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指导》.doc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城市规划师、农业专家以及环境保护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强度的控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核心是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
其中,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农村土地资源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因此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到农田的保护和利用,合理划分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此外,还要考虑到农村的生态保护,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生态保护和恢复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要考虑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森林保护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功能等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全国——省——市(地区)——县——乡区域性质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深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1)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2)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4)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5)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
农民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指导.doc
期末复习指导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学生。
二、考试方式、时限及依据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时间长度是60分钟。
考试主要以文字教材为依据,本课程文字教材:土地利用规划,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三、本课程复习重点难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特性。
1.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2.特性。
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衷性;动态性。
(二)土地资源的功能与保护。
1. 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
2.保护。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土地特性和气候的关系。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长。
太阳辐射强度还对作物品质有影响。
住宅的朝向主要与日照的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地形等因素有关。
2.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
以温度为指标,可把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在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土壤和适种作物不同。
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
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4.风的影响。
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计等。
(四)土地特性和地形地貌的关系。
1.地形。
地形通过对地面物质与能量的空间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对于人类居住,因为阳坡光照好、温暖而成为建房筑屋的良好场所,阴坡因光照差、气温低、阴湿,不适于居住° 2.地貌。
(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分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用途区、土地利用潜力、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潜力、公路、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基本方针、重点建设项目。
二、问答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体系、土地总适宜性等级的判定方法以及步骤。
2、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主体、期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
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特点。
4、如何实施土地利用计划。
5、居民点规模的构成;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核心层次(县级)、期限、特性.7、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研究对象.8、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土地用途区划分的原则;9、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一般步骤。
10、土地整理的类型、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11、土地利用规划的分类、性质12、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13、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14、土地的属性、土地利用潜力的估算方法15、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分类16、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组成;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内容。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步骤。
18、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19、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式有哪两种。
20、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
21、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常用的方法;建设用地的预测方法22、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哪四种,分别有何特点。
23、城市化水平的五种预测方法。
2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内容。
25、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构成;26、耕地规划涉及的五要素。
27、20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2002年过渡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精选五篇)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精选五篇)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1、土地的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5、土地利用规划任务6、土地利用规划应包含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原则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程序1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14、规划后评价的原则15、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概念16、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17、土地质量评价概念18、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19、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20、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21、土地利用结构概念2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拟定原则23、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时应遵循原则24、建设用地的配置中选择居民点用地时应考虑的要求25、工业企业选址要求26、基本农田概念27、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28、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具体目标为29、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原则30、土地整理概念31、土地整理的特性32、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33、农用地开发规划包括内容34、城镇土地开发规划包括内容35、水土保持林分类36、梯田的断面形式分类37、自然保护区内分区38、城镇体系概念39、城镇体系规划概念4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41、居民点辐射规模系概念42、居民点四种布局形式43、居民点布局的原则44、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概念45、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46、计算行车速度概念47、停车视距概念48、公路选线原则49、港址选择要求50、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51、地下水利用特点52、水土资源平衡概念53、水土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54、水库用地要求55、有效库容概念56、骨干渠道输水工程用地要求57、明渠方式下田间灌排渠系的配置一般要求58、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59、田间道路配置要求60、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
简答题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2、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
3、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4、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其整体性?
5、简述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6、何谓土地开发?编制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7、何谓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有何成功模式?
8、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9、编制土地开发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10、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1、土地复垦有何重大意义?
12、土地保护规划的任务和类型?
