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抒情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通用1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故乡的河抒情散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1
我见过很多地方的河,但从不曾忘记故乡的河。

这条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中间不知流经多少地方,但我一直固执地认它作故乡的河,因为在我记忆里它只和我的故乡有关,它就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

我的故乡绛帐是一个坐落在关中平原西部渭河北岸上的古镇,全镇共有十七个村子,我们村是处在最上游且靠河岸最近的一个。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因为靠渭河近,村子里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便与之结下了不解的生死之缘。

在我的记忆中,渭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河堤曲折蜿蜒,河床辽阔宽广,河水随着四季的交替更迭总有不同的风貌呈现。

春天,站在高高的沙堤上向南眺望,渭河滩里芳草萋萋,野花烂漫。

温柔清浅的河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河床轻轻滑过河底的细沙和鹅卵石,最后慢慢隐入遥远的天际。

成群的牛羊在沙堤的斜坡和河中的沙梁上悠闲地甩动着尾巴吃草,偶尔抬起头望望头顶飘动的棉花一样的白云哞叫几声。

小燕子一会儿贴着河面轻盈飞翔,一会又猛地蹿入空中消失了踪影。

蝴蝶和蜜蜂争着在花草间蹁跹起舞,小蝌蚪在水底轻松地游弋……渭河对岸是一大片槐树林,大概在五月初,洋槐花就全开了,远远望去如雪如云一样洁白清新。

每年这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们就手拉手趟过河去,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大把大把地去采摘那些新鲜的洋槐花吃。

回家后,我把采摘来的洋槐花交给娘,娘把杨槐花和面粉和在一起放进锅里蒸,蒸熟后加入盐、醋和辣椒油,就成了一顿香喷喷的“槐花饭”了……后来,听说是联合国要在渭河南岸修建近千亩
的鱼池,槐树林被大面积砍伐了;再后来,剩下的槐树断断续续被人砍伐,开垦出一些承包地,槐树就越发少了,慢慢地也就不复见当年孩子们成群过河采摘洋槐花的盛况了。

到了炎炎夏日,渭河就是我们孩子们的欢乐园了。

尽管大人怕出事,不让孩子去河里游泳,但孩子们常常耐不住暑热,利用中午家人午睡的当儿偷偷地结伙跑到渭河里去游泳。

游完泳,累了就在沙梁上找一个小树荫睡一觉,渴了就溜到沙洲上人家的地里偷瓜果吃,还有人会在河边的草丛里逮青蛙……回家后,撒谎说是去渭河滩打猪草,结果大人用手指轻轻地在我们背上一抓,就露出了五道白白的划痕,自然是少不了挨一顿骂的;假若运气不好偷瓜被人逮着,让大人知道了也很少能躲过一顿打的。

即便是年年听说有小孩游泳被淹死,但大多数孩子不理会那一套,夏天里必然要去渭河里戏耍的。

秋天,雨水多,渭河水位就会陡然增高。

有些年头,上游若下了连绵大雨,渭河里水位就涨得特别厉害,有时甚至会差点都翻过沙堤来,靠河岸的几个村子的人都会跑到堤岸上观看洪潮,黑压压一片,大家的心都提在了嗓子眼上——满河滩里尽是浩浩荡荡混混沌沌的洪水啊,河中那些高高低低的沙梁和沙洲里大片的庄稼地全被淹没了,木桥也被冲垮了,只剩下细细高高的芦苇在湍急奔涌的古铜色的洪流中左右摇摆。

有时候上游发下来洪水,渭河里总会漂些木材、瓜果甚至一些家用的东西,有些好水性的村民就会禁不住意外之财的诱惑下河打捞。

在我的印象里,那年头几乎每年都听说有人因发“涝财”而被洪水夺去生命。

有一个人我印象特别深,他那时大概就是四十多岁,一脸的胡茬子,但肚子里很有些文墨,每次从我家门口经过,都要用土坷垃在我家的黑漆木门上写些生僻的字教我认,有时也会给我讲几个故事或唱几句秦腔。

他应该是我们村里公认的水性最好的,因为家里穷,每年这个季节都下水去捞东西,有一年秋洪特别大,他为了捞一根粗壮木材而奋不顾身地跳下河去,结果再也没回来。

他们家人顺着河岸去下游寻找,几天几夜也没找见尸首,从此,家里就剩下他婆娘和五个儿女艰难地过着日月。

入了冬,渭河就逐渐“瘦”了下来,分出好多岔流,水流细得好
像能用手握住一样。

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河床里大面积露出白花花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三两只不知名的水鸟经常在河滩上空盘旋,或是立在缓缓流淌的浅水中央仰头望着蛋黄儿似的夕阳。

