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第一章
2.
微处理器:指由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
处理器。
3.
微型计算机:指以微型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
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构成的裸机。
4。
微型计算机系统:指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
围设备及其他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构成的系统.
5。
单片机:把构成一个微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部件
集成在一块芯片之中的计算机。
6。
单板机:把微处理器、RAM、ROM以及一些接
口电路,加上相应的外设键盘、7段显示器以及监控程序固件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7。
芯片组:采用VLSI技术,把主板上众多的接口
芯片和支持芯片按不同功能分别集成到一片集成芯片中。
这种用少量几片VLSI芯片的组合称为控制芯片组,简称芯片组。
8.
总线:总线是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I/O接口之
间相互交换信息的公共通路。
9。
片总线:又称元件级总线,芯片总线,是微处理
器芯片内部引出的总线,它是用微处理器构成一个部件如CPU插件或是一个很小的系统时,信息传输的通路。
10.
内总线:又称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也就是常指
的微机总线。
它是用于微机系统中插件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是微机系统所特有的,应用最多.
11.
外总线:又称通信总线,它是微机系统之间,或
是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仪表、仪器、控制装置等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往往借用电子工业其他领域已有的总线标准。
12.
第二章。
13。
执行部件EU:8086微处理器内部的一个功能部
件,有通用寄存器、标致寄存器、算术逻辑部件AUL和EU控制系统等组成,负责全部指令的执行,向BIU提供数据和所需访问的内存或I/O端口的地址,并对通用寄存器、标致寄存器和指令操作数进行管理。
14.
总线接口部件BIU:8086微处理器内部的另一个
功能部件,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地址形成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指令队列等组成,BIU同外部总线连接为EU完成所有的总线操作,并形成
20位的内存物理地址.
15.
最小方式:8086微处理器的一种工作方式,在
该方式下,由8086提供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控制信号,用以构成一个单处理器系统。
此时MN/MX__线接Vcc(高电平).
16。
最大方式:8086微处理器的一种工作方式,在
该方式下,系统的总线控制信号由专用的总线控制8288提供,构成一个多处理机或协处理机系统.此时MN\MX__线接地。
17。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指令周
期,包括取指令、译码和执行等操作所需的时间。
18。
总线周期:CPU通过总线操作完成同内存储器或
I/O接口之间一次数据传送所需的时间。
19.
时钟周期:CPU时钟脉冲的重复周期称为时钟周
期,时钟周期是CPU的时间基准.
20.
等待周期:在CPU对内存或外设接口进行读写
操作时,当被选中进行数据读写的内存或外设接口无法在3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数据读写时就由该内存或外设接口发出一个请求延长总线周期的信号,CPU在接受到该请求信号后,就在T3与T4之间插入一个时钟周期称为等待周期Tw,在Tw期间,总线信号保持不变。
21。
MMX:多媒体扩展:这是为提高PC机处理多媒
体信息和增强通信能力而推出的新一代处理器技术,通过增加4种新的数据类型,8个64位寄存器和57条新指令来实现的。
22。
SEC:单边接触:这是Pentium
Ⅱ处理器所采用
的新的封装技术。
先江芯片固定在基板上,然后用塑料和金属将其完全封装起来,形成一个SEC插盒封装的处理器,这一SEC插盒通过slot
1插槽同主板相连。
23。
SSE: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技术:采用SSE
技术的指令集称为SSE指令集,Pentium
III微处理器增加了70条SSE指令使Pentium
III微处理器在音频、视频和3D图形领域的处理能力大为增强。
24.
数据总线:用来在CPU与内存储器或I/O设备
之间交换信息,是双向、三态信号。
25。
地址总线:由CPU发出用来确定CPU要访问的
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号,是输出、三态信号。
26。
控制总线:是传送控制信号的一组信号线,有些
是输出线,用来传输CPU送到其他部件的控制命令如读、写命令、终端响应等;有时是输入线,由外部向CPU 输入控制及请求信号如复位、中断请求等。
27。
内操作:是控制ALU(算术逻辑单元)进行算
术运算,控制寄存器组进行寄存器选择以及送往数据线还是地址线,进行读操作还是写操作等。
28。
外部操作:是系统对CPU的控制或是CPU对系
统的控制.
29.
微指令操作融合:又称批量微指令处理,在多个
可同时执行的指令的情况下,将多个指令操作合并成一条指令,进而同时处理,以提高CPU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30.
乱序执行:指不完全按程序规定的指令顺序依次
执行,它同推测执行结合,使指令流能最有效地利用内部资源。
这是Pentium
Pro微处理器为进一步提高性能而采用的新技术。
31.
