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1.自身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够。

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百般疼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生存技能,不能承担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只是索取,不讲回报。

2.家长和学校教育不够。

有些家长对子女往往重视物质的满足,而忽视精神上的教育,导致孩子感淡薄甚至缺失。

“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追求升学率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社会大环境对中学生责任感的形成的影响。

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的影响,学生心灵里形成了只关心自己、追求个人私利,只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思想。

二、以学校为根基,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我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自己的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周围的事做起。

要使学生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困难,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

1.在丰富的校内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艺术、社团活动、科技体育、团队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承担各种责任重锻炼自己。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体验民族精神,爱心世界,团结和谐,用这些多彩的活动形式来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使我们的学生文明修养、道德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并树立个人与集体荣辱共存的责任感。

教师必须做好语气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并懂得挖掘个学科的德育潜力,例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人文环境的变更与历史自然结合,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生物课利用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学生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大自然。

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体验到管理者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管理者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内心道德情感碰撞,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
感。

2.在学校和家庭互助教育中建立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首先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家校”双管齐下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方式。

通过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平等的一分子,分享家庭的快乐的同时也分担家庭的忧愁,让他明白家庭对他的爱,对家庭的感恩之心,更好的挑起家庭之责,学校可以通过感恩教育唇舌活动,培养学生体验亲情,建立责任感。

3.通过丰富的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公益活动,关注社会。

例如:去市养老院、孤儿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去做、去看、去想,爱的种子由此萌发;学校还可提倡学生捐出自己一日的零花钱来自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学生;在学雷锋纪念日或节日,组织一些同学主动去社区义务劳动,奉献爱心。

在活动中中让学生逐渐树立起人生价值观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通过上述活动,使整个学校在“德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更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舞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体验、锤炼、打造,从而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帮助未成年人坚定社会责任感的信念,塑造优良品格
在评价中强化责任信念,塑造责任品格。

如学校每月进行星级评定,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中,把责任感作为一栏列入,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肯定个体的闪光点,进一步塑造学生责任品格。

开展一系列的“是成才,成的才”、“我为﹡﹡添光彩”等活动。

教育学生努力刻苦,磨练意志,树立远大理想。

此外,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增强学生责任感的速效捷径。

在班级教育中经常注意发挥三种榜样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其一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其二是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
三是是古今中外伟人的楷模作用。

适当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事迹先进的人或者当地的劳动楷模,都可以巩固责任感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总之,国家需要人才,而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学校和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古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语用于现代教育也不乏其积极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了个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那么对于我们教者,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