13、基本农田的概念和范围?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5、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不同?论述题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重点【复习版】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土地:】从本质上来说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的说是一定范围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组成要素是土壤、大气、光照、岩石、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成果。
【2、土地利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即通过一些措施加于土地的行为)来发挥土地的某些功能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包括达到预期的效用和相应的目的)。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
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4、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战略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规划指标的数量和结构、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重大项目用地布局和规划管理程序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性、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指令性。
【5、契约地租:】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款额。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7、规划:】是一种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系统所确定的长远目标,提供未来系统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系统行为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系统发展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性活动过程,是公共管理的一种形式。
【8、弹性理论:】指某一物质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指当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
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提纲
⼟地利⽤规划学复习提纲⼟地利⽤规划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4*4’),填空(14*1’),简答(5*6’),综合应⽤题(10’+14’),论述题(16’)1.⼟地概念:⼟地是地球表⾯⼀定区域的垂直剖⾯系统,是⽓候、地貌、岩⽯、⼟壤、植被和⽔⽂等⾃然要素组成的⾃然综合体和⼈类过去和现在⽣产劳动的产物。
2.⼟地利⽤概念:⼟地利⽤是⼈们依据⼟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定的经济⽬的,对⼟地进⾏⼲预的活动。
这种⼲预活动包括开发、利⽤、保护和整治四个⽅⾯。
3.⼟地的功能⼀.养育功能(⽣产)⼆.承载功能三.仓储功能(资源)四.景观功能4.⼟地利⽤规划的任务⼀、⼟地供需综合平衡⼆、⼟地利⽤结构优化三、⼟地利⽤宏观布局四、⼟地利⽤微观设计5.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就是利⽤较好⽣产条件⼟地产⽣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其⼀,是⼟地资源的有限性;其⼆,是⼟地的差别性。
级差地租Ⅰ:由于⼟地的肥沃程度和⼟地位置不同⽽产⽣。
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块⼟地上连续投⼊等量资本所产⽣的⽣产率的差别⽽形成的。
6.地价理论⼟地价格是出租⼟地的资本化收⼊,资本化的地租形成⼟地的购买价格或价值。
不是⼟地所有权的购买价格, 是⼟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
7.⼟地利⽤总体规划的概念在⼀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地利⽤结构和⽤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8.⼟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时间、空间、⽤途和数量9.⼟地利⽤结构概念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重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是⼟地利⽤类型按照⼀定的构成⽅式所组成的集合。
10.⼟地利⽤总体规划的内容⼀、⼟地利⽤现状分析⼆、⼟地供给量预测三、⼟地需求量预测四、确定规划⽬标和任务五、⼟地利⽤结构与布局调整六、⼟地利⽤分区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1⼈⼝⾃然增长率是指⼀定时期内⼈⼝⾃然增长数(出⽣⼈数-死亡⼈数)与⼈⼝总数之⽐。
12、市镇⼈⼝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治区⼈民政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统计的⼈⼝。
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复习.doc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収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景少的劳动耗费収得从景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简答题:操作过程(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去年考)一、准备工作二、确定评价十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三、指定土地川途或土地利川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四、划分土地评价单元五、确定毎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六、评定各评价单元对指定土地川途的适宜性等级七、评价结果的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八、野外校核九、土地适宜性的最终确定十、整理评价成果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内容)1、土地利用数量、质景、结构分析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3、土地后备资源及其潜力分析4、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5、土地利川宏观经济效益分析6、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7、土地利用现状评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利用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与土地利川总体规划足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城市规划以土地利川总体规划为依裾,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I办调;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应为城巾的发展和建设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去年考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川总体规划足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的&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段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十.地资源在各部门之M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的长期性战略规划。
水资源:是桁逐年可以得到恢s和更新的那一部分淡水量。
类型分为地表水、地F水和土壤水。
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巾依裾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土地开发规划:是指在仅证区域生态安全的条件下,通过对区域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位的土地,进行£)然、社会、经济的综合评价,确定与该区域tb然、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土地开发鬥标和方式,上地开发规模,制定实现上地开发n标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土地开发规划4分为土地开发专项规划和土地开发项M规划两类。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复习资料
±i^J用翩学部答案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2)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6)四、论试题部分答案: (13)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 (14)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丄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科啖、不同类型、不同级別和不同时序的丄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上地开发利用率:一泄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丄地数量占区域上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左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而积占该区域上地总、而积之比。
5.丄地利用计划:是根据上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il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上地复垦:《上地复垦规左》中规泄了上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上地,采取整治措施,使英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上地复垦”。
&丄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丄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与英他种种原因,对上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上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上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上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上地^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丄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左区域内未来上地利用超前性的il划和安排,是依据区軀济发展和丄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上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上地保护:上地保护是指在一立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上地流失、上地退化、上地纠纷与不合理占用等,以一泄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拯上地利用上的土地质虽:、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左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上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上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进一步讲:1、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段内。
2、在数量上,对区域所有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预测。
3、在空间上,对区域内所有土地做出合理布局。
4、在实施上,根据数量优化、空间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实施时段与管理措施。
5、实质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在供给与需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居名点用地的选址要求1.组织生产与生活的要求:a.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b.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m),c.水源水质条件好2.建筑要求:a.地形朝向b.水文地质条件c.土质条件d.安全条件e.节约用地条件3.卫生保健要求:a.通风舒适的环境b.位置较高c.上风上游d.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4.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的距离3.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县级规划编制应依照一下程序:1、准备工作2、现行规划实施评价3、基础研究4、编制规划大纲5、编制规划成果6、征求公众意见7、规划报批8、规划成果应用4.农村居民点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式、自由式5.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6.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7.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指导》(1)
