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创新方案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创新演练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动摇。
答案:D
2.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经济大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起作用”,故A项错误。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一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
只有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项正确。
答案:B
3.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D.开拓国外市场
解析:罗斯福实施的主要措施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答案:A
4.“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时间“1932年”。
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结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战,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故选D。
答案:D
5.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
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
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
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任
何作用。
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解析:早在1936年,日本就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军部就是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当时的日本政局为他们所左右。
答案:B
6.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段矛盾尖锐
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解析:德国纳粹党宣扬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利用《凡尔赛和约》的不平等性,煽动民族复仇。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10分,第8题10分,共20分)
7.下列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请回答:
(1)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解析:解答图片情景类问题,要注意从画面信息和文字说明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本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出现大批失业者、社会局势混乱、社会矛盾激化等,据此回答问题。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方式: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际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美国终于摆脱了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满蒙对帝国的国防和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日本帝国主要的使命在于维持东洋的永久和平以贡献于世界和平,解决满蒙问题是以实现日本帝国使命的远大理想这个大信念为根据的,明治天皇的圣意也就在于此。
由于帝国掌握着满蒙的据点,在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线……达到保卫朝鲜的目的……可以牵制俄国向东发展,并且对中国掌握着有力的发言权。
万一日本从满蒙退出,不但立刻危及帝国的生存,并且会立刻破坏东洋的和平。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1931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36年2月26日早上五点左右,几百名士兵荷枪实弹,有的甚至扛着一挺机关枪,四散而去。
他们是奉命去实行暗杀勾当的。
这就是日本的“二二六”兵变。
“二二六”兵变由于得不到其他部队的支持,最后和平地解决了。
但是,法西斯势力不是减弱,而是进一步加强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满蒙是指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侵略满蒙的原因。
(3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板垣征四郎写《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一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在手段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初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标志。
(4分)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法西斯的对外扩张。
第(1)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从日本对华侵略这方面找出答案;第(3)问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东北和内蒙。
历史原因:控制满蒙是日本长期以来的侵略计划,以图侵略整个中国;军事原因:满蒙军事地位重要,是帝国的第一防线,退可保朝鲜,进可限制苏联势力扩张,并可作为侵略整个中国的基地;经济原因:可以为日本提供丰富的国防资源;现实原因:妄图通过侵略转嫁本国危机。
(2)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制造舆论宣传。
(3)特点: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制造暗杀及政变的方式强化了军部法西斯势力。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