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修改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修改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修改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修改教案东西湖实验小学林红珍(说明:与上次教案作比较,修改部分用蓝色显示,“修改意图”用红色显示。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里学习、生活,面对这么美的校园,过得开心吗?(出示主题图。
)请你仔细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校园里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引导学生看剪刀: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它是你们学过的图形吗?你们认识它吗?(如果学生认识,就请学生说出图形名称。
如果学生不认识,就是直接告知。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
察,就能找到它。
(出示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这里面,你能看到像这样的角吗?(手指课件剪刀图中标出的角)学生上来指。
教师演示:将事先贴在三个物体上的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引导学生看课件:把这些物体漂亮的外衣脱掉,留下来的图形就是角。
(课件中主题图里的剪刀及背景逐渐消失,留下一个角在空白的画面上。
)师: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修改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如果,只是利用黑板上的实物图抽象出角,优点是:黑板上的板书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缺点:从实物中移下来的是纸条做成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是有区别的。
如果,只用课件演示,优点:给学生建立的是数学意义的角;缺点:课件不能保留在屏幕上,会切换走。
所以,我们对此“二合一”。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仔细观察大屏幕和黑板上,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讲解: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课件中顶点闪烁,并出示名称“顶点”。
把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这是一条边,课件中一条边闪烁,并出示名称“边”。
这是另一条边,课件中另一条边闪烁,又出示名称“边”。
师:像这样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就是角。
让学生上来分别指出黑板上的三个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边、边)学生指完后,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修改意图:利用课件加强学生对角的特征认识,对角建立正确的表象。
)3、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折出一个角吗?我们就玩折角的`游戏,看谁折角的方法多。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
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3)展示汇报。
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看看这些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师:看来,角有大有小。
设疑:角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4、做活动角。
(1)师把活动角两边重合,贴在黑板上,学生看到的是——,问:这是一个角吗?为什么?老师把活动角的两边拉开,(师边拉边说:看老师变魔术,变、变、变),先呈现的是锐角,停顿后,拉成直角,告诉学生角变大了,停顿后再继续拉成钝角,问学生:老师怎样把角变大的?你们会把角变小吗?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再变小,再演示。
这种角可以变大变小,我们叫它活动角。
你们想玩吗?老师说口令,学生同步做:把你们手中的角变大、再变大;变小、再变小。
问:你们发现角变大变小的秘密吗?(学生互说)师:哦,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修改意图:操作活动需要分层次、有序地组织,让学生带着思考玩活动角,玩得有目的,学生对角的认识就会深入。
)(2)看黑板上粘贴的活动角,你能做一个和我一样大的角吗?学生做好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一样大?学生上黑板演示,可能用重叠的方法比,看是否重合。
师:如果没重合,你知道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师:同桌两人也像这样,把你们的角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学生活动完,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学生把自己的角与老师的角摞在一起重合,思考:你们看我们两人的角,我的角边要长一些,怎么我俩的角一样大?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修改意图:充分利用资源,直接在比角的基础上渗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而不需要另设一环节,这样有效地节约时空,学生思考顺其自然,理解也透彻。
)5、判断角(42页的第1题)。
补充:(图同前)学生用手势判断,选取几个指名说理由。
6、画角。
师:角真神奇,我想把它画下来。
教师示范画了一个顶点和一条边,问学生:这是角吗?为什么?你能添一条边,把它变成一个角吗?学生在本子上独立画角,请一学生在黑板上画。
反馈时,教师讲解: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再次画角,要求与刚才画的角方向不同。
实物投影仪下展示。
(修改意图:先画角的一部分,从反例中再次巩固角的各个部分名称,再让学生添一条边,使它成为一个角,学生添的方位不同,得到角的方向就不同,打开了学生的视野,避免了学生对角狭隘的认识。
)7、找生活中的角。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
你们看黑板的这儿有角。
教师示范指角。
请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学生找到后,并指角。
(2)再次出示主题图。
大家找了这么多角,还想找吗?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角。
学生看校园图找角后,再不同的在书上38页把角画下来。
三、巩固练习:1、数角(42页的第2题)。
2、思考题。
(图同前)问:几个角?(添一条边)继续问:现在几个角?再添一条边呢?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和角交朋友,开心吗?我们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五、板书设计:(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