河滩上的野草都枯黄了,弥望的是无垠的苍凉的沙尘,西北风一吹,满河滩都是呜呜哇哇的风声,好似狼嚎鬼哭。

到了三九天,河面上就结了厚厚一层冰,渭河滩上就显得更加荒寂了。

若是下了大雪,渭河滩里整个就是一片白茫茫静悄悄的世界了。

渭河的面貌一直在变化着,它的变化不仅是随着四季的更迭,也随着时代变迁。

我上小学时,渭河上只有一座水泥桥,在下游七八里外的罗家村附近,因来人或车辆过往都要交费,而且距离我们村有点远,我们村人一般很少打那里过。

那年头,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渭河对岸的滩上有承包地,每到夏收或秋忙时节,少不了要在两岸之间往返。

河水浅时,我们就拉着架子车直接趟过去;河里涨水时,就坐着一只大木船渡河——那船长约五十米,宽约十米,一次能容纳近百人,南北两岸上空横架着一根手腕粗细的钢丝绳,另有一条带滑轮的钢丝绳一头牵着横架着的钢丝绳,一头拉着船头,这样渡船就十分稳当了,不会漂移到下游去。

到了我上中学时,政府为了发展太白山和法门寺的旅游事业,修建了汤法高速公路,公路正好从我们村旁边经过,于是渭河上就有了一座新桥——前进渭河大桥,从那以后,我们就彻底告别了趟水或者摆渡过河的历史。

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渭河除了秋汛期非常浑浊之外,平时还算是较为清澈的,里面还经常能看到鱼儿;到了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一夜之间兴起,渭河两岸便建起了好多造纸厂、化工厂,渭河水就变得污浊不堪,老远就能闻见刺鼻的气味。

到了2007年,省政府制订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提出用十年时间使渭河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经过这几年治理,现已初显成效,相信不久的将来,渭河定能重现往昔的风采……
离开家乡已有十年,这十年来我回家的次数不算太多,且每次回去都很匆忙,难得有时间去渭河里尽情游览,但渭河一直牵着我的心,经常能听到一些与之有关的事情:那一年,我九爸年仅十五六岁的女
儿慧霞在端午节那天过河时被上游突然下来的洪水浪头卷走;那一年,《新封神榜》剧组在渭河滩上驻扎了个把月,村里好多人应征了群众演员并亲睹了刘德凯、吕良伟等大牌明星的风采;最近,又听说村里某人在渭河滩筛沙石时挖出了一把宝剑,送到文物部门鉴定,说是唐朝古剑,价值三百万……关于渭河的传闻很多,让我有时欢喜有时忧。

故乡的河,从漫长的远古流到今天,曾历经多少次潮起潮落、沧桑变幻?故乡的河,勾勒的不仅仅是故乡儿女孩提时的梦想;故乡的河,承载的不仅仅是异乡游子沉重的乡愁。

我想,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无论我漂泊在何方,故乡的渭河永远在我的心头流淌,如同那绵绵不断的来自童年的回忆。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河,那是永远在内心深处流淌不息的故乡的河。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2
我的故乡薛桥(现在叫洪庄)有一条薛河,弯弯曲曲地流淌,冲积形成了一个个坝子。

两岸土地肥沃,村庄院落也就依山而建,连绵不断。

小河滋养了坝子,坝子养活了村庄,憧憬着我童年的梦幻。

每当四五月份时候,河流两岸秧苗青青,桑梓成林,鸡鸭鹅成群,河流里野鸭家鸭戏水觅食,碧波荡漾,白鹅时而伸颈一鸣,便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画面。

故乡的薛河是恬静的,巴茅随着微风起舞,桑树摇着翠绿的枝叶,倒影在薛河里,细碎在涟漪间。

夏天的薛河是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依托着轮胎,在水里嬉戏,大点的孩子们表演着各种游水的绝活,小孩子们尖声叫喊,拍打着水花,有时大人掺合进来,表演一两手绝活,孩子们便欣羡得合不拢嘴巴。

接下来便是孩子们的练习了,当然也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故乡的薛河就是这么热闹。

