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
究[定稿]》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
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
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xx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
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
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
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
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xx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
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
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
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
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
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当前我县已形成依托以南湖湿地风景区和黄山镇碧坞龙潭景区,周边产生二大农家乐集聚区。
农家乐已成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有力地助推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接待设施日趋完善
随着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发展,各种旅游接待配套服务设施也及时跟进,目前全县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省级绿色饭店3家。
旅行社12家(含营业部),其中进入全省百
强旅行社2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可接待床位8000余张(其中星级饭店2412张)。
应该说我县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利用江左较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挖掘整合江左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为江左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xx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3万人次,实施旅游总收入23.75亿元,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8.11万元。
完成农家乐接待旅游者88.7万人次,营业收入4807万元。
以黄山、南湖、邵洋古镇为主线,形成了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人文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带,江左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外海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等荣誉,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二、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较晚、起步较迟。
我县的旅游业起步较迟,管理发展相对滞后。
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资源管理多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各乡镇自行开发、自行招商,部门乡镇联动合力不够,未形成整体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迟缓。
由于我县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工业上,而作为三产旅游业发展的比较迟缓;xx年之前把旅游发展目标锁定在黄山的发展和解决其权属问题上,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从而使我县旅游发展因定位失误造成发展时间上相对滞后。
2、规划引领发展存在缺陷。
全县各种规划数量不少,但质量档次不高,个别与实际有点脱节,在全县总体规划前提下以点带面不够,未形成成片或成带趋势,整体性不强,如目前编制西部生态旅游规划,仅考虑冬阳镇五四村和黄山镇高峰村,未整体规划以104国道以西我县整体区域的旅游规划。
3、投入相对少、建设速度慢、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我县用于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偏少,政府开发旅游项目面临融资困难,政府主导型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宾馆饭店等招商引资面临土地指标等因素的制约。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由于我县一些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道路还存在着宽度、便利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如每到秋冬季,通往西部一些生态旅游景点的道路上就堆放了毛竹、毛料,影响了车辆通行和外来游客观光的积极性。
对投资商来说,由于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道路建设,一旦投资开发,就会增加成本,影响休闲生态旅游的开发。
4、客源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我县休闲生态旅游市场宣传缺乏轰炸效应。
我县旅游品牌突出“生态”、“休闲”概念,虽清楚地表明了我县主要的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却忽视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乏想像空间,情感诉求不够,不容易脱颖而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品牌口号单一,不适应所有的细分市场,在拓展江左旅游市场缺乏主要抓手。
5、行业管理方面比较滞后。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质量和水平没有到位。
我县农家乐发展
中还存在无序开发、形象欠佳,模式单
一、品位欠佳,经营粗放、服务欠佳,缺少有规模水平的高端农家乐。
三、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发展
江左休闲生态旅游自南湖湿地风景区和碧坞龙潭景区于xx年5月成功对外开放,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整体规划比较好,优势条件突出。
(一)区位优势
江左,地处长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是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江左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104国道、杭宁高速、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距离上海、南京两个半小时车程,离杭州仅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江左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基础优势
近几年,我们着力完善县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南湖湿地风景区为核心、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和东部邵洋古镇旅游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江左旅游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总收入、旅游门票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以近40%速度在增长。
从而发展形成了4种类型的近郊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地,即以物产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
如水果采摘型、休闲垂钓型等;以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南湖周围,近湖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农家乐;以风景名胜区、度假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以避暑胜地黄山为中心周围形成了黄山山女村寨等一批农家乐和碧坞村等农家乐接待村;以古镇邵洋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是古镇风貌、美食品尝和民俗节庆。
江左旅游围绕县委、县政府接轨沪杭战略。
做到旅游先行,实施“主攻沪杭市场、突破苏南市场、拓展华东市场”营销策略,精心策划了开展旅游接轨上海、杭州活动,xx年开通了上海、杭州至江左旅游班车。
(三)资源优势
江左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休闲资源上十分丰富,这为江左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江左县农业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由于江左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笋、茶;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优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
(四)经济和文化优势
江左是全国百强县。
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新型纺织、新型建材、休闲用品为主的工业体系。
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果蔬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农业标准化和安全生
产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经济的繁荣,全县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冬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异。
江左历史悠久,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县境内就有遗址发掘,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也有大量遗存。
中国青瓷石遗址“瓷之源”的发掘和论证,改写了中国青瓷的历史。
江左县唐代著名诗人赵孟頫故里,是铸剑传说之地,形成了“游子文化”、“防风文化”、“邵洋蚕花庙会”、“乾龙灯会”等为重点的节庆文化。
四、江左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理顺县级旅游管理体制
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产品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要求,借鉴我省近50个县(市区)成立了风景与旅游合一的旅游管理机构的成功做法,我们建议撤销江左县旅游局,成立江左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我们认为进一步理我县旅游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旅游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争取上级建设和旅游二个管理部门的双重支持,是我县旅游产业处于上升期最重要的保证。
(二)健全完善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生态休闲旅游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一种全新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方式。
突出休闲生态旅游,联系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建设关系,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
县战略性转变。
挖掘亮点,当前首要任务编制好《江左县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xx年)》,高定位、高目标编制xx年江左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
按照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提下,调整完善南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大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并编制大西部生态旅游区各功能区详细规划,落实“中国瓷之源”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编制。
进一步完善邵洋古镇详细规划。
健全完善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编制冬阳镇、黄山镇等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越镇、邵洋镇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筏头乡后坞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
