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形”指形体 “神”有广、狭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 “形”与“神”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
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和各种情 志表现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为
的布扬尤其重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引起人体发生,为外感病、传染病的
致病因素
内在的因素:是七情失调,为内因病的致病因素 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以及跌打损伤、虫兽 咬伤、烧烫伤、冻伤等为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 失当可引起内伤病,其他因素可引起外伤病
本”,“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器官、形体官窍、
的盛衰、寿命的长短以及抗
病与康复机能的强弱
营卫经络、精神情志,无
不仰仗于脾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肾脾先后天有相互资助作用 培养后天在养生和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人既生之后,肾中的精气,必须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的 水谷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保持旺盛。故强健脾胃,实
疽》说:“津液和调,变
化而赤,是谓血。”《灵 枢·五癃津液别》说: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 之于脉,化而为血”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密切 精与气之间,有“精为气之母”、“气为精之用”的说 法,精的亏损可影响到气,气的亏损也可影响到精,临 床上最终精气两虚的病证更为多见,治疗也多采用精气 两补 气与血之间,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
“形神合一”的最好诠释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养生、康复都须注意形与神的统一,才能维护健康、恢 复功能
养生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人若要身体健康、活到应有 的寿限,注重形体和精神调摄,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康复方面,《活人心法》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 《灵枢·天年》即有“气以度
在养生、康复方面要发
挥其重要的作用,不仅 在于精、气、血、津液 的充沛,同时其正常运 行尤其是气、血、津液
行”、“血脉和调”、“津液布扬,
各如其常,故能长久”的记载
气血流畅、血脉和调与津液布扬是健 康长寿、养生保健的基本条件 反之气机阻滞、血脉瘀阻、津停痰瘀 等则是人体衰老、病后康复的主要病 理改变
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 犹舍本而逐末也。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安可得乎?”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坚固,是指五脏坚强,并能发挥其固藏精气的作用 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脾肾功能的正常发
挥对养生、康复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 既藏先天之精,又藏后天之精 肾精又可化为肾气 人的生长发育关乎于肾精肾气 欲使 儿童生长发育强健 成人衰老推迟 必须重视培补肾精肾气
人的衰老亦是肇始于肾
肾衰可致其他脏腑的相继衰退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以脾肾为本
脾(胃)为“后天之 脾胃的强弱关系到正气
健康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精神、饮食、起居调摄, 养生与康复必须重视 保持 “阴平阳秘”的平 衡状态
药物、针灸、推拿按摩、传统
功法、食疗药膳使用离不开阴 阳平衡,“以平为期”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坚固对养生、康复的作用 《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各如其常,故能 长久” 《灵枢·本脏》说:“五脏皆坚者,无病”、《灵枢· 根结》说:“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 复矣”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五脏以脾肾为本
七情生于五脏,若七情太过,则能损伤五脏,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素问·举痛论》提出了七情太过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经络畅通、血脉和调 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中医学认为:人之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形神 活动等都有阴阳可分与阴阳互根,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
平衡才能维持“阴平阳秘”正常生理状态,保证机体的
卫气虚弱则常易感受外邪
而引发外感病
论》说:“有胃气则生,无胃
气则死”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血,是由水谷精微通过中焦脾胃气化作用变化而成,其 中含有营气,是血液中具有营养价值的主要成分 血的作用,关系到经脉的运行、脏腑组织的功能协调、筋 骨的强弱和关节的活动等。《灵枢·本脏》说:“血和则 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为养生、康复之根本
慢性病之重疾沉疴、虚损衰弱者,大多与肾有关。病 后康复,调补脾肾很重要,但应重视脾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四、经络畅通,血脉和调
经络有沟通表理上下、 联系脏腑器官的作用,使人 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尚有 养生和病后康复,都有经 络畅通、血脉和调的要求 养生、康复必须畅通经络、 和调血脉,以使脏腑功能 安和,才能强健身体、康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七情太过,极易损伤 五脏,导致多种疾病,严 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养生防病,须加调 摄而勿犯;即便已得病 者,亦应谨慎调摄,方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调摄之法,惟宜调心
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心神能统领五志 养生保健与病后康复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心神的主宰作用, 努力减少不良刺激对机体的影响,以增强养生与康复的 作用
精是人体生 命的本原,是构 精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与生俱来,禀赋于父母,贮 藏于肾脏,是生命的原始物质,人的 生成,必从此精开始,之后再生成身 形脏腑 后天之精,源于脾胃,乃既生之后, 由水谷精微所化,故又称水谷之精 人身之精,从其来源说有先天和后天
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物 质基础,不能使 之匮乏,更不能 须臾脱离
第二章 中医 养生康复技术 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 技术的基本理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邓沂
第二章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指导养生康复技术实施的理论基础 包括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小结】
基本理论 阴阳互根、协调平衡
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经络畅通、血脉和调
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作业】 1.指导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气血津液在人体中有何重要作用?
若能顺应自然养生、康复,体内外阴阳即可达到平衡协调,
脏腑生理活动就能规律有序,才能得以健康、病后功能才
能得到恢复 不能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体内外阴阳则会失 衡,脏腑生理活动也会紊乱无序,健康便会受到威胁、病 后功能也得不到恢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通行气血、濡养组织的功效
复功能、健康长寿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四、经络畅通,血脉和调
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 针灸、推拿、传统功法 等方法,其主要作用就在于 疏通人体的经络,使血脉和
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
消,血脉畅通,病不得生” 通过劳动、运动能使经 络畅通、血脉和调,确保气血 在血脉中畅流,发挥气血、脏
之分,但从其发挥作用来说,两者是
混为一体的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卫气因有抵御外邪入 侵、卫护人体的作用而得名 卫气充盛则皮肤腠理 脏腑亦有脏腑之气,脏腑 之气中以胃气最为重要 因胃为水谷之海、后天精
致密,护卫体表作用正常, 气之源泉,故胃气一衰,百病 不易招致外邪侵袭;反之 由生,所以《素问·玉机真脏
临床上气血的病证往往是虚则俱虚、滞则同滞,而治疗
也常常是气血同治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密切 血与津液之间,有“津血同源”的说法,临床上血与津 液的病变常相互影响,津液亏损可致血虚,失血、脱血 亦可致津液损伤,故《灵枢·营卫生会》 即有“夺血 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治疗禁忌
调、气血顺畅、阴阳协调,
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健康长寿的目的
腑正常功能,这就是运动强身
健体、养生保健的机制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也是养生康复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顺应四时,养生、病后康复者均宜遵循
只有内外环境平衡协调,才能保持生理功能的正常
如果自然气候发生异常变化而人体功能又不能适应,体内
外环境的统一性遭到了破坏,便会发生疾病。患病者,更
会因此不能康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养生、康复都要遵循昼夜晨昏自然规律 人体阳气白天趋于体表、夜间潜于内里 昼夜晨昏的变化,对疾病也有影响。如《灵枢·一日分 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 甚”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养生保健者,重 病后康复中,调节
要的是防止各种致病因
素的侵袭,而其中避免 七情伤人又是最重要的 环节
精神情志,使脏腑得以
协调,恢复康复者的正 气和相关功能也非常重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养生、康复首重七情,是内因病多由七情过激而引起
血液对人体体质的强弱亦起着重要作用,明·徐彦纯《玉
机微义》说:“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津液,亦为水谷 精微所化,泛指体内一 津液也能渗注血脉, 补充血液,如《灵枢·痈
切正常的水分和液体,
能外润皮肤,内滋脏腑, 滋脏腑者又能成为脏腑 之液,从脏腑的经隧而滋 养其所属的官窍和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