它是一个摇篮,摇大了一拨又一拨的孩子。

秋天的河流是幽静的,也是诗意的。

深秋时节,孩子们都在上学,即使放假也不会下河了。

岸边便只看到一些老人,戴个草帽,拿着竹篓,在河边或站着,或坐着,垂钓。

薛河里有的是鲫鱼,鲤鱼,鲢鱼,草鱼,甲鱼。

只见一会儿一个,此起彼伏,竹篓里便收获多多。

晚上孩子们可有打牙祭的了。

夜晚也有捕鱼的,他们打着电筒,穿行于两
岸的巴茅间,提起一个个安在水里的竹篓,一根根插在岸边的钓竿,活蹦乱跳的鱼儿便装进了小伙子们的竹篓,年轻人对这样的生活乐此不疲。

幽静的夜晚,各种秋虫的鸣叫声,交织变幻,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美得令人沉醉,凡尘的喧嚣似乎早已忘却,功名利禄也已抛到九霄云外。

冬天的河流也是充满生机的,虽然水位低,但是它在蓄积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到了冬天,河流清澈见底,水汽蒸腾,雾气弥漫,薛河像一个披上了婚纱的新娘。

到河边走走,一边是青翠碧绿的蔬菜,一边是无声流淌的绿水,偶尔可以听见水中冒出气泡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的拨拉声。

故乡的薛河是睿智的,也是谦逊的,它尽量降低水位,绝不会因为冬天而悲伤,而是默默地修炼自己,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春天的薛河是忙碌的。

岸边有着很多的抽水机,小河慷慨地施与,换来的是两岸千里碧浪,换来的是无尽的养分,滋养它的无数的故乡儿女。

耕牛遍地,农夫挥锄,山山水水都忙碌了起来。

鱼儿也在水里跳跃产卵,水里的世界生机盎然。

故乡的薛河,弯弯曲曲的流过,流过了白昼黑夜,流走了春夏秋冬,流进了两岸的村落,流逝了童年的梦幻,流进了我们的心窝。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3
看过并且写过一些关于过年的文章,尤是回忆孩提时代的过年,留在内心深处美好记忆的作品令人感动。

我也写过这样的短文,说的都是小时候过年买鞭炮,穿新衣服,拜年磕头给压岁钱之类的,年味儿十足的那些事情,每每写到这些东西时,确实是感到亲切温馨,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留恋。

过年放年假,无论做学生时期,还是上班这么些年的年假,都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每年的年假都很叫人憧憬与期待,年假里留下过许多的记忆让人回味。

说到了过年,想到的大多都是年味儿十足的欢乐美好,其实,也有一些过年的经历是另外的体验,同样让人们思考受益。

记忆之河随着岁月的钟摆一步步流淌,有些记忆渐渐的模糊,而
有些事情却越发的清晰。

故乡的那条河,河里的那水,冬季结上的那冰,年假里发生在冰上的故事,打开记忆的闸门,会如同小河流水一般涌动着。

村子北边就是小说《红旗谱》中的千里堤,堤内就是故乡的潴龙河。

小时候的潴龙河河水清清,春天里两岸的长堤上绿树成荫,柳枝婆娑起舞,到了夏天,鸣唱的知了趴在柳树的枝杈上,孩子们自己做好的沾网趁着不备的瞬间就把知了沾进网里。

秋末冬初寒冷了,有船工摆渡着木船,听着船工的歌声,小船儿在两岸之间渡来渡去。

冬天,河床上河水冻上一层厚厚的冰,冰面上孩子们溜冰戏耍,欢快的像飞翔的一只只小鸟在冰上飞舞。

腊月初,天气往往很冷,河床上依然是厚厚的冰,等到了腊月底,就到了六九末,七九初,有的年头赶上暖冬,河里的冰开始融化。

常言道,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遍地走。

说明送走了冬天,春天又来了。

年假里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没有繁重的假期作业,孩子们轻松自在欢快的度着假期,迎接新年的到来。

孩子的视野是窄,小时候到河对岸村子的集市上去购买年货就觉得就是很遥远的地方了。

跟着大人去赶集,看着大人们迈着大步走的那么轻松,孩子跟不上大人的步伐,只有跑得气喘吁吁,此时真的是盼望过年,盼望着着长大的童年。

初中二年级冬天的时候,高考制度恢复。

放年假了,期末考试的卷子与奖状落在了教室里。

假期不再像过去那么轻松,天天赶着作业,心里还是愿意把卷子,把奖状交给家长看看。

一直等到了腊月二十九下午,我才决定去一趟学校,赶在年前把卷子取回家。

回来的途中,一路的空旷,置办好年货的人们就等着在家过年了,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行走。

到对岸的学校读书,春夏秋冬都要走过这条河。

故乡的这条河,也不是总那么温顺美好,夏天,有的时候河水暴涨,洪水肆虐。

就是到了冬天,也有它不友善的时候。

当我独自一个人走到冰面中心时,突然听到“咯吱”一声,冰面上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裂缝,心里的恐惧与绝望顿时间使脑海一片空白。

