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总结
一、《诗三首》
《短歌行》
1、诗中表达作者借酒解除忧愁的句子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诗中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作者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诗中以起兴的手法,用明月来表达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诗中表现曹操对人才的尊敬,说他们屈驾来访的句子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5、以乌鸦南飞来比喻人才南流的句子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6、诗中表现作者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7、诗中以用典的手法来表达作者想要效仿周公的句子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归园田居(其一)》
1、诗中以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诗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诗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文中表达作者想要守住自己质朴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表达作者厌恶官场,想要回归自然的生活的句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6、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4、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四、《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