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求国际化大都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的国际化作为大城市的一种发展动态,其发展水平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综 合决定的。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动态性、开放性、 可操作性原则以及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即从分散的、单一罗列指标向精简、 独立的综合性指标发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国际化大都市进行科学评 价,致力于揭示我国城市实现国际化的门槛及其动态框架,该指标评价体系 可采用主题综合型方法确定为3个层次、4项主题内容、15项具体指标。
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 在7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目前做得最好的城市是香港,它的服务 业比重已达到了8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杨汝万对北京的城市诊断是,当城市的规 模化发展与城市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一对矛盾体时,北京必须完 成从规模化发展向功能化发展的转变,北京的下一步目标应是国际化城市(Worldcity/globalcity)。联合国 贸易发展会议贸易促进处处长李仲周提出,高度发展的服务业,连贯 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将是提高经济效益与经 济实力的必然选择。 服务业覆盖着金融、保险、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 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城市CBD的设立, 也是强化金融服务业的重要一环。上海的金融服务和航运实力暂时领 先于全国城市,世界几大洲的156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了上海,看似" 亚洲华尔街",但与纽约的380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广州的服务业 也不尽完善,硬件设施和机构上缺陷不少。
大众传媒体系可谓是城市的神经网络,国际大都市 更是传媒之城,尽可能地创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报纸、 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 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 在美国,纽约市通过全美三大广播网控制着 2139家电台和电视台,通过《纽约时报》、《华尔 街日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出版媒 体影响全国的舆论界,几乎左右全国的新闻和娱乐。 美国学者尼尔· R· 彼尔斯说过:"纽约的电视、广播报 纸、杂志、书籍和时装,年复一年地塑造和影响美 国人的思想,美国任何其它力量都无法办到。"
城市文明和生活质素高,是国际大都市的应有之义。健康水平最敏感 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寿命,北京市均已经达到 国际大都市水平。北京也正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正在创造 属于自己的国际文化品牌--北京国际音乐节。但据2001年8月的一次调 查显示,按五级分制计算,北京市民对自身素质的评分勉强打3分。 北京的绿化、卫生和水质及空气质量都不符合国际大都市的标准,交 通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也难以令人完全满意。此外,北京人对自身知 识水平、举止和语言文明三者的评价分分别为2.9、2.8和2.7分。用开 放题的方式询问被访者"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民国际大都市意识的有效办 法是什么",结果近半数北京市民回答:"希望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全 面素质的提高"。 中国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只有丽江和平遥两座古城。 巴西的巴西利亚是世界上惟一一座在20世纪建造的首都(1960年正式定 为首都),却能因其新颖巧妙的布局以及精美典雅的建筑而上了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我们很难奢望中国的现代大都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却 寄望中国未来能产生像巴黎这样的世界艺术之都。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 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 起控制作用的城市。第二种观点将“国际化大都市”分解后认为,国际化指 的是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 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竞争力 和影响力;二是经济运行完全按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办事效率;三是第三 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都市,指的是其规模、容量和结构、形 象。也有三个特点:一是除了城市本身的人口面积外,还要有向外延伸的广 泛空间即经济区域,称大城市连绵区;二是除了城市据有跨国公司总部外, 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存量和内外贸易 额;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础设施外,还要有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商住 楼群和生态环境。 综合上述观点,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 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 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理解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 “影响力”问题,这种“影响力”是奠基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这种影 响能力既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
纽约
一座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国际大都市不单纯等于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酒吧、 别墅、高尔夫球场、地铁、西餐、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 东西。 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 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主要制造业中心、国际性的港口贸易、世界交通 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 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以 纽约计,它的GDP值单拿出来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位第14,超过澳 大利亚;如果将美国5个最大的城市合起来看做一个国家,它在全世 界可以达到第四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作为社会能量的聚合体,国际大都市的对全球技术、资金、人才 流动的控制功能超出了国家的范畴,城市高度职能化,服务于全世界, 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在本国区域内,它是绝对的区域 中心。
国际大都市通常也是国际会展城市。有一个说法是,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 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巴黎的国际会议 更是多达300多个。各类国际会议的召开可以拉动 旅游、广告、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由它带来的 延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国际组织分布列前10 位的城市依次是: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 日内瓦、纽约、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哥 本哈根。纽约市政府曾调查得出结论:纽约为联合 国每投入1美元即可获得4美元的收益。小小瑞士就 有近400个国际组织,没有沙漠的德国争取到了联 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秘书处设在波恩,连 印度和泰国都各有10多个国际组织机构。
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 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 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 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 移民。关于国际大都市外籍人口的比例,存在着5%、8%、15%、 20%4种不同的说法。以最低的5%计算,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必 须拥有50万常住外籍人士。从1820年到1920年,有1130万移民 从世界各地来到纽约,为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最大城市提供 了人力资源。1965年以来,每年仍有75000人获准移居纽约,而 外国留学生和暂住型职业人士更是源源不绝。综合第五次人口 普查结果,在北京,外来人口380万,外国人10万多;上海有 387.11万外来流动人口,1600万常住和暂住人口中外籍人士接近 50万人;广州外来人口突破400万,预计今年的外商投资企业将 达两万家,常驻外籍高级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将超过6万人。
国际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 目前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上有代表性 的解释定义有两种: (1)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将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 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 他认为世界城市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 国家的贸易中心;③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④各类人才 聚集的中心;⑤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⑥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 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⑦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 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2)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 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③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 ④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⑤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 等);⑥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⑦城市人口达 到一定标准。
关于北京初步建立国际化大都市框架的单个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参考 现有国际化大都市不同阶段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指标体 系及其标准值研究的基础上(《宏观经济研究》2000?4,宏观经济课题组),依 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和到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以下简称“纲要”)所预期的发展速度,以 及到2010年北京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预期指标,综合分析确定 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各项标准值。
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不只是吸引",但一定要有吸引,成为创业与人居之城。 截止2000年10月,90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投资。"九五"期间,在沪外商投 资企业累计实现利润约590亿元。到了2002年9月,《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 300多家进入上海,100多家在上海成立跨国研发中心,70多家在上海设立亚 太地区总部或中国总部。这就是上海创业环境走向国际化的证明,甚?quot;挖" 了部分香港跨国公司的墙脚。2002年11月3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 执行官瓦格纳说:"上海正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向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 原动力转变"。 北京和广州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纳着新的跨国公司的到来。在中国 加入世贸的前后,广州写字楼全面复苏,先后提了两次价,具有外资背景的 企业及广告、保险类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比例递升。 安居是另一方面的指标,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几乎是齐头并进式地重视。 北京的环线和地铁延伸置业可圈可点,4成左右的商品房被外地人买走;上海 内外销并轨和蓝印户口政策吸引了接近20%的外地人置业,"台湾人购房热"、 "温州人购房热"一波又一波,2002年1月至5月,外籍人士购房接近5%,但仍? 成居民认为上海房价太贵;广州的商品房供销两旺,对郊区大盘的开发在全 国无出其右,睇楼早已成为城市生活一部分。
各项指标见下页
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 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 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 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 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 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 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 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 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 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 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 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 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 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 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 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 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