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
(2)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哪些了解?”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讲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3.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四、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东南亚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收集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了解其特色产业和文化。
3. 思考题: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六、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地形特点:中南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3. 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 展示东南亚地形、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形、气候特点。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七班级地理《东南亚》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奉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力量。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育同学的区域分析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进展应当因地制宜的观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喜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看、比较、演示、商量、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同学回答,老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老师指图让同学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确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6.图中甲处拟修建一运河,能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中南 马来 湄公 2.太平 印度 南 3.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 4.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稠密 5.马六甲 6.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缩短了东亚地区到中东的距离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3)归纳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
(4)找出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越南 老挝 缅甸)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国家?国土既在半岛上又在岛屿上的是哪个国家?(老挝 马来西亚)
2.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__洲,______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然后简要介绍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十字路口的位置:五百年前我国郑和下南洋、下西洋,到西亚、北非,东南亚为必经之路,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
现在东南亚更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板书)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放投影幻灯片)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请同学阅读教材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小字。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答:日本资源贫乏,大量重要的自然资源需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出口,其中最大贸易对像就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从图中可看出,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到日本,为最短航线,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板书)欧、非→东南亚马六甲海峡{最短航线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放投影幻灯片)《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展示了热带雨林气候下一天中天气变化状况。
图中自左往右表示时间,从早晨5时到晚上19时,左右两个箭头表示日出、日落。
清晨天空晴朗,7-10时气温迅速升高,饱含水汽的空气受热上升;中午空气云量增多,从下午14-15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傍晚16-18时,气温降低,雨过天晴。
赤道附近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几乎每天午后都下一阵急骤的雨,这种雨是空气强烈受热后,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可达2 000毫米。
(板书)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 000毫米)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农业: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水稻一年3熟(教师讲述)中南半岛并非如此。
(放投影幻灯片)《中南半岛一年中风向变化图》。
季风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
这两种季风交替控制地区称热带季风气候区。
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和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形成旱季;而6月到10月,中南半岛吹来自印度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降水丰富,降水量可达1 000-1 500毫米左右,称雨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东南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
《东南亚》本节重点选择了东南亚突出的地理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和地势变化特点。
说明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分析东南亚主要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举例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
2.中南半岛地形地势特点。
3.东南亚热带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由“南洋”导入东南亚,观看视频,找出东南亚的组成。
【讲授新课】一、组成、范围、位置1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范围:(读图)11个国家请学生从地图中找出主要国家和首都。
问1位于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答: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其中和我国陆上相邻有:缅甸——内比都,老挝(wō)——万象,越南——河内。
问2濒临南海的国家?答: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
3位置:读图描述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被重要纬线(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主体位于(热)带(展示热带图片)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太平洋之间“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设置情景:1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运往中国2日本的钢材出口非洲3中国货物出口欧洲学生描画线路,最短航线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十字路口的“咽喉”。
位置: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二、地形河流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中南半岛地势高低。
根据图例学生归纳地势北高南低。
请学生:1描绘中南半岛的5条河流,并用箭头标记流向。
2找出它们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结合手势、地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
《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地势特点。
读图了解中南半岛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了解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分布情况。
了解东南亚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风光。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归纳、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赠缅甸友人陈毅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形容的是哪里的自然地貌?(东南亚)出示图片: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这两处景点位于哪个地区?(东南亚)今天,我们来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地势与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风光。
二、新课学习(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用笔描绘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与河流。
(如图)归纳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
自北向南流,上游流经山区,在深山峡谷中穿行。
2.河流活动:读图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在东南亚的名称在中国的名称伊洛瓦底→江独龙江萨尔温江→怒江湄公河→澜沧江红河→元江3.城市分布活动:(2)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及所在国家。
将查找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河内红河越南金边湄公河柬埔寨万象湄公河老挝曼谷湄南河泰国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归纳城市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下册 东南亚(精品教学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热带旅游胜地总结:1.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河流流向都是自北向南,除湄南河外,其余
河流都发源于我国。
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你们居住的地方在河流沿岸
吗?定居在河流边有什么利弊?