奋力的冲过去,脱离了那塌陷的冰区。

奔跑中,卷子与奖状散落在冰面上,没有再回去取。

春节后开学时,望着流淌的河水,早已看不到卷子的'踪影。

天佑我闯过了那次风险,从此,没有再敢溜过冰。

这个年假是带着惊魂与失落度过的。

人们得到过故乡河水的滋润,体会过戏水的欢乐。

但也有过河水对我考验另外的这种经历,还有过由此而引发的一些思考与成长。

大自然给予了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没有地震与火山爆发,就没有高山,没有高山就没有河流,没有河流就没有人类和其它各种生命现象。

人类生命是大自然赋予创造的,因此,我们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

故乡的那条河也是高山流水,春夏秋冬,冰霜雪雨,日月星辰转换形成的。

大自然有它斗转星移的变化规律,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认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规律。

不认识不尊重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认识了解掌握尊重敬畏大自然,就会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和得到恩赋。

如果掌握懂得了冰雪消融的季节,仔细观察冰冻的硬度与松解度,这次的风险是可以避免与防范的。

其实,包括春节过年,也是根据自然现象中春夏秋冬的轮换规律,产生了农历计时而有了春节。

第二年夏季,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县高中。

补回了那张失落在冰面上的考卷。

如今距离那段难忘的时光,感觉好像很久远了,而记忆里的那条河依然清水依依,碧波荡漾,家乡时刻装在心间。

马上就要进去腊月,期待着今年年假放假回家,与家人团聚,与乡亲团聚,去家乡的那条河边看看,站在千里堤上,眺望蜿蜒缠绵奔向远方的河流,寻找一下儿时的影子,重温一下故乡儿时的那些梦。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4
我的家乡是江淮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流经村子外的一条不太宽的河,乡亲们都称她为老河。

至于为什么称为老河,是因为这条河年代久远,还是本身看起来历经沧桑,我不得而知。

我小的时候,每到冬天,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主劳力去修河堤的,
每天大概也能挣几个公分。

对于修河堤的场面,我是记忆模糊的,只记得每次河堤整修于我上学则是不便的,因为这条河堤就是我用脚丈量了五年的求学之路。

我对老河的发源地没有考证过,据说是通向瓦埠湖的。

老河蜿蜒着从镇上穿过,流经几个村庄,一直流向我们村,在经过村子时老河也许是累了,终于歇脚了,我认为这里就是终点,再往前连接的是一些河塘,那些都不属于老河。

老河从镇里到我们村子这一段,两边修的都有河堤,河堤经过每年修整还是比较宽的,河堤边种植的几乎全是挺拔的白杨树,一种力争上游的树。

那个时候,这两边的河堤是沿河附近几个村庄走向外面世界的主要通道,也不知道在这河堤上留下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脚印,一直踏在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心里。

记忆中的老河,水量是充沛的,水也是清的。

在村口有一座石板桥横跨老河两岸,那时很多人在桥的两边洗衣服、拉呱,而孩子们则喜欢在河里洗澡。

记得很多次,我和大眼子、黑蛋、二虎子从桥上往河里扎猛子,居然一猛子下去还到不了河底,不过有时也会呛水,现在想来是危险的,那时却是我们快乐的时光。

不过在那桥上也发生过一件让我难过的事。

有一次,一个大人牵着牛从桥上走,我和另外一个叫双成的孩子走在牛的侧面,突然牛的尾巴一摆把双成打掉下了河里,我当时不知所措,双成被村民救起时整个人都懵了。

那个大人为了逃脱责任,却说双成是被我挤到河里的,因为我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调皮鬼,所以大家都相信我就是那个罪魁祸首,甚至有人传言双成是被我打下河去的,我也是百口难辩。

父母为了息事宁人,买了很多我平时都吃不到的东西去看望,有馓子和罐头,现在想来还记忆深刻,我自热而然受到了父母一顿打,从此我就常对那个冤枉我的大人翻白眼,孩子的心也是伤不得的。

不过,现在早已释怀了,这纯属是一头牛引发的偶然冤案吧,人何必和牛过不去呢。

在冬天的时候,老河进入了枯水期,河床裸露在外面,有些地方已经断流,有些地方只有很薄的一层水。

这个时候,我会和几个小伙伴选取水少的一段,两头用泥打起坝子,然后我们就用盆或者手把围子里的水一点一点泼到坝子外面,鱼、虾、泥鳅等都在里面扭动着,
虽然水冰冷刺骨,大家手都冻的通红,可是没有一个人装怂,都特别兴奋的样子。