推测执行:是指遇到转移指令时,不等结果出来
便先推测可能往哪坐转移而提前执行。
由于推测不一定全对,带有一定的风险,又称为“风险执行”.
32.
第三章
33.
程序: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如对数据进行某种
处理等而编写的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
34。
标识符:是程序在编程时建立的有特定意义的字
符序列,标识符可用作符号常量、名字、变量和标号等。
35.
标号:是程序员编程时按标识符规定取定的,并
常常具有指出它在程序中的作用的含义,如NEXT,AGAIN等,并且标号一定要用冒号(:)结尾。
36。
寻址方式:是指令中指明操作数或操作数所在地
址的方法.
37。
第四章
38.
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指存储器芯片可以容纳
的二进制信息量,以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39。
存储器芯片的存取时间:定义为从启动一次存储
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40。
“对准的”字:在8086系统中要访问的16位字
的低8位字节存放在偶存储体中,称为“对准的”字,对于对准的字,8086CPU只要一个总线周期就能完成该
字的访问.
41。
“未对准的”字:当要访问的16位字的低8位
字节存放在奇存储体中,称为“未对准的”字,这是一种非规则的存放字。
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
才能访问该字。
42.
奇偶分体:8086系统中1M字节的存储器地址空
间实际上分成两个512K字节的存储体“偶存储体”和“奇存储体”,偶存储体同8086的低8位数据总线D0~D7相连,地址总线的A1~A19同两个存储体中的地址线A0~A18相连,最低位地址线A0和BHE___用来分别选择偶存储体何奇存储体。
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奇偶分体”。
43.
存储字:作为一个整体一次存放或取出内存储器
的数据称为存储字。
44.
存取时间:Ta:为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
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45.
存储周期:Tmc:为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
之间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46。
实现片选控制的方法:全译码、部分译码和线选.
47.
线选:只用CPU的一条地址线来控制存储器芯
片的片选端。
48.
地址重叠:在线选电路中存储器芯片的一个存储
字有多个地址对应,也就是说,多个存储地址可以选中同一个存储字,这种情况称为地址重叠。
49.
第五章
50.
I/O接口:I/O接口是把微处理器同外围设备连接
起来实现数据传送的控制电路,又称为外设接口或外设接口电路。
各种I/O卡都是I/O接口,如显卡、声卡、打印卡等。
51。
I/O端口:I/O接口与外设之间传送三种信息,数
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这三种信息实际上是CPU通过接口同外设之间相互传送的信息,因此,在接口中必须有存放并传送这三种信息的寄存器。
这些可以CPU用IN和OUT指令来读写的寄存器就称为I/O端口。
52.
周期挪用:这是DMA操作的三种方法之一,周
期挪用是指利用CPU不访问存储器的那些周期来实现DMA操作,DMAC可以使用总线而不用通知CPU,也不会妨碍CPU的工作。
周期挪用并不减慢CPU的操作,但可能需要复杂的时序电路,而且数据传送过程是不连续的和不规则的。
53.
中断向量:就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54。
自动EOI方式:这是8259A的三种中断结束方
式的一种。
这种EIO方式在第二个INTA____响应信号的后沿时由8259A自动清除ISR中已置位的中断优先级
最高的位,不必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由CPU向8259A发出EOI命令。
55.
正常EOI方式:这是8259A三种中断结束方式
中的一种,属于EOI命令方式:EOI命令方式是指当中断服务程序结束之前向8259A发出EOI命令,将正在执行的中断服务寄存器ISR中的对应位清零;正常EOI方式采用普通EOI命令将ISR中所有已置位的位中优先级最高的位清零。
它适用于完全嵌套办式的中断结束。
56。
持殊EOI方式:这也是8259A的三种中断结束
方式中的一种,也属于EOI命令方式。
持殊EOI方式是采用持殊EOI命令在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向8259A发出结束命令,用来清除正在服务的中断服务寄存器中的相应位(此时正在服务的中断优先级不一定是已置位中的最高位)、特殊EOI命令中带有用于指定ISR中相应位清零的三位编码信息。
特殊EOI命令可以作为任何优先级管理方式的中断结束命令。
57.
溢出中断:这是8986内部中断的一种.当程序
中遇到指令INTO,而且当前的益处标志OF=1时,产生的中断为溢出中断。
注意INTO指令与OF=1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8.
数字量:是以二进制码形式提供的信息,通常是
8位、16位和32位数据。
59.
