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声音综合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主标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 .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 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C .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D .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3、“ 会说话的汤姆猫” 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
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
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你听到手机发出猫声音是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 .你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入耳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C .当你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 汤姆猫” 没有反应,这说明声音的频率需要足够大手机才能接收到信号
D .“ 汤姆猫” 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4、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
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
“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
B .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C .站台;另一列火车
D .另一列火车;站台
5、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 图像是
A .
B .
C .
D .
6、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 5 : 4 ,所用时间之比为 3 : 2 ,则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 15 : 8
B . 8 : 15
C . 5 : 6
D . 6 : 5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8、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A .安培( A )
B .伏特( V )
C .欧姆(Ω )
D .焦耳( J )
9、如图,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灯L
1
两端的电压为3V
B.灯L
1
两端的电压为2V
C.灯L
1两端的电压与灯L
2
两端的电压之和为5V
D.灯L
2
两端的电压为3V
二、填空题(共8题)
1、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______ cm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2、 (1) 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为 ______ ,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 ______ 。
(2) 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物体在处于 ______ 状态;
②物体在第的速度是 ______ ;
③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 ______ 。
3、我国研发的“祝融号”火星车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成功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对火星进行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所需能量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的 ______ ;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是 ______ 的;火星车着陆后,将所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传回时间约为 20min ,则火星距地球约为 ______ km 。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的 s-t 运动图象,仔细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甲车的速度____________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 5 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 ______ m 。
在距离 O 点 ______ m 的时候,两车相遇。
5、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 ___________ 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___________ ,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___________ 。
6、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______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
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______ 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______ 。
利用超声波技术能振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_______ 。
7、小李同学家小区外空地常有大妈跳舞,喧器的音乐时常干扰他学习,他不得不将家里的窗户全部关闭,这是在 ___________ 控制噪声;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___________ 减弱噪声。
8、小莹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原因是电流表 ______ ;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______ 继续进行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请按要求回答:
(1)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的关系;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图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填“高”或“低”).
(4)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1分)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
你的理由。
答:(能/不能);(1分)
理
由:
(1分)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
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2分)
判断方
法
(2分)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 A 、 B 、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
(2) 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 ___________ 的误差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
偏 _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4) 若 s
2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 v
AB 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 v
BC
相比, v
AB
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v
BC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m/s 。
5、如图所示,小宇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将所选的合金丝依次接在
a、b两点间,闭合开关后,测出对应的电流值。
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相关数据及所测电流值如下表:
合金丝代
号
1 2 3 4 5 6
长度l/m 0.5 0.5 0.5 1.0 0.5 1.2
横截面积
S/mm2
0.8 1.2 2.5 1.2 1.2 1.2
材料锰铜锰铜锰铜锰铜镍铬碳钢
电流值I/A 0.4 0.6 1.4 0.3 0.4 0.5
(1)该实验可以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间接得到各合金丝电阻大小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是选用代号为___________的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
(3)探究导体电阻跟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选用代号为2、4的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
(4)选用代号为1、2、3的三根合金丝进行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在研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实验中,选择代号为6的合金丝连入图所示的电路中进行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了,说明温度升高,合金丝的电阻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综合题(共3题)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甲的速度是_____m/s;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_____(选填“东”或“西”)做直线运动;
(3)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车,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_____m;
(4)经过5s,甲车与丙车之间发生的距离为_____m。
2、武广高铁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
武广高铁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全长约1069km,列车最快速度可达350km/h。
(1)武广高铁全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混凝土无砟轨道,500米一根的钢轨全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咣当”、“咣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________________;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空均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下表给出了部分列车运行时刻表,请根据表中信息计算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km/h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在武广高铁某路段的地面上安装有固定雷达测速器,雷达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脉冲,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会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其原理如图所示。
某时刻在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一次雷达波形如甲图所示,20s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上显示的第二次雷达波形如乙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为10-5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请计算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______。
3、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至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Hz到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五、计算题(共2题)
1、一列长为 600m 的火车以 30m/s 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60s ,求:
( 1 )隧道的长度;
( 2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
2、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
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6s听到回声,大山多远?(声速为
340m/s)
六、作图题(共4题)
1、如图所示,甲图是匀速运动物体的图象,请你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同一物体的
图象。
2、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
(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男生的声音响度大音调低,女生的声音则响度小音调高。
图( a )是一位男生声音的波形图,请在图( b )中画出女生声音的大致波形图。
4、请在图所示电路中的〇中填入正确的字母,使其成为正确的电学仪表,电路在闭合开关 S 后,两只灯泡都能发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分析】
( 1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 2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 3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 4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详解】
A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减小,故 A 错误;
B 、医院里给病人检查身体用的“B 超” 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 B 正确;
C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 C 错误;
D 、课堂上老师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 A
3、 D
【解析】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手机发出猫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 A 不符合题意;
B .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不符合题意;
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 汤姆猫” 没有反应,说明声音的响度小,手机接收不到, C 不符合题意;
D .“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 D 符合题意。
4、 D
【详解】
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觉得“ 开始前进了”这是以另一列火车为参照物,自己的列车相对于另一列火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感觉是运动的;而发现认为“ 停在站台上”是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
故只有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
5、 B
【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图像和图像的能力。
【详解】
A .该图像与速度轴平行,即时间不变化,而速度是不同的, A 不符合题意;
B .该图像为匀速直线运动,故 B 符合题意;
C .该图像表示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C 不符合题意;
D .该图像表示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不符合题意。
6、 C
【详解】
由题知,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 s
1 : s
2
= 5 : 4 ,所用时间之比 t
1
: t
2
= 3 : 2 ,
则它们的平均速度之比
故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
7、 D
【详解】
A .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 A 错误;
BC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故 BC 错误;
D .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 D 正确。
故选 D 。
8、 B
【详解】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 V 。
故选 B 。
9、 BCD
【解析】
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题意及电路结构答题.