等水泼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泥浆里捉鱼,最多的还是鲫鱼,也有黑鱼,黑鱼的劲是比较大的,必须把它往泥里按,然后用手抠住鱼的两腮,那样鱼就再也跑不了了。

最负隅顽抗的就是龙虾,举着两个大钳子,耀武扬威的,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我们可不吃这一套,无知无畏的孩子是吓不倒的,一把就抓住钳子,甚至有时直接把钳子揪下来,龙虾的嚣张气焰立马没了,只能束螯待毙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在枯树底下摸鱼了,没有什么水的时候,鱼喜欢游到倒在河里的枯树底下,那里似乎是它们天然的藏身之所,可是我们是不会放过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枯树的树根里,摸出了十几条大鲫鱼,回家美美地享用了一顿。

在树底下摸鱼,伸手一定不能急,要试探着摸,冬天蛇是没有的,可是要是被可恶的螃蟹夹一下也够你疼的了,或者被鱼尾摆动溅一脸泥巴也是不好玩的。

当你伸手进去感觉到很多鱼都在拍打着尾巴,光滑冰冷的鱼身从你手背滑过的时候,你肯定是极兴奋的。

我想自己之所以喜欢在树底下摸鱼,可能就是喜欢探索那份未知吧,人有时是需要点冒险和探索精神的,那样生活才有味道。

现在的老河似乎老态龙钟了。

河堤已经很多年没修了,河床裸露着,河床的底部长着不知名的野菜和野草,河的底部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河堤也很少有人走了,因为在村子别的地方新修了宽整的马路,老河似乎被人遗忘了。

但是,今年南方大雨,有一天父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今天整个村子男女老少都在老河的大堤上打河坝,老河的水位已经很高了,如果今晚老河的坝子决堤我们村子就会被淹了。

对于村子被淹,我是极担心的。

我对老河寄予厚望,暗暗祈祷老河能够保护住乡亲们,千万不能决堤。

第二天一早,我就打电话回去,得知老河果然不负众望,将大水逼退了,守住了大堤,守住了村庄,老河应该记一大功。

老河老否?未老也。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5
社会在变迁,关键是观念在变迁,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一种新的
观念之中。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大的自然村,有一条曾经奔腾的河把它围绕,充满回忆。

全村人不是很多,但却有四分之一的回民,因此无形中给这个村子增加了点文化的气息,好象和民族性一连,就显得厚重一些,曾经的这些民族朋友居村子的西南一隅,但后来随着融合,又将住宅分布到东南几角。

这样一切都开始了,变化了,经历了,变迁了。

但,这种变迁是一种必然的变迁,也是一种长时期的变迁,本质上是一种人性的融合后的变迁,并不属于时代的变迁。

今天的街道,今天的人士,今天的建筑,今天路边的一草一木,甚至街道墙上涂料的颜色,都在诉说着今天的变迁,一切都和所谓的“生态”挂上了钩。

汽车在村新修的水泥路上驶过,带起的尘土覆盖上周边的一切,显得自然,显得真切。

视线尽头,看不到高高的榆树,看不到土坯的民房,只有整齐划一的人为的风景。

突然看到高房林立中一片建筑,是二层楼房建筑,青砖诉说着它的古朴悠远,啊,那是回民的清真寺,那里有童年的回忆,63年那场大水没有毁灭它,剩下了这座位的楼式建筑;看到它,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影子。

故乡的河抒情散文篇6
你绿得发亮的身子永远是我心中美丽的追求。

我不想回忆我童年在你的怀抱里肆意撒欢蹦跃的倩影;我不想赞美你像乳汁一样养活我的祖祖辈辈父老乡亲;我不想讴歌你像甘泉一样滋润这片生我养我的衣胞之地。

我只想轻轻地告诉你,我只想采来一片灿烂的晚霞变做你逶迤的长裙,让你做我心中美丽的新娘;我只想摘下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变做你明媚的双眸,让你的眼睛神采飞扬流光溢彩;我只想变做你身子里的一棵水草,让你天天抚摩轻吻我的面颊。

我爱你,我故乡的凉河。

你清澈见底的容颜永远是我希冀的梦想。

每一个细雨缠绵的清晨,每一个没有落日的黄昏,每一个透满花香的月夜,我都会赤着脚站在你柔柔的微波里,聆听你轻吟呢喃的浅唱,揉碎你粼粼的波光,把我变做温柔的晚风,渲染你迷人的笑容,吹着留有我心爱姑娘唇香的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