开关量:是用2个状态表示的信息,一个开关量
只用一位二进制码表示。
60。
模拟量:是指由传感器等提供的物理量转换为相
应的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61。
屏蔽:是指CPU能拒绝响应中断请求信号,不允
许打断CPU所执行的主程序。
62.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是一种不需要
CPU干预也不需要软件介入的高速数据传输方式。
63.
周期扩展:使用专门的时钟发生器/驱动器电路,
当需要进DMA操作时,由DMAC发出请求信号给时钟电路,时钟电路把供给CPU的时钟周期加宽,而提供给存储器和DMAC的时钟周期不变。
64.
中断等待时间:CPU识别一个外部中断请求所需
的时间。
65。
硬中断:指由CPU外部事件引起的中断,分为可
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
66。
软中断:指由CPU指令引起的中断以及由于执行
指令过程中产生不正常的事件而引起的中断。
67.
第六章
68.
片选:可编程接口芯片都有一个片选端,通常以
CE__表示,只有当该输入端处于有效电平,接口
芯片才进入电路工作状态,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片选端通常同I/O地址译码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因此,片选也是由一指定的I/O地址选中该接口芯片,以使其进入电路工作状态的过程。
69。
可编程:通过编制相应的程序段,用软件使一块
通用的I/O接口芯片按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不同功能的接口任务;也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编程手段对通用的I/O对接口芯片进行实时、动态操作,改变共方式,发送操作命令、读取接口芯片内部状态等。
70.
INTE:82255A的中断允许信号,既不是输入信
号,也不是输出信号,是一个无外部引出端的位于8255A内部的中断允许触发器的状态位。
通过指令对8255A 中PC
i的位操作来设定INTE是0还是1,以确定相应数据口能否用于中断传输。
INTE=1,允许中断,INTE=0,屏蔽中断。
71.
OBF___:输出缓冲器满信号;低电平有效.由
8255A输出。
当其有效时,表示CPU已经将数据输出但指定的端口,通过外设可以将数据取走。
72。
STB___:8255A工作与方式1输入时,外设给
8255A的选通信号,STB___=L时,把输入数据锁存入相应的数据口PA口或PB口。
73.
ACK___:8255A工作与方式1输出时,外设给
8255A的响应信号。
AKC___为L表示外设已从8255A相应端口接收到CPU输出的数据。
74。
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一
级计算机与外围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数据的各位按时间顺序依次通过一条传输线传送。
75.
异步通信:异步通信是串行通信的一种方式,以
字符为单位传送信息,字符与字符之间不一点连续传送,采用每个字符加规定的起始位一标识字符开始,位于位之间是同步的,字符与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76.
波特率:波特率是衡量串行通信时数据传送速度
的重要标志.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以位\秒为单位.1bps称为1波特。
77.
串行异步通信的奇偶错:UART将接收到的一个
字符包括数据位和奇偶检验位中1的个数进行统计,检查其奇偶性是否符合原先的约定。
如符合,则奇偶错标志置无效;如不符合,则奇偶错标志置有效。
78.
串行异步通信的帧错:如果UART的接收器中由接受移位寄存器和接收数据寄存器来接收输入的数据,如果前一个字符在接收数据寄存器中未被CPU取走,而后一个字符又从接受移位寄存器传送到接收数据寄存器,势必会冲掉上一个字符,使上一个字符丢失,就称为串行异步通信的溢出错,又称丢失错。
79。
RS—232C:它是一种应用于串行二进制交换的
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标准接口.也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标准,用于微型计算机与CRT显示终端、鼠标器等串行外设之间的连接.
80。
联络信号:并行接口通常要为每个数据端口提供
两条控制线,一条是接口送往外设的控制线,另一条是外设送给接口的状态线,这一对信号线的有序配合,使CPU通过接口能实现同外设之间正确的数据传送。
这一对保证数据同步传输的信号线称为“联络信号”或
“握手信号”。
81。
编程控制:在接口芯片中,各硬件单元不是固定
接死的,可由用户在使用中选择,即通过计算机的指令来选择不同的通道和不同的电路功能,称为编程控制.
82.
可编程序接口芯片:接口电路的组态即电路的工
作状态可由计算机指令来控制的接口芯片。
83.
单工:仅能进行一个方向的传送,即A只能作为
发送器,B只能作为接收器。
84.
半双工:能交替的进行双向数据传送,但两设备
之间只有一根传输线,因此两个方向的数据传送不能同时进行。
85.
全双工:A、B之间有两条传输线,能在两个方
向上同时进行数据传送。
86。
数据终端设备:DTE:DTE是产生二进制信号的
数据源,也是接收信息的目的地,是由数据发送器、接收器或兼具两者组成的设备,它可以是一台计算机。
87.