探究成果:利: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给生
活和生产提供水源;水产养殖;河运便利、水能……
弊:洪水、生活生产污水的污染……
体验之旅:(五)
东南亚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著名旅游景
点。
体验内容:
1.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说出你知道的旅游景点。
总结:1.旅游资源丰富:①丰富的热带自然景
观:②名胜古迹、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
多样的宗教文化③壮丽的火山景观
2.柬埔寨吴哥窟、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婆罗浮
屠塔、泰国水上市场、大皇宫、印度尼西亚的
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等。
合作探究:近些年来中国人到东南亚国家
旅游成为一大热点,为什么?(可结合上节所
学进行探究)
通过探究,培养学
生的分析问题的能
及总结的能力。
通
过小组展示,培养
学生语言的组织能
力及合作的精神。
以欣赏的形式,烘
托课堂气氛,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成果:
通过探究,让学生
充分理解近些年我
国到东南亚旅游人
数激增的原因。
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知识与技能1.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
2.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1.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开发。
重点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陈毅元帅在写给缅甸友人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它有什么地理依据?引出中南半岛上的各国与我国是山水相连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一、地形与河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师]课件展示图片: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活动]学生读教材第26页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1)曼谷附近的河流名称。
(2)泰国与老挝以什么河流为界,该河流经哪些国家?(3)中南半岛上主要有哪些河流?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4)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师生小结]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点评]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对于中南半岛山河大势,可以用分开的手掌和手指来形象地比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河流与城市的分布[设问]这样的地形条件有什么好处?学生读教材第26页内容,找出问题答案。
[教师总结]各大河上游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下游平原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沿岸。
[活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从而共同完成教材第27页活动题1.(1)和(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2东南亚教案2新版
3.马来群岛地形特点是A.地形崎岖,山多B.火山地震多
C.多长河,水资源丰富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广土壤肥沃
三:读图填空1、读“东南亚图”回答:
(1)半岛、群岛:
A、________
B、________
(2)洋、海峡:
C、________洋
D、________洋
E、________海峡(3)河流:①________②_______
展:5分钟1、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所得和练习答案。
评:5分钟1、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
补:4分钟
教学反思:
第二节东南亚
上节作业反馈:
教学目标:1、记住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记住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
3、记住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3分钟(PPT
学生纠错
(红色)
学(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部分内容
1、读图7.28:完成31页活动1。
2、读32页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回答:
华人是;华侨是;他们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3、读图7.30,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胜地
练:12分钟(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范围上包括______半岛和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的内陆国是________,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2、河流与山脉的分布特征是。
3、这样的地形条件的好处是上游蕴藏丰富的,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
七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新版新人教版PPT教案
1.2、 城市名称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仰光
附近大河名称
红河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南河 伊洛瓦底江
所在国家名称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泰国 缅甸
第9页/共28页
2.1、是,分布在黄河沿岸。 2.2、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济南、郑州等 。 2.3、有利条件: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筑用地;水运便利,为城市 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为城市工农业和生活提供水源;使城市景色优美等 。
下游
水流缓慢,河岸 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第4页/共28页
穿过曼谷市区的湄南河
第5页/共28页
河流 红河 湄公河
上游河流 元江
澜沧江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
怒江 独龙江
主要流经的国家、注入的海洋
中国 、越南 太平洋
中国、缅甸、 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
太平洋
泰国 太平洋 中国、缅甸 注入安达曼海(印度洋) 中国、缅甸 注入安达曼海(印度洋)
七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课时山河相间与 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新版新人教版
会计学
第1页/共28页
1
课文详解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第2页/共28页
请依次找出: 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 江
萨尔
温江
湄
南
河
红河
湄 公 河
第3页/共28页
河流特征
上游
水流湍急, 水能资源丰富
与著 度名 假的 胜海 地滨
旅 游
第11页/共28页
第12页/共28页
第13页/共28页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200年前,曼谷成为泰国都城后,挖了数条运河,经过100 多年的演变,到19世纪时,已成为一个河道纵横、椰林处 处、货运繁忙、舟楫如梭、别开生面的水上都城,欧洲人称 之为“东方的威尼斯”,至今仍有10多条河流蜿蜒穿插其中。 水上市场是泰国中部平原特有的一种民俗景观,每天早上 6点到11点之间来自农村的农民乘小舟载着热带水果、蔬 菜及其它农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民俗正逐步淡出市场······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第七时科目地理题第二节东南亚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诗歌导入] 诗歌方式引入。
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水相连的东南亚。
自主预习单:知识点●1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__河相间__、__纵列分布__。
2.河流:多__由北向南__延伸,多国际河流。
3.中南半岛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__河流沿岸__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是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__交通__便利。
知识点●2热带旅游胜地1.发展旅游业的条(1)自然旅游资:充满__热带__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
市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
科目
地理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热带旅游资源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
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导
学
过
程
主讲人备课
自
主
预
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诗歌导入]诗歌方式引入。
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自主预习单:
知识点●1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__山河相间__、__纵列分布__。
2.河流:多__由北向南__延伸,多国际河流。
3.中南半岛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__河流沿岸__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是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__交通__便利。
知识点●2 热带旅游胜地
.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充满__热带__气息。
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__海滨__旅游与度假胜地。
人文旅游资源: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__佛教__、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
2.旅游景点
__大金
塔__
水上
市场
__吴哥
窟__
下龙湾
花园
城市
巴厘岛
缅甸
仰光
泰国
曼谷
柬埔寨
越南
新加坡
印度
尼西亚
3.近年来,__泰国__、__印度尼西亚__等国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收入已成为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
4.东南亚是海外__华人__和__华侨__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互
助
探
学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探究点一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问题导入
下图是对东南亚地形的描述,据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图7-2-10
知识链接
东南亚地区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海洋,反映了中南半岛的地势北高南低。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易错提示
①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中、缅、老、泰、
柬、越六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XX年,缅甸迁都至内比都,在此之前,仰光一直是缅甸的政治、经济中心。
拓展应用
.潍坊中考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读“中南半岛图”,完成~题。
图7-2-11
有关中南半岛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是南高北低
B.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
图中阴影区主要是下列哪种农作物的分布区
A.香蕉B.小麦c.水稻D.茶叶
[解析]c c 本题主要考查东南亚的自然特征。
河流自北向南流,反映了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属于热带季雨林。
图中阴影位于河流下游或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适宜种植水稻。
探究点二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及从中国到东南亚旅游的原因
问题导入
下图是东南亚的旅游景点,据图说明东南亚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图7-2-12
知识链接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该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多数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国人选择去东南亚旅游的原因
①东南亚北部与中国的广西、云南两省区相接,交通便利,路程耗时短。
②东南亚海岛、热带海滩、热带雨林、热带原始森林等与我国广大地区有较大差异,旅游具有新颖性。
③东南亚华人、华侨比较多,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④东南亚帝王宫殿和宗教寺塔、特色民族文化与我国迥异。
拓展应用
2.下列国家与旅游胜地搭配正确的是
图7-2-13
A.①——泰国
B.②——柬埔寨
c.③——缅甸
D.④——印度尼西亚
[解析]D 本题考查东南亚的旅游胜地。
①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②是越南的下龙湾,③是柬埔寨的吴哥窟,④是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易错点东南亚的宗教分布
泰国把佛教作为国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易混点湄公河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中、缅、老、泰、柬、越六国。
提
高
拓
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一、选择题
读“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图”,据图回答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