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措施
一、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结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对自然地理要素、地表人工设施要素及其属性进行定量化、空间化的调查,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量、变化频率、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及分析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为系统的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2013年
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二、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方法
(一)普查调查前期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俗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事前准备的重要性。
只有将普查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必要支持事先预备好,就可以保障普查进程可以按计划顺利展开。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首先应做好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资料的收集。
资料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要对与主题相关的、准确的数据进行甄别和筛选。
比如全色与多波段的正射影像和不同比的DLG数据以及一些相应的专题资料。
另外,也包括一些来自于互联网、出版社等其他途径的准确信息,诸如民政部于2012年出版的我国行政区划的简册等。
再如,以专题资料为例,我国的地理资料在国土部、水利部、旅游部、交通部、民政部、林业部和规划部等都应有保存,另外在一些医疗和教育部门也有相应的医院及小学的分布资料。
在获取资料时,应到以上的国家部门进行规范的采集,并将所获得的资料分门别类做好保存。
(二)做好基础地理数据和专业资料提取工作
1、影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影像资料源较多,分辨率不一,清晰度不一,现势性不一。
应优先选用现势性好,有效信息量更大、更有利于信息提取的影像,如优先选择现势性好,优于
1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优于0.5m分辨率的彩色数字航空摄影资料。
对于仅有高分全色影像而无多光谱影像时,可采用全色影像与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融合。
为保证精度也可采用高分全色影像采集地理国情要素信息,采用资源三号等多光谱影像确定地表覆盖数据分类。
2、基础测绘资料分析与利用
基础测绘资料与国情普查影像(DOM)套合可作为国情要素信息提取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础数据。
其中,1∶50000基礎测绘资料,覆盖全国,且定期更新全要素,现势性较好,可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1∶10000基础测绘资料覆盖大多数发达省份、现势性好,可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数据基础,部分省份覆盖不全,现势性差,可参考使用。
大比例尺基础测绘资料依地市情况而定,对于近期更新、现势性好的,可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数据基础。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码(GB码)和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CC码)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严格一一对应,使用时应按照对应关系表示。
3、控制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1∶10000控制资料为省级基础测绘任务积累下来的控制资料,包括外业像控点、空三加密点、保密点。
1∶50000更新形成的控制资料,包括外业像控点、空三加密点、保密点。
二调控制点的点位大部分位于道路交叉口,很难在0.5m高分影像上转刺利用。
二调控制点、1∶50000更新控制点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可利用的价值不大,主要依据1∶10000基础测绘控制点。
(三)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的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是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
影像数据的数据质量较高,且地表覆盖类型较少时,可优先考虑人机交互的方式;若影像数据质量不高、基础资料较为丰富、现势性较好时,可以使用人工解译的方式。
由于地理国情普查要求采集全部地表覆盖范围内的要素,且数据精度要求高,所以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工作量多会较大。
地理国情预设的查验对象,凸显出明晰了区域特性;多维架构下的时序变更,有着复杂的倾向。
然而,现代特性的遥感技术,可以经由高清拍摄,快速明辨地面范畴内的监测对象。
图像传感器特有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延展;存留着的数据资源,也渐渐丰富。
空间辨识率的升高,为普查数值的存留及获取,供应了可用的数值支持。
与此同时,遥感数据接续的处理流程,也提快了速率。
商业软件的制备,提升了原有的处理速率,能解析偏多的空间数据。
多源架构内的图像融汇,能提炼出明晰的解释,提升数值精度。
对选取出来的测区,进行地表层级的完全
覆盖,缩减了耗费掉的劳动强度。
卫星遥感关联着的新技术,对地观测及查验的水准很高;观测时段被缩减,提炼得来的信息递增,且覆盖范畴被延展。
未来时段中,卫星遥感依托的新颖技术,会创设多平台,依循多角度这一方向去延展。
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和定位点在影像上能明显辨别出分类界线及定位点位置时,采集精度不能超过5个像素。
如果在影像上无法分辨地表覆盖数据的分类界线,在地表覆盖数据分类是要保证其上一级类型的准确性。
当有高层建筑物遮挡或阴影时,从影像上无法分辨准确的分界线,采集精度应控制在10个像素以内。
由于摄影时存在侧视角,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在影像上产生的移位差需要处理,以符合采集精度要求。
(四)表覆盖数据内业提取
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提取一样,正射影像DOM为底图影像,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等技术文件要求,内业判读、解译,勾绘地表覆盖图斑,从三级类开始勾绘,三级类无法判别的,勾绘二级类,二级类无法判别勾绘一级类。
根据影像,能够区分覆盖不同,却无法判定地物类别的,勾绘出界线,地物类别留给外业实地核查。
内业分类数据在提交外业调绘前,经过检查,形成内业解译初步成果数据。
(五)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
以遥感正射影像为基础,利用收集整合的参考数据,采用自动分类提取与人工解译结合的方式,参考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等资料,采用人工判读与解译的交互式编辑方式进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生产。
(六)外业核查
基于调查底图,根据任务区自然地理、区域特征及适用的技术手段,按规划好的调查与核查路线对选定的地理国情要素内容和地表覆盖分类图斑进行重点核查和样本数据采集,并进行统计。
对新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分类要素和图斑,进行补调或补测,最终形成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
同时实地采集影像解译分类样本。
(七)内业数据整理及建库
基于外业调查成果,结合DOM成果及专业资料,对内业采集的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信息数据进行其要素几何位置、属性项的修改编辑、要素接边、遥
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等进行编辑整理,形成满足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定的普查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本底数据库。
(八)统计分析
以地理国情普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等专题数据,基于不同统计单元,对自然、人文等地理国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系列地理国情统计数据集、统计报表、地理国情指数及分析评价报告等。
参考文献
[1]杨伯钢,王淼.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方法浅谈[J].北京测绘,2015年1期.
[2]徐勘,孙立坚,周群强,张旭敏.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核查工作流程的设计与实现[J].遥感信息,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