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预防措施: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 肺心病的氧疗方法
低浓度、低流量1-2L/min,持续给氧
➢ 急性肺水肿病人的氧疗方法
高流量5-6L/min,吸氧浓度40-60% 并给予30-5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
感谢下 载
<60%
4-6L/min
➢ 提高肺泡氧分压,氧弥散能力 ➢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及组织缺氧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急性左心衰患者:5L/min氧气吸入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PaO2表示动脉血氧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 内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缺氧分度
PaO2指标
Sao2指标 氧流量选择
轻度低氧血症 >50mmHg >80%
1-2L/min
中度低氧血症 30-50mmHg 60- 80% 2-4L/min
重度低氧血症 <30mmHg
➢ 预防措施: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经常改 变体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其特点:干燥的氧气吸入呼吸道,使肺纤 毛运动减弱。造成呼吸道分泌物 粘稠不易咳出。
➢ 预防措施:吸氧前先湿化再吸入。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预防措施:通过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其特点: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气管阻塞 时,其所属肺泡的氧气被肺循环迅速吸 收,引起肺不张。
➢ 主要症状: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法:将特制的双侧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1cm。 点:病人无不适, 适于长期使用。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方法:将鼻塞塞入鼻前庭内给氧。
特点:刺激小,病人较为舒适,且鼻孔 可交替使用。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隙,防止二氧 化碳潴留及重复吸入。
特点:适用于小儿。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方法:将氧气枕垫在病 人头下供氧。 特点:适于短时间供氧。
➢ 做好评估工作
•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呼吸状态有无喘憋呼吸困难, 测呼吸频率 • 查看血气报告,监测血氧饱和度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方法:将鼻导管自一侧鼻孔插至鼻咽部,约 鼻尖到耳垂的2/3长度。
特点:节省氧气,但长时间应用因刺激鼻粘 膜会使病人感觉不适。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方法:将面罩置于病人的 口鼻部供氧,氧气 自下端输入,呼出 气体从面罩两侧排出。
特点:氧的弥散功能好, 适于6-8L/min。
➢ 单侧鼻导管吸氧法 ➢ 双侧鼻导管吸氧法 ➢ 鼻塞法 ➢ 面罩法 ➢ 氧气头罩法 ➢ 氧气枕法
方法:将病人头置于头罩内,罩上 面有多个孔,可以保持一定的氧 浓度、温度和湿度。头罩与颈部
➢ 观察氧疗有无副作用发生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其特点:肺实质的改变。
➢ 主要症状: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
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
干咳。
➢ 常见: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 白症等。
1 低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 3 循环性缺氧 4 组织性缺氧
➢ 其特点: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 氧量减少所致
➢ 常见:休克、心力衰竭等
1 低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 3 循环性缺氧 4 组织性缺氧
➢ 其特点: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 ➢ 常见: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 等
1 低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 3 循环性缺氧 4 组织性缺氧
1 低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 3 循环性缺氧 4 组织性缺氧
➢ 主要特点: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 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 常见:高山病、慢阻肺、先心病等
1 低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 3 循环性缺氧 4 组织性缺氧
➢ 主要特点: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 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 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
➢ 其特点: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吸入高浓度氧所致。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 明。
➢ 预防措施:应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
➢ 氧中毒 ➢ 肺不张 ➢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 晶状体纤维组织增生 ➢ 呼吸抑制
➢ 其特点: Ⅱ型呼衰的病人由于Paco2长期处于 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 的敏感性,吸入高浓度的氧后,解除 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使呼吸 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
➢ 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 • 做好患者、环境、护士及用物准备 ➢ 使用氧气掌握先开氧气调试,再连接病人 ➢ 停用氧气掌握先分离,后关流量开关 ➢ 最后处理用物,做好消毒
➢ 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 实验室检查标准:PaO2 95-100mmHg PaCO2 35-45mmHg Sao2 95%
➢ 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 氧气疗法的定义及适应症 ➢ 缺氧的分类 ➢ 缺氧程度的判断及氧流量的选择 ➢ 氧疗的目的 ➢ 氧气浓度的计算方法 ➢ 各种不同的氧疗方式 ➢ 氧疗的操作要点 ➢ 氧疗过程中的监护 ➢ 氧疗的副作用 ➢ 特殊病人的氧疗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 因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