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itters never win and winners never qui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
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
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耻,因为自己以前总以为父母把自己生下来不是上天的安排,父母理应对自己好,父母关心自己是理所应当的,现在大彻大悟,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不对的,真是对不起父母的大恩大德呀!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感恩父母,要坐在行动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
尽管没学会仍装着
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
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弟子规》读后感2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从同学手中交换了一本《弟子规》。
从这本书的总叙中我知道了《弟子规》是一本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第一门课是入则孝,讲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
第二门课是出则悌,讲的是出了家门在外面要与别人和睦相处。
要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
遇到同学、邻里,长辈主动打招呼。
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门课是谨,是指在行为上要谨慎,生活上要有规律。
早睡早起,搞好个人卫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第四门课是信,讲的是说话办事要言而有信,对别人做出的承诺要兑现,不能讲大话,不能明明做不到,还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到。
第五门课是泛爱众,讲的是与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第六门课是亲仁,讲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学问好的人多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辅修的课是余力学文,讲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要多学习其它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书中所写的规范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读后感“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从弟子入则孝……”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
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
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
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弟子规》读后感4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
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
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读后感5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这末一个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厂里,让它去看门,虽然又送过来了一个球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以前的球球,毕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个月,感情不是一般的东西可以摧毁的,所以,当我去厂里看到明显瘦下来的球球时,我的心就一阵疼痛。
我就想着给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这里,不可能给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来都给球球带点好东西。
在我给球球送过去奶,狗粮的时候,球球吃的特别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来的食物。
后来我发现就算球球吃了我给它的东西,它也不会变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后来爸爸对我说,你别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几天不吃饭,生人来了他也不怎么叫了,我听了,连忙说是,但是球球可怜的模样让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零食什么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里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会把那些它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一并吃掉。
后来,球球真的长胖了。
我想:以后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先给爸爸妈妈说一下,说不定他们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灵感。
《弟子规》读后感6
《读弟子规》教会了我许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体会别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在一次放学事件中,使我深刻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天放学后,我想去上一次厕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为上厕所,妈妈来接找不到我,在学校食堂、操场来回找了好久,当妈妈气喘吁吁找到我时,我心里很愧疚。
所以我有点担心:万一这次妈妈来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办?她一定会很着急的。
正在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
我赶紧跑到一个同学面前,让他在我妈妈来时通知下她我在上厕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厕所,可是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窜,忐忑不安:我同学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他会通知到我妈妈吗?
当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时,发现同学已向妈妈说明了情况,妈妈正在门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谢《弟子规》呢,如果没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妈妈担心了。
当然《弟子规》还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它真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弟子规》读后感7
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弟子规》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
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部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的第二部分“入则孝”就说了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就道出了怎样孝顺父母。
但是,在看《弟子规》之前,我却不懂得孝顺父母。
有一次,妈妈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惫。
刚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
然后让我给她倒一杯水。
而我却看书入了迷,嘴上敷衍着,可却没什么行动。
直到妈妈愤怒地叫了一声:“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还嘟囔着:“倒就倒呗。
”事后,妈妈批评了我。
父母为我们可以倾其所有,可我却连一杯水也不肯为他们倒。
我感到很惭愧。
我今后要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8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一段。
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
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
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
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
我心中很感动。
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
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
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这本书使我渐渐感悟到了该怎能样做人,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数不清地规则,因此,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有规有矩。
接下来,就让我说说我的感受吧。
“入则孝”这一篇告诉了我要孝顺父母、亲人。
因为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为我们好,还有,不管他们爱,还是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已最诚挚的心去爱他们、孝顺他们。
弟子规里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就体现出来了。
接着是“出则弟”。
它讲的是家中兄弟的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相处的规矩。
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怎能样融入集体。
“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存在孝道。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
可光知道不行,还要会做。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已的
《弟子规》读后感10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
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
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
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
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11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
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样定,起笔很重要。
在那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资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须的难度。
可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经过教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我受益不浅。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
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忙我,鼓励我的情景;教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
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此刻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比如每一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教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忙……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
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教师,孝顺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弟子规》读后感1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我读了《弟子规》之后想要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
《弟子规》是由《三字经》编写的,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礼仪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还有我觉得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谦虚和宽容的心,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被人尊敬。
学习弟子规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会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是有必要的。
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和关心兄弟姐妹,如何礼貌待人和为人处事……
这本书还讲了我们要讲究仪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上和个人生活习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跟同学友好相处,我们人人都要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读了《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13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1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
为了读书,我甚至会废寝忘食。
四年级时,全国掀起了朗读《弟子规》的热潮,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小故事,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它所吸引。
因为这本书影响之大仅次于《三字经》。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学会了控制自己,懂得了做人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然而,我并没有坚持下去……
五年级时,班里选班长,老师用投票的方法,我并没有选上。
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崔志颖,你知道为什么大家没
有选你吗?这些日子你的成绩不容乐观。
”我愣住了,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放学回家后,我走到卧室,拿起《弟子规》,读了起来。
熟悉的语句,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一切。
难道我真变了吗?突然想起了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我做到了吗?“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我又做到了吗?我欺骗了我自己。
我又开始读《弟子规》了,又看到了那些昔日的朋友。
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酷爱学习的杜林;孝心感天的王祥;处事大度的虞舜;卖葬父的董永;重义轻财的卜式;诚心所至的裴度;学识渊博的司马光…。
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从中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增长了知识,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弟子规》,它使我受益非浅!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
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
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
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么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
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
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
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弟子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