一名词解释1.层次分析法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3.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4.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就是建筑总面积和用地总面积的比率5.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6.农地整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7.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
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
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8.土地土地的原意: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9.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简答题复习
《土地利用规划》简答题复习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层次分析法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 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3. 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4. 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就是建筑总面积和用地总面积的比率5. 棊木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6. 农地整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7.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
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
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8. 土地土地的原意: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血的自然经济综合体9.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10.. +.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白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Z间和农业生产各业Z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11.. +.地复星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12.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称作土地整治规划。
13.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14. ±地利用潜力分析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15. 土地利用分区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16. 土地复垦率土地垦殖率二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17. 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対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
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
18. ±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19.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身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20. ±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21. 土地集约度生产过程中,单位血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
二问答题第一章一土地的概念1. 土地的原意:地球表血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2•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二土地的特性1空间性2自然性3永续利用性4属性的两重性5数量(而积)的有限性三土地的功能1生产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四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才盾。
实质是人类対未來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
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
五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准备工作2制定方案3论证4实施5反馈AA*―・第一早一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1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级差地租)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3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來影响土地价格。
二如何利用土地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 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
2. 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人地协调理论的中心思想?人类与环境ZI'可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相互依存四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第三章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供给量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6土地利用分区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二小康指标体系屮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人均GDP基尼系数第四章■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总体部署,因此,对有关基础数据的预测是规划编制重耍内容,对未來土地满足各项用地的需求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依据。
二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掌握规划地区的那些情况?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第五章■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农副产品用地等。
果园用地需求暈1、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V)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3、确定果品总产量(W)W=V/1-P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YF)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6、确定果园面积S2=S1/1- (K1+K2)林地需求量预测(一)生产林需求量预测生产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1、用材林需求量(F 1 )取决于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V)、年伐量(Y)、轮伐期(R)和木材白给率(s),按下式计算:F 1 = Y ・ R ・ s/V2、经济林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与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
3、薪炭林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与用材林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
(二)生态林需求量预测生态林包插防护林、特用林等,应分别根据其发展冃的和规划,落实用地范围后,在图上逐片量算用地面积。
牧草地需求量预测(一)确定放牧牲畜标准头数(H)按放牧牲畜发展头数和标准牲畜单位计算放牧牲畜的标准头数。
(二)确定牧草地的载畜量(c)牧草地的载畜量一般根据牧草地单位面积产量(u)、草地利用率(r)、放牧天数(n)和牲畜tl食草量(f)计算,用公式表示:c= (u • r) / (n • f)(三)确定牧草地需求量(G)规划期牧草地需求量按以下式计算:G = H /c其他农用地血积1、副业用地需求量: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差异2、渔业用地需求量:一般利用现有水面、提高水面利用率、单产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
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生产力无关系。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主要有居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路交通用地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1. 指标概算法:Z=NJz—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规划人口数J—人均用地定额2. 需求推算法:3. 两区累加法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1. 渠道工程用地:Q=sV=a)C (7RI)Q—渠道设计流量(m3/s)3—过水断面(m2)C—糙率系数R—水力半径i—渠道比降2. 水库工程用地:V=(HBL)/KV—库容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度B—近坝处水面宽度L—近坝内水面长度K—系数,6、43. 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A=(2N)/DP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t)d—汽车运输天数(d)P—每辆汽车载重量(t)第六章一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如何优化?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二拟泄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公众参与原则5上下结合原则6依法原则三拟定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依据1政策法律依据2土地供需依据3计划规划依据四土地利用布局有儿种模式?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五如何配置各种用地?农业用地配置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
建设用地配置(工业用地配置、交通用地配置、居民点用地配置、渠道配置)居民点用地配置:1建筑要求2卫生保健耍求3兽医防疫要求4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工业用地配置:1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2费用最小的地点3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交通用地配置:1现有公路的调查2确定主干道的走向3公路选线的原则渠道配置: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即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积。
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小。
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4. 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七章一居民点的概念1、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2、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3、居民点的发展:人类住区二居民点的分类①划分标准历经数次变动②居民点划分层次:城市一城镇一乡村三层次组成③以行政界限代替二城镇化的概念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H益增加;2城市数量日益增加;3城市规模的口益增大。
四怎样预测城镇化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2. 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3. 基础投资规模预测法4. 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5. 多指标综合预测法五怎样预测居民点的远景人口规模?人口自然增长法劳动平均法六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1•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2.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米)3.水源水质条件好建筑要求:1.地形朝向2.水文地质条件3.土质条件4.安全条件5.节约用地条件卫生保健要求:1•通风舒适坏境2.位置较高3.上风上游4.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距离七如何测算居民点用地面积1. 指标概算法①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而积概算指标②人均定额指标:2. 需求推算法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3. 两区累加法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类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第八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有什么作用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就是确泄合理的交通结构保证运输的安全、经济迅速获得最大的运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