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
第二,短信沟通具有非即时性与去现场性。
即时性是一般人际沟通的
主要特性,双方在沟通中都必须即时地做出反应,而短信沟通则具有非即
时性。
当对方发来一条短信时,接受者可以迅速应答,也可以思考一段时
间后再应答,甚至可以根本不予应答。
去现场性是短信沟通的另一重要特性,一般的人际沟通是面对面进行交流,双方都可以感知对方的声音、表情、动作,但短信沟通不同,双方都无法感知对方的现场反应,无从知晓
对方的声音、表情、动作。
这种沟通脱离了限定的场域,对双方而言都更
为轻松、随意、自由、自在。
第三,短信沟通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里说的有效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前文所说的沟通的无限
制性,除非出现网络故障,对方总会收到发送的短信;另一层含义是指沟
通更具有效率。
与网络交往相比,短信交往一般都是在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基础上才进行的,因此,短信交往中信息更为真实,更为诚信,废话和无聊、无意义的信息要少很多。
短信沟通更具有效率。
第四,短信
沟通具有与其他沟通不同的交流模式。
短信沟通是以一对一,而传统沟通
方式和网络沟通都可以是以一对多。
一般而言,一个手机号码对应一个个体,因此,两者之间的交流就是两个个体之间一对一的交流,而传统沟通
方式和网络沟通都不同。
一个个体在传统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获得
多个个体的回应与交流,在网络上,除了私聊以外,个体可以通过在BBS
上发帖子和多个个体进行交流,发帖者为一个个体,但看帖者和回应者则
是多个个体。
因此,短信沟通的交流模式是区别于传统沟通与网络沟通的
交流模式的。
第五,短信媒介融合了多种媒介的优势,是一种新
的更为优异的媒介形式。
媒介是伴随着交流的欲望而发展的,交流的欲望
无穷无尽,媒介也在一点一点进步,从文本到声音,从声音到图像,从图
像到视觉。
短信媒介具有无线媒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融合了纸质媒介的
书写与互联网络的交互,具有比语言和文字更为丰富的多媒体功能。
纯文
本短信迈出了无线媒体融合的第一步,多媒体短信MMS则完全整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性能优越的文化
媒介。
短信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短信文化则日益改变着
人们的书写和交流习惯。
短信文化的流行也许并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
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