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概要

合集下载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中考语文科目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为主,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中考记叙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事件的发展来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记叙文的特点包括:- 真实性:基于真实事件或人物经历。

- 叙述性: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 情感性:通过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根据叙述的内容和目的分为以下几类:- 人物记叙文:主要叙述人物的生平、性格、事迹等。

- 事件记叙文:主要叙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

- 景物记叙文:主要叙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特点和变化。

- 抒情记叙文:在叙述中融入作者的感慨和抒情。

三、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通常具有以下结构:- 开头:引出主题,设置背景。

- 发展:叙述事件或人物经历的详细过程。

- 高潮:事件或情感达到最紧张或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感悟或观点。

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和事件特点。

-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时空转换: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 视角变换: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事件,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五、记叙文的语言表达-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晦涩。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注意语言的音韵美,适当使用排比、对偶等句式。

六、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 立意要新颖,避免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结束语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更好地完成作文题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记叙文是一种描写故事或事实经过的文体,通过叙述人物、事件和场景来传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下面是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大全,包括定义、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讲述的方式来叙述人物、事件或故事的文体。

它强调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节的推移,通过描写人物行动、语言和心理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以达到情感或思想的表达。

二、特点:1. 叙述性: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叙述,以基本的事实和事件为中心,并通过描写细节和引发读者的联想来使读者对故事或事件产生共鸣。

2. 连贯性:记叙文的叙述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 具体性:记叙文注重描写人物、事件和场景的具体细节,通过丰富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意义。

4. 个性化:记叙文可以突出个人观点和情感,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进行叙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写作方法:1. 确定叙事目标:写作前应明确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确定好自己要写的故事或事件,以及叙述的重点和方向。

2. 角色设定:确定好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设定他们的性格、外貌和背景等细节,使角色更加鲜活和可信。

3. 时间和地点: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便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变化来叙述故事,增加连贯性。

4. 情节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故事发展的情节,合理安排事件的顺序和时间跨度,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5. 描写细节: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状态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同情,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

6. 语言运用:运用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叙述更加通顺和易懂。

四、写作技巧:1. 开门见山:在开头就交代清楚故事的主题或事件的重要背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第03讲 记叙文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1-2022学年六年级(预初)语文课内外知识点总结(

第03讲  记叙文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021-2022学年六年级(预初)语文课内外知识点总结(

学问梳理1、概括某部分要点,就是文章某段或某部分要点进行提问。

常见题型是:概括段意或者概括某部分的要点2、表达方式:书记说疫苗①记叙:记叙人物活动的一般状况和大事的发生、进展过程。

例句:(1)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当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

(2)其次天早上,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②说明:对事物的外形、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例句: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③谈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1)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推断我全面的力量。

(对人的评价)(2)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④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大事、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我听了惭愧得面红耳赤,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⑤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例句: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概括段意的方法是:(1)、一读该段,辨明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表达方式,(2)、二读该段,依据表达方式,依据下面不同的方法,将该段的段意概括出来,其具体方法为:a)若该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则用“记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什么状况下做什么等待概括段意”;“记叙了什么样的什么和什么怎么样,结果怎样”来概括段意。

b)若该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就要用“描写了什么怎么样,”或“描写了谁做什么或什么样的什么”来概括。

c)若该段用了谈论,用“论述了什么怎么样或什么的什么”。

d)若该段说明,用“说明白什么怎么样或什么的什么”。

e)抒情的表达方式,用“抒发了谁对什么的什么情感和感情”概括。

专题11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专题11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4.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能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时可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

②倒叙: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一是开头的结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二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是开头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应。

另外,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段),以此来把握文章的结构。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其主要目的是叙述事情的发生过程以及人物、事件、情景等的描写,主要特点是语言详实生动,情节环环相扣,情感真实自然,一般采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以下是记叙文的一些知识点:
1. 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人物描写需要关注其外貌特征、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并通过描写来让读者对人物有感性的认识。

