俘虏太多,引起了兵士和平民的反抗,倒戈起义,商军纷纷溃逃,周军攻入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牧野之战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也是齐、魏、赵三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此役孙膑采取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略,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最终庞涓中计兵败,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故选项D正确。

2、西汉初年,刘邦在分封诸侯王时,规定“诸侯王,高帝子弟,以家与地。

功臣,高帝重臣,以劳定国。

孔子之后,以著德义。

”这表明刘邦意在A. 树立儒家正统地位B. 巩固国家统一C. 扩大汉朝疆域D. 彰显分封制的优越性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刘邦分封诸侯王时的三种情况,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刘邦分封诸侯王的目的。

选项A,刘邦在分封诸侯王时虽然提及了孔子之后,但并未明确表示要树立儒家正统地位,且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故选项A错误。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历史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 赔款白银4.5亿两B. 拆毁大沽炮台C.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选项A,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但并未直接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排除。

选项B,拆毁大沽炮台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北方重要港口而采取的措施,但并未直接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排除。

选项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辛丑条约》无关,故排除。

选项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直接限制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列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工具,标志着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

2、1929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地点。

选项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A项正确。

选项B,英国虽然也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国家,但这场经济危机并非首先在英国爆发,故B项错误。

选项C,法国同样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并非危机的首发地,故C项错误。

选项D,德国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同样不是危机的首发地,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 黄巢起义B. 陈胜吴广起义C. 李自成起义D. 黄巾起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选项A,黄巢起义指的是唐朝末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规模较大,但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选项A错误。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四军”指的是()A.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红四方面军C.新四军D.八路军2.“玻利瓦尔解放南美洲”“章西女王抗英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血腥的资本积累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D.二战后亚非拉的崛起3.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

这表明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4.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他的主张是()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D.顺其自然,无为而冶5.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

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A.西班牙B.日本C.德国D.意大利6.在某次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位政协代表向毛泽东发言:“后,很多老字号的质量明显下滑,除了东来顺的羊肉,常常被群众议论的还有全聚德的烤鸭,这家烤鸭店的烤鸭变得‘烤不脆,咬不动,不好吃了’……”横线处的内容应是A.公私合营B.土地改革C.阶级斗争D.大炼钢铁7.“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8.读表格: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中信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影响B.广东地方势力的阻碍C.湖、广农民运动推动D.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9.二战期间,德国为了进攻法国,绕过的防线是A.西姆拉防线B.马奇诺防线C.凡尔登防线D.慕尼黑防线10.“汉武盛世”大型汉代文物展上出现了禄神兽像(下图),是汉代的祥瑞之物,既像老虎,又像狮子。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12001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12001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试卷考试总分: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4分)1. 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南京B.上海C.厦门D.虎门2.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3. 某同学在上网搜索某人物资料时,显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这个人物应是( )A.李鸿章B.李大钊C.陈独秀D.毛泽东4. 对中国近代史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段历史B.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C.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5.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 某同学翻阅历史资料,发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原因是( )A.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D.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7. 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等一系列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人文主义B.神学至上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8.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各举办《古老印度的抗争》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能入选的是( )A.章西女王B.东印度公司C.三角贸易示意图D.英国殖民者作威作福9. 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这首歌创作的背景()A.马克思主义诞生B.法国大革命C.英国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失败10.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 )A.改良蒸汽机B.研制汽车C.发明白炽灯泡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1. 有人说,5美元上印的总统林肯拯救美国。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八(含答案)18580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八(含答案)185804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八试卷考试总分: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4分)1. 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将永载史册。

因为虎门销烟( )A.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B.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C.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 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下列选项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 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下列有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武昌起义爆发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③袁世凯复辟帝制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5. 胡适曾说: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

这三个杂志共同反映了下列哪些层面的问题()A.制度和文化B.民主和科学C.技术和制度D.技术和文化6.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工农红军开始长征C.国共两党再次合作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7. 读下图,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对策是()A.反蒋抗日B.逼蒋抗日C.联蒋抗日D.驱蒋抗日8.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建设成就。

下列内容属于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2021-2022年遵义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1-2022年遵义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卷含答案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改革运动,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故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仍是奴隶制帝国,故A不符合答题;“三角贸易”是带有很大殖民性质的商业活动,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是为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服务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这样的场景最早与下列哪项除旧布新的措施有直接关系?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
25.某国驻印度总督本廷克说:“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无与伦比。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据此判断当时印度反抗的是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废除农奴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制度,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21-2022年遵义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题历史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题历史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用泥制陶的事实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的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这些重要信息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和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B 项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C项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只有D项正确。

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答案】C【解析】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4.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 西汉B. 唐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对其进行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035811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含答案)035811

2022年贵州遵义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四试卷考试总分: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4分)1.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师夷长技”D.闭关锁国2.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慈禧太后B.琦善C.李鸿章D.关天培3.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反对尊孔复古B.向西方学习C.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主张民主共和4.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通过对“侵略与反抗”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A.落后就要挨打B.鸦片必须严禁C.外交需要谋略D.团结就是力量5. 2016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会议上决定的( )A.中共一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开国大典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7. 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品是()A.《蒙娜丽莎》B.《罗密欧与朱丽叶》C.《神曲》D.《最后的晚餐》8.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各举办《古老印度的抗争》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能入选的是( )A.章西女王B.东印度公司C.三角贸易示意图D.英国殖民者作威作福9. 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它是()A.救国委员会B.共产主义者同盟C.第一国际D.巴黎公社10.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英国是一枝独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用泥制陶的事实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的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这些重要信息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和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B 项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C项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只有D项正确。

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 法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答案】C【解析】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4.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 西汉B. 唐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对其进行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开始了维新变法,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所以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6.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是四十年还为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工业的发展B. 黄埔军校的建立C. 国共两党的合作D. 国民政府的成立【答案】C【解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是因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①③②④D. ③④②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1919年;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④谭嗣同英勇就义的时间是1898年。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④②①。

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B.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C.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D. 1977年底恢复高校入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

9.殖民头子克莱武曾经无耻地吹嘘自己:“富庶的城市在我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

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

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呢!”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A. 三角贸易的罪恶B.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C. 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黑暗统治D.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克莱武”可知评述的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当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率军侵占了孟加拉,把当地洗劫一空。

10.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历时37天,1838年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仅需19天。

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A. 工业革命瓦特、富尔顿B. 第二次工业革命格拉姆卡尔・本茨C. 工业革命瓦特、斯蒂芬森D. 第二次工业革命格拉姆、莱特兄弟【答案】A【解析】第二次工业开始于187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火车,C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807年,富尔敦用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汽船,大大提高了航海速度。

A项符合题意。

11.毛泽东曾说:“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

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

”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慕尼黑会议C. 铁幕演说D. 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已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

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

”这里毛泽东评述的是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如图所示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 宣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C.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D.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中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字样,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问答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2)材料二“共产党一心救中国”的奋斗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在哪座城市爆发?1927年,谁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怎样重大的意义?(4)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宥新中国”。

请写出标志新中国成立的事件?(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2)南昌。

毛泽东。

(3)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即可得分)(4)开国大典。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中共“一大”的意义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3)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标志新中国成立的事件是开国大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三、材料解析题14.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两汉140唐154宋185《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三: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