【详解】
由电路图知,灯L
1与L
2
串联,电压表测灯L
2
两端电压;由题意知,电压表示数是U
V
=3V,所以灯
L 2两端的电压U
L2
=U
V
=3V;灯L
1
两端的电压U
L1
=U−U
L2
=5V−3V=2V.
由于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故两个灯泡的总电压是5V.
故选BCD.
二、填空题
1、 1.85 减小
【详解】
[1]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 1.85cm 。
[2]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2、 2.30 减小误差静止 0.5 2
【详解】
(1) 如图所示,小华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即 1mm ,测量木块长度为
L=6.30cm-4.00cm=2.30cm
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
(2) 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第的速度是 0.5 ;物体在内的速度是 1 ,通过的路程是
3、电能运动
【详解】
[1] 火星上几乎没有空气,燃料不能燃烧,火星车运动的能量来自于电能,故火星车所需能量是利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的电能。
[2] 由于地球和火星都以不同的速度绕太阳运转,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了生变化,故以地球为参照物,火星车是运动的。
[3]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火星车着陆后,将所获数据及时传回地面,传回时间约为 20min ,则火星距地球约为
4、大于 50 100
【详解】
( 1 ) 由图知,甲从 5min 开始运动,乙从 0min 开始运动,乙 10min 运动了 100m ,甲运动的时间
10min-5min=5min
通过的路程为 100m ,即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短,根据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 2 ) 乙车的速度
那么第 5 分钟时,乙车移动的距离为
s
乙=v
乙
t '=10m/min×5min=50m
甲运动的距离为 0 ,
故第 5 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和乙车相距 50m 。
( 3 ) 由图知在距离 O 点 100m 的时候,两车相遇。
【点睛】
本题所用的知识点有:速度与物体运动。
5、空气柱音调响度
【详解】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 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 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6、次声波振动信息能量
【详解】
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 20Hz ,属于次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
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振动,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利用超声波技术能振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7、传播过程中声源处
【详解】
将家里的窗户全部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
8、正负接线柱反接改接小量程
【详解】
[1] 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至图甲所示位置,说明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反了,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反接。
[2] 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至图乙所示位置,指针偏过角度过小,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改接小量程继续进行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放大物体的振动(3)能量
2、(1)振幅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低(4)声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3、(1)3 --------1分
(2)不能--------1分没有控制变量--------1分
(3)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2分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2分
4、小时间大 0.2 小于 0.24
【详解】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2)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 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计时会晚,所计时间偏小,由知道,算出的速度偏大。
(4) 由图知道,小车通过 s
2 的路程用的时间 t
2
=3s
小车通过下半程,即 s
2 的路程用的时间 t
3
=2s
上半程的速度下半程的速度
由此可知, v
BC > v
AB
全程的平均速度
5、转换法 2、5 长度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变大
【解析】
【详解】
(1)[1]将不易观察和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物理量间接表示出来,运用了转换法;
(2)[2]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是否有关,应选择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合金丝,即选用代号为2、5的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
(3)[3] 2、4的两根合金丝,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因此是探究导体电阻跟长度是否有关;
(4)[4] 1、2、3的三根合金丝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流越大,因此可得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5)[5]电压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电路电阻变大。
四、综合题
1、 4 西乙 10 0
【详解】
(1)左边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是
(2右边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大小6m/s,丙的速度大小为4m/s,已知乙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v甲= 4m/s、v乙= 6m/s、v丙= 4m/s,由s=vt 可得经过5s后,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20m、s乙=30m、s丙=20m,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10m。
(4)经过5s,甲车与丙车之间发生的距离为0m。
2、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为261.8km/h 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70km/h
【解析】
【分析】
(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G1025次列车从武汉到广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
(3)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电磁波的所走的距离等于2倍的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详解】
(1)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咣当”、“咣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防止噪声产生;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2)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为:t
1
=11:35-07:30=4h5min,
全程的平均速度:;
(3)第一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s
1=vt
1
=3×108m/s×2×10-5s=6×103m,
第二次电磁波信号传到列车时所用时间为:,
此时列车距地面上雷达的距离:s
2=vt
2
=3×108m/s×1.5×10-5s=4.5×103m,
在这段时间内列车行驶的距离:s=s
1-s
2
=6×103m-4.5×103m=1.5×103m,
由题意可知,t=20s,
此段距离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点睛】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磁波的所走的距离等于2倍的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
3、(1)10000;20000;(2)7500m;(3)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
试题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000Hz~20000kHz.
(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由v=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000;20000;(2)7500m;(3)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五、计算题
1、( 1 ). ( 2 ).
【详解】
(1) 火车的速度 v=30m/s ,隧道的长度
.
(2)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
,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
答: (1) 隧道的长度是 18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