2. 情节设置:情节是记叙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要合理安排情节发展的起伏跌宕和高潮迭起,使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3. 现实主义色彩:记叙文通常强调真实性和生活的感性表达,因此需要借助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刻画真实的人物描写,营造现实主义色彩。

4. 描写手法:记叙文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手法来描述事物,比如具体形象的描写、比喻与象征性的描写、对比与排比的描写等。

5. 语言风格:记叙文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形象,使用易懂、贴近读者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身临其境。

6. 篇章结构:记叙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篇章结构,整篇文章应该有一个通顺的叙述线索,以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内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记叙文基本知识点一、关键信息1、记叙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记叙文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记叙文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记叙文的定义11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11 它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12 记叙文的范围广泛,包括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12 时间: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121 明确的时间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脉络。

122 时间可以是具体的年份、月份、日期、时刻,也可以是模糊的时间段,如“小时候”“去年夏天”等。

13 地点:事件发生的地点。

131 详细的地点描写能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画面感。

132 地点可以是具体的地名,如“北京故宫”“家乡的小河边”,也可以是宽泛的场所描述,如“校园里”“市场上”。

14 人物: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

141 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等通过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出来。

142 人物可以是单个的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15 事件的起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151 清晰地交代起因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6 经过: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

161 详细、生动地描述经过是记叙文的重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7 结果:事件的最终结局。

171 合理的结果能使整个故事完整、有逻辑性。

四、记叙文的写作顺序18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181 这种顺序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者易于理解。

182 但有时可能会显得平铺直叙,缺乏波澜。

19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写作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间和地点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为故事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人物则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在公园里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李。

他们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一起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比赛成功举行,大家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是时间和地点,“小明”“小李”是人物,“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组织比赛”是起因,“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是经过,“比赛成功举行,大家愉快度过一天”是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比如,“我那天经历了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第二人称是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这种人称在记叙文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第三人称则是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作者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以人物为线索,通常是通过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括人物、情节、时间和地点等要素,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将从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叙述方式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直接叙述是指作者直接叙述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走进了房间”;间接叙述则是通过描写和暗示来表达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踱步进了房间,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二、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展开故事情节,结尾要有总结和反思。

同时,记叙文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和回环等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

三、语言运用
记叙文的语言运用要求生动、形象、具体,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语言运用也要符合故事的情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描写悲伤场景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
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记叙文是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概念: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文分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四、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某一种感情等等。

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等将文章的材料组织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线索的类型:人线事线物线时线地线情线怎样找线索:(1)注意题目(2)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3)议论抒情的句子五、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作用:像在和作者或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地自由叙述。

六、记叙顺序顺序作用: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增强生动性。

插叙作用:(1)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中心。

(2)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

(3)刻画人物形象,使其个性品质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4)补充背景材料,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

(5)与某一内容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6)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7)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

七、概括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八、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的记叙文: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该人物的态度。

2.叙事的记叙文:归纳作者借该事件所表达的情感或道理。

3.写景(状物)的散文:归纳作者借助该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道理。

答题格式:(1)本文记叙了(描写了)……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2)表现(反映、歌颂、揭露、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九、记叙文标题(一)题目的含义1指出修辞,抓住特征,说明作用。

2 联系中心,需要介个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3先答表层含义,再答深层含义(二)题目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关于记叙文的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关于记叙文的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关于记叙文的知识点记叙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文体,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一般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形象性: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3、完整性:记叙文一般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文章结构完整。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把它们交代清楚,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例如,《散步》这篇文章,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人物是“我”、母亲、妻子和儿子,起因是一家人出去散步,经过是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结果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照顾母亲的意愿。

三、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叙述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它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人物和事件的背景。

四、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容易引起共鸣。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叙文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讲述精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为故事的发生设定了背景。

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在美丽的公园里”,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能让读者迅速进入故事的情境。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而结果则是故事的收尾。

清晰地交代这三个方面,能让读者完整地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叙述方式,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

