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导学号:63380161】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检测及估产等;跟踪产品流向需要用到GPS。

【答案】 A
2.(2016·泉州高一检测)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学者可以利用高空的地球资源科技卫星来探索地上多种地理现象。

下列哪种地理现象不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进行分析( ) A.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
B.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
C.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
D.甲型H7N9流感疫情严重区域
【解析】卫星影像主要是运用遥感技术,资源科技卫星可以通过接收电磁波获得遥感图片,拍摄出崇明岛近十年内面积扩大情况,大亚湾核电站热水排放范围以及汶川震后堰塞湖的发展变化,A、B、C可以。

但是甲型H7N9流感不是资源,所以不能拍摄疫情严重区域的影像,D不可以,故选D。

【答案】 D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据此回答3~4题。

3.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
【解析】第3题,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有不同的电磁波来对地物进行监测,因而旱情、水灾、滑坡、农林病虫害均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第4题,不同植被类型的电磁波特性不同,因而遥感可区分植被类型。

不同健康状况植物,电磁波特性也不同,因而遥感可监测植物病害情况,草场退化情况。

【答案】 3.C 4.B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5~6题。

5.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6.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1989年时河流入海口在东南方向,而2009年时该河流入海口则改道向东北入海。

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积,其面积几乎没有变化。

从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该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绿化工作较好,水土流失减少。

第6题,由图可知,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

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

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5.D 6.B
下图是某同学根据某地区假彩色卫星影像,用透明纸描绘的该地区的道路、河流草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同学在标准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区分道路与河流的最主要直接解译标志是( ) A.边界是否圆滑B.是否与城市相连
C.色调和形状差异D.地势高低差别
8.根据不同时间该地区的标准假彩色遥感影像可以判断( )
①河流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②汛期的洪涝范围及其变化③道路上人流量的变化④枯水期河流水量的变化
A.①②B.①②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第7题,区分河流与道路的最主要解译标志是色调和形状差异,河流为蓝黑色或深蓝色,宽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多呈灰白色或浅蓝色,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

第8题,道路上人流量时刻变化,稳定性差,故无法判断。

【答案】7.C 8.B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
(1)在0.4~0.7微米波段内,四种地物中反射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

(2)小麦在__________到___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遥感技术中运用到的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何应用?
【导学号:63380162】【解析】本题是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和农业的分布等方面运用的一个典型实例。

首先从图中可以发现,四种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大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每一种地物的波谱
特征进行区别,例如小麦的反射率在波长0.7微米到0.9微米之间很强,我们抓住这一特征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小麦的分布、面积等情况。

同样,遥感技术还可用于其他许多领域,如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及规划等。

【答案】 (1)雪地 湿地
(2)0.7微米 0.9微米
(3)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谱是不同的
(4)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及规划等。

[能力提升]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10~11题。

6月份棉花盛蕾期测量的农作物1~4波段光谱曲线 9月份棉花盛絮期测量的农作物1~4波段光谱曲线
10.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 .蓝波段
B .绿波段
C .红波段
D .近红外波段
11.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9月份
B .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增大
C .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D .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
【解析】 第10题,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

第11题,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为棉花遥感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在1~3波段较低,在第4波段升高。

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升高。

【答案】 10.D 11.A
12.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B.菜园
C.鱼塘D.果园
【解析】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

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

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答案】 A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

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绿光波段的可见光以及红外线反射率最高的植被分别是( )
①桷树②桦树③松树④草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4)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规律。

影响这一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63380163】【解析】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

依据材料一,绿
光波段桦树的反射率最高,达20%,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

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光谱植被类型
(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4)垂直地域分异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低的变化发生分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