整合旅游资源,包装塔山森林公园孟郊寺等旅游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加快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力度
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基本建立以产业政策主要调控手段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指导形成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部门融资、土地划拨方式等筹集资金,考虑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的基础性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休闲生态旅游精品,引导旅游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推动休闲生态旅游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加大投入,计划3年内政府投入人民币5个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人民币30个亿,尽快形成产业群,产业联动效应。
与此同时,出台土地、财税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用地标准,用于旅游项目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制定税收政策,对旅游项目开发业主给予优惠。
积极实施现有的旅游项目建设,以南湖为核心、为龙头,推进南
湖区域项目建设;以西部生态旅游区建设为一翼,构筑环黄山西部休闲生态旅游区平台建设;以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为另一翼,推进环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提升旅游功能,打造集休闲、体验、娱乐、餐饮、农业生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
在推进现有旅游项目建设中,落实项目联系跟踪服务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加大改善旅游自然环境、进入景区道路、各项旅游标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
与此同时,继续整合我县生态资源,包装项目,调动乡镇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对乡镇部门引进的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和亮点精品工程给予奖励。
(四)全力打造休闲生态旅游品牌
围绕“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宣传口号,不断提高我县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占有率,制定长期营销发展规划。
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我县的中、长期营销规划。
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游客心理,打造不同主题宣传口号。
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建立江左旅游营销中心,组成统
一、高效的旅游营销队伍,整合我县旅游资源,针对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营销当中,使网络营销逐步成为旅游营销的一大重要阵地;鼓励企业制定营销计划,积极开展自主营销,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
体系。
总之,切实搞好市场宣传营销是休闲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强化休闲生态旅游行业管理品质内涵
随着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科学管理和行业规范必须提到主要工作上来,深入贯彻“转变内涵、强化引导、注重品质、全面提升”的十六字方针,在全县旅游行业倡导以提高管理品质为基础,以强化产品品质与营销品质为引擎,以提升诚信品质和服务品质为导向的全面品质建设,着重创建品牌特色,引进知名品牌管理模式;结合全县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星级酒店数量以及高端度假村,合理布局,做到大众化和高端性相结合,抓好星级饭店的品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树立环保绿色理念,创建绿色饭店,不断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意识,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工作的考核,健全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
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旅游质量监督所职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注重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篇: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xx-01-1012:16:28)转载
标签:分类:农庄策划案例
房产
休闲农业
形象定位
swot分析
旅游策划
田园
休闲
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一种生态旅游新类型。
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策划要以满足观光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总结观光休闲农业策划实践和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经验的基础上,就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思考。
观光休闲农业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因其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使得他们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强烈愿望;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自然和乡村旅游必然成为一种时尚;三是随着农业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使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统一的观光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周边和旅游景点附近都出现了不同类型、规模不等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或观光休闲农业区,但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系统研究并不多。
1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任务
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农业活动、农村民俗文化,通过
规划和开发,为人们提供兼有生产、生态、生活、旅游、教育、增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是一种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一种生态旅游新类型。
如北京的锦绣大地、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成都“五朵金花”等都是我国近xx年来成功开发的大规模观光休闲农业的经典案例。
观光休闲农业策划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整合农业观光休闲资源,实现资源、环境、市场与项目优化拟合的创造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在观光休闲农业规划之前,通过深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建立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农业观光休闲产品形态和营销行动计划,为观光休闲农业具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2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思路
观光休闲农业是根据农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特色进行的一种深层次开发,其策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观光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持续发展。
具体思路如下:
2.1依托田园和生态景观
乡村田园生态景观是现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消费的时尚,也是观光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因此,一是在选址上,首先要考虑以周边优美的农村生态景观为衬托,并与所规划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特色相匹配;二是在规划上,要以农业田园景观和农村文
化景观为铺垫,选择园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高新农业技术和特色农村文化作为规划的基本元素;三是在建设上,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
2.2重视休憩和体验设计
观光休闲农业的客源,在节假日,主要是近距离城市休憩放松的上班族;在上班时间,主要为退休人员及进行业务洽谈和会议的工作人员。
去观光休闲农业消遣,已不仅仅是旅游观光,而且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策划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好“静”和“动”,即养生休闲和运动休闲的关系。
休憩节点的设计要“静”,“静”就是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恬静休闲的空间和场所。
“动”主要是娱乐游憩或农事体验,要做到“动”的项目寓于“静”的景观之中。
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城镇居民科学文化认知的需要,还能延长游憩时间、增加二次消费。
2.3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
要保持观光休闲农业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在丰富观光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深入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提升观光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
如传统农居、家具,传统作坊、器具,民间演艺、游戏,民间楹联、匾牌,民间歌赋、传说,名人胜地、古迹,农家土菜、饮品,农耕谚语、农具等,都是观光休闲农业景观规划、项目策划和单体设计中可以开
发利用的重要民间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
2.4突出特色和主题策划
特色是观光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题是观光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吸引力。
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资源情况,分析周边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特点,巧用不同的农业生产与农村文化资源营造特色。
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性、传统性等特点,营造特色时都可加以利用。
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特色,进行主题策划。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都以市民休闲、农业观光、棋牌娱乐为主线,各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一村一品,包括西南民居和现代花卉科技为特色的花乡农居,中国梅文化为内涵的幸福梅林,中国荷文化为内涵的荷塘月色,中国菊文化为内涵的东篱菊园,中国农耕文化为内涵、农事体验为特色的江家菜地。
在此基础上,根据5个项目的共性和各自特色,创造性地策划出鲜明的主题形象——“五朵金花”。
3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方法
3.1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人口、劳动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及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项目、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及周边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还包括所在区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及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