这种方式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

插叙可以补充说明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情节。

三、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叙述。

第一人称“我”或“我们”,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仿佛在与读者直接对话,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

第三人称“他”“她”“它”或“他们”,可以更客观地叙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展现更广阔的画面。

四、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为了使记叙文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常常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语言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神态描写则能反映人物的情绪变化。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一、叙述的基本要素
1. 事件:记叙文的叙述围绕事件展开,事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要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2. 环境:环境描写是记叙文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为事件增添氛围和情感色彩。

3. 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的主要承载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可以使事件更具代入感和感染力。

二、叙述的结构
1. 开头:开头要吸引读者眼球,可以写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引发读者的兴趣。

2. 发展:发展部分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事件展开,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3. 结尾:结尾要有回味性,可以通过总结、反思或点题的方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叙述的技巧
1. 描写:要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让读者对事件、环境和人物有清晰的认知。

2. 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使记叙文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文章的张力和吸引力。

3. 对话:适当加入人物的对话,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4. 笔法:要注重用词的精准和语言的生动,使记叙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写作技巧
1. 真实性:即使是虚构的事件,也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让读者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 生动性: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3. 连贯性:要注重叙述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多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事件,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着重于叙述事件的经过、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变化,一般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叙述。

记叙文不仅是一种叙述形式,更是一种审视、记录和传承生活经验的方式。

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义和特点1. 定义: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文字叙述事件的经过、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变化,以及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2. 特点:记叙文以客观、真实的事件为基础,通过叙述使读者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发展。

它通常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时间等要素,以及起承转合的结构。

二、写作要点1. 确定主题:在写记叙文之前,首先要确定好要叙述的主题或事件,明确叙述的重点是什么。

2. 构思情节:根据主题确定事件的情节和发展,可以借鉴自身经历或者根据生活中的故事进行创作。

3. 塑造人物:在记叙文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要塑造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包括性格、外貌、行为举止等方面。

4. 描绘环境: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细节来营造场景的真实感。

5. 运用修辞手法:写记叙文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丰富文采。

6. 注意结构:记叙文一般由起、承、转、合四部分组成,要注意把握好整体结构,使情节发展顺畅。

7. 塑造情感:在记叙文中可以适当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读者更能够产生共鸣。

8. 注意语言规范:记叙文要遵循语言的规范,用词得当,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三、写作技巧1. 注意细节描写: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情节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2. 运用对比手法:适当使用对比,可以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

3. 善于运用转折:通过转折可以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4. 加入独特的视角:可以从独特的角度叙述事件,从而使作品更具个性。

5. 适当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增添故事的深度。

记叙文知识总结

记叙文知识总结

记叙文知识总结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以叙述事实为主,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我们将从记叙文的特点、写作技巧和应用范围三个方面来总结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1. 描写性强:记叙文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2. 逻辑性强: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进行叙述,具有明确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3. 具有故事性:记叙文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或事件展开,通过叙述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突出主题: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叙述,避免偏离主题。

2. 合理运用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环境、细节等来丰富文章内容,让读者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性。

3. 注意情节组织:要合理安排文章的起承转合,掌握好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使文章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感。

4.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注意语言表达:要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晦涩的叙述方式。

三、记叙文的应用范围1. 文学作品:小说、散文、传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通过叙述情节和人物的经历,展现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叙述、事实描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通过客观、准确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递信息。

3. 游记、日记:游记和日记是人们记录旅行和生活的方式,通过记叙文的方式,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传达给读者。

4. 历史故事:历史故事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历,使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

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具有描写性强、逻辑性强和具有故事性等特点。

在写作时,要注意突出主题,合理运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注意情节组织和语言表达。

记叙文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游记和历史故事等领域,通过叙述事实和情节,传递信息和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

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

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

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

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

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

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

常见。

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

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

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

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

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

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

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

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

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

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

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

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

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

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

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

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

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

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

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

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

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

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

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