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碎片化新闻写作方式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碎片化新闻写作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26T01:42:39.635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11期作者:孙克锋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多元性等特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成为新闻写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文去碎片化新闻写作方式探讨,分析了当前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行为特征与习惯变化趋势,以及传统媒介背景下对事件报道方式产生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使用碎片化、多元性信息传播工具,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地新闻报道服务。

关键词:去碎片化;新闻;写作
去碎片化新闻写作方式探讨
孙克锋
(山东省聊城市聊城日报社 252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多元性等特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成为新闻写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文去碎片化新闻写作方式探讨,分析了当前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行为特征与习惯变化趋势,以及传统媒介背景下对事件报道方式产生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使用碎片化、多元性信息传播工具,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地新闻报道服务。

关键词:去碎片化;新闻;写作
1去碎片化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1.1重拾逻辑表达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要以逻辑的思维来面对内容和结构,用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

但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与把握。

所以记者应多去观察生活细节进行分析与整理归纳,对某些社会现象或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后再加以报道引证,运用多种方式将其上升到高度从而引导受众思考并形成逻辑组织框架,这样就可以使新闻写作更加具有深度和条理性等特点了。

在新闻写作中,逻辑的表达是必不可少,因为有了逻辑我们才可以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

“碎片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海量涌入受众后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并逐渐往同一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数据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他们对于新奇事物、新概念、新鲜现象和社会热点事件等非主流内容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新闻写作中逻辑性表达对其理解与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加强深度阅读
加强对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

内容为中心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深度报道与重点强调相结合以突出其核心主旨,主题性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及其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反映上,它是新闻最本质属性之一,也是新闻所承担或者说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质、作用及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大众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而传统媒体,如报纸等所提供的是平面内容。

这种传统媒介无法满足受众对新事物不断产生更新变化快慢以及时效性强要求较高维度。

因此在报道社会热点事件或者重要路线调整过程中总是以新闻来源为依据来进行描述或是提出自己独到见解。

1.3减轻事实割裂
事实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它有其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以真实为前提、报道精确为标准。

“真实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记者对事件作出正确判断后才可以做出相应解释或者说理证明,即便是虚假信息也要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或否定另一方观点主张,同时对于事实的描述不能夸大其词,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客观公正地对待。

新闻是事实,而不是数据,所以在去报道的过程中要以事实为依据。

首先记者必须对所采访事物有全面、清晰认识。

其次是深入调查事件本身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处理,再次就是根据客观性原则选择合适题材和体裁来制作文章,最后便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理性分析得出结论再加以论证或修正,从而获得科学合理地解释与判断,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及说服力。

2去碎片化新闻写作的三种方式
2.1系列集成化新闻
系列化是新闻写作的一大特点。

从受众心理,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地需求。

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个性分析和定位:根据年龄来划分,青年时期主要以独自出游为主,中年阶段则多以集体外出活动为主,老年期则多为集体化社交为特征等等这些情况也是组群化新闻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抓住受众心理就成了系列化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媒体竞争加剧,传统的纸质、电子媒介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

“碎片文本”写作已成为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面对海量信息和大量事实素材时效性强,且具有价值取向权衡特性这一特点使其能有效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创作、发布与分享,而面对面交流互动却难以形成舆论导向效应或影响力度高但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甚至出现一些不正确言论或者谣言等问题的情况下,传统媒介就有责任去弥补这些缺陷。

2.2“深阅读”新闻
“深阅读”新闻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主要以深度报道为主,通过新闻报道让受众对事件有一个清晰、深刻和完整的了解。

但是现在大众传播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等主流渠道。

新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了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平台去搜索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看法与观点,在碎片化时间里我们也开始尝试着寻找更多适合自身生活或者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新闻。

“深阅读”新闻是一种以深度剖析事实真相、了解社会发展为目的的新闻报道。

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戏剧性和悬念感以及逻辑结构等特点。

所谓浅读就是在短短时间内就将知识点一抄下来,也可以把一些重要信息先粗略地罗列出来然后再进行简单复述或者重点报道,还有的是对事件做具体分析后才决定是否要采取相应行动应对措施来改变事实的性质、内容及结果等等一系列问题。

2.3事实明晰的“微新闻”
事实明晰的微新闻在内容上会有明显分层,呈现出条理清晰、脉络清楚的特点。

首先是逻辑思维。

这种“逻辑”即从客观事物出发点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其次就是事件发生过程中因果关系与发展趋势等方面所产生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最后是从时间碎片化到空间碎片化这一角度去挖掘其内在规律性并加以延伸表达出来,从而形成新闻事实明晰的微景图式结构,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3.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媒体人在去繁选简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新闻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但由于传统媒介时代下受众群体存在着信息碎片化、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及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使得人们获取资讯越来越难,甚至出现了虚假性与欺骗性共存。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开放透明语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学会利用网络媒体搜集素材,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加工整理形成新闻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志安,姚尧.平台媒体的类型、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8,0(12):74-80.
[2]杭敏.国际贸易议题报道中的数据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9,0(1):98-101.
[3]杨璐,苏雨.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J].新闻世界,2015,0(6):115-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