数据通信设备:DCE:DCE是一个使传输信号
符合线路要求,或者满足DTE要求,或者满足DTE要求的信号匹配器,它是提供数据终端设备与通信线路之间通信的建立、维持和终止连接等功能的设备,同时执行信号变换与编码。
它可以是一个MODEM。
88。
第八章
89。
传感器:将生产过程中的非电量的物理量温度、
压力、流量等模拟量转换成对应的电压或电流的模拟量的电子器件。
90。
量化:采用后的信号经量化后才能输入到计算
机,采用信号经量化后成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
量化过程。
91.
数\模转化:计算机处理并输出的是数字量,为
了使输出信号去控制或调节生产过程,需要将数字量转换为对应的模拟量,这就是数\模转换,又称D\A转换.
92。
模\数转换:将对控制系统中经传感器采样保持
后的模拟量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数字量,这就是模\数转换,又称为A\D转换。
93。
分辨率:是指ADC对输入电压微小变化响应能
力的度量,它是数字输出的最低有效位(LSB)所对应的模拟输入电平值。
94.
绝对精度:是指在输出端产生给定的数字代码,
实际需要的模拟输入值与理论上要求的模拟输入值之差。
95.
相对精度:又称线性度是指满刻度值校准后,任
意数字输出所对应的实际模拟输入值与理论值之差。
96.
转换时间:是指ADC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
即从启动信号开始到转换结束并得到稳定的数字输出量所需的时间。
97。
量程:是指所能转换的输入电压范围。
98。
香农采样定理:当采样器的采样频率高于或等于
连续信号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时,原信号才能通过采样器而无失真地复现出来.
99。
正基准:表示当数字值增加时,模拟信号向正方
向增加.
100.
负基准:表示当数字值增加时,模拟信号向负满
度方向减少。
101。
建立时间:在数字输入端输入满量程代码的变化
后,DAC的模拟输出稳定到最终值±1/2LSB时所需的时间.
102。
模出:数/模转换器接口是通过D/A转换器来实
现模拟输出,有时我们简称为模出。
103。
编码:模/数转换后的数字最可以用不同的代码
来表示,用规定的代码来表示数字景称为编码。
在模/数转换中通常采用“符号数值法"、“偏移二进制码"和“补码表示法”
104。
第九章
105。
主板:主板又称主机板、母板或系统板,是装置
在PC机主机箱的一块印刷电路板,其上安装了组成PC机的主要电路系统,并带有扩展插槽和多种接插件,用以插装各种接口卡和有关部件键盘、鼠标等,是PC机的核心部件,主板品质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
106.
USB:通用串行总线:实际上是一个万能插口,
可以取代PC机上所有的端口包括串行端口和并行端口,用户可以将几乎所有的外设装置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游戏杆、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的插头插入标准USB插口。
107。
即插即用: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微机系统提供了这
样一种功能:只要将扩展卡插入微机的扩展槽中时,微机系统就能自动进行扩展卡的配置工作,保证系统资源空间的合理分配,以避免发生系统资源占用的冲突。
这一切都是开机后由系统自动进行的,而无需操作人员的干预.
108。
一板三卡:即一块主板,三块插板——显示卡、
声卡和电影卡.
109。
主频:是使CPU内部参与运算和操作的各内部
单元按统一的时钟脉冲同步地进行,使整个系统能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以CLK表示。
110。
外频:这个频率是由主板上的时钟频率发生器直
接提供.
111.
倍频系数:主板上的外部总线频率(即前端总线
的外部时钟频率)在CPU中按一定比例提高到CPU的工作频率,得到CPU的工作频率(即主频),这个提高时钟频率的比例称为倍频系数。
112.
整合技术:将板卡(I/O卡)或其他部件的功能,
如显示卡、声卡、MODEM、ATA—66/33硬盘接口等支持功能集成于芯片组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芯片组的功能.
113.
内部传输率:是指从硬盘磁头到内部缓存的数据
读写速度.
114。
外部传输率:是指从硬盘的缓存向外输出数据的
速度。
115.
SCSI封包技术:通过缩减命令过程的管理时间
来有效提升实际性能。
116.
快速仲裁与选择功能:将总线控制权转交所需时
间大大缩短,有效地提高了整套SCIS系统的利用效率。
117。
系统资源:计算机外围设备同CPU及内存之间
实现数据传送时,必须提供数据传送的地址(I/O地址)、中断请求(IRQ)编号和直接存储器请求(DMA)编号等,称为系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