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 儿童画 兴趣小组活动记录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胆的线条表现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型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贵品质。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2、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老人和儿童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课件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是一个小男孩……
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2 、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并能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美与季节美。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感受春天的色彩美,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述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四、拓展阶段
1、欣赏歌曲《嘀哩哩——春天在哪里》,边唱边舞,活跃课堂气氛。
2、鼓励学生课后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色彩。
五、课堂小结:
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
1、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2、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眉毛浓黑变白
胡子无变白
皮肤紧绷 光滑皱纹粗焅
………………
三、欣赏图片
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通过欣赏和比较,进一步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画一个儿童、一个老人的头像。教师边讲老人的特点与儿童特点边绘画。
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夏天、冬天、秋天都有颜色,可是春天呢?谁能帮助老师呢?
2、你想如何表现春天的色彩,有哪些色彩可以表达你对这些事物的喜欢?
(用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构思:画面构思、工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的构思提出改进意见。)
3、绘画或制作练习。
4、作品分析、评价。
5、收拾与整理: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三、发展阶段
老师:
1、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色彩丰富、生机勃勃。)
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儿童画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课 时
第1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机器猫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控制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对画面的掌控,绘画大小适中。
2、圆对于小朋友来说一直是个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发挥想象
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看到这个圆能想到什么,给同学们这个圆,同学们能把它变成什么。
1、课件出示:“唧唧喳喳”的鸟叫声(音频)、“美丽的花朵、翠绿的山林、绿油油的草地”(图片出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了、看了、感觉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春天”。
2、《嘀哩哩——春天在哪里》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儿歌,请欣赏儿歌《嘀哩哩——春天在哪里》并学习演唱。(让孩子们在欣赏春天美丽的画面和美妙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示范、自由发挥
教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彩笔、大号排笔、水粉笔、甘油、布、水桶、大张白纸、彩色纸等。
1、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谜,揭示答案——小手。
霞同样美丽,学了今天这课以后同学们应该更加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二、确定主题
机器猫,大家一定看过这个动画片,它圆头圆脑,长的很憨厚,它害怕老鼠。它胸口有个百宝袋,可以拿出任何神奇的机器。
三、示范
机器猫的身体大小也有严格的比例,否则会画的头重脚轻,做出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学习比例的控制。
四、发挥想象
机器猫的百宝袋,你最想从里面拿出什么宝物来,请同学们再画面中表现出来,不能抄袭。
2、做“拍手游戏”。
课件:拍手歌。(出示歌词)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一起唱。
3、师: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呢?(与生活结合)。
生:写字、做事、吃饭拿筷子、弹钢琴等等。
师:“手”的用处可真大啊!那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发展阶段
观察讨论:观察自己的手心、手指,自己发现手的纹理变化。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图例:晁盖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图例:张飞
④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对称中显得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图例:杨七郎
2、与同学们比一比,一样不一样。
(1)掌心的纹理(2)手指的罗纹
三、教师示范
(准备):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孩子选出2种喜欢的颜色。
用排笔蘸上颜料在自己的手上涂色。先涂左手,然后把手压在大白纸上,再用右手涂上颜色,压在白纸上。
师:看老师印了2个手印,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呢?
生:想。(开始动手)。同桌合作。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做游戏: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水果娃娃,你们看看她是谁啊?
(水果娃娃自己介绍自己。)
嗨,大家好!
我是菠萝娃娃,来自美丽的水果乐园,今天,我想找一些朋友和我一起去美丽的水果乐园玩一玩、逛一逛。
同学们我们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水果乐园玩啊?
但在去之前,我们要打扮一下,把自己也变成一个水果娃娃,那么,水果是怎样变成娃娃呢?
课 时
第2、3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水果娃娃(2课时)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学会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拟人化的水果娃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来自1、画出各种水果的外形。
2、各种水果娃娃的有趣表情。
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出示多种水果的基本形状和多种表情。(多媒体)
教师巡回辅导,并放音乐.
完成了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以后,请把它粘贴到黑板上来。
四,达标测评:
1,作业展示:设计一个“水果娃娃乐园”的栏目,把学生画好并剪好的作品贴上去。
2,作业的评选和奖励:
请学生进行评选,并选出好的作业和发奖品。
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不断尝试和帮助下,掌握了用各种绘画方法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水果娃娃变得可爱、漂亮。还懂得概括的方法来表现四肢和五官,加快了创作速度。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绘画中要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简单的表现手法画出最美丽的图画。
出示水果娃娃的基本步骤。
(水果的基本型+五官、四肢、装饰物)
(多媒体
二,认定目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十分有趣的课。
出示课题:《 水果娃娃》
三,导学达标:
1,教授示范:
示范操作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示范画:西瓜娃娃)
1)说明西瓜娃娃的色彩,选取绿色油画棒。(说明任何色彩笔都可以选用)不用铅笔和橡皮,学习用绕线的方法将西瓜的外形修整出来。(同时将西瓜的简单基本型展示于多媒体上)
2、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蜡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的自然风光图片若干,影碟《嘀哩哩——春天在哪里》,用于图片展示、音像播放的设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若干,绘画和制作工具、颜料(水粉、水彩、油画棒或彩纸、橡皮泥等)。
二、引导阶段
3、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进行评价。
课 时
第7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京剧脸谱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作业:(1)用线条画画你所熟悉的老人或儿童。
(2)也可以表现你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的情景。
2、要求:(1)抓老人和儿童的特征,有些表情及动态则更好。
五、作业评论
1、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2、评一评:相互评价,并提出意见
师:同学们,我们常常把儿童比做朝阳,把老人比做晚霞,其实朝阳和晚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滑稽风趣、丑陋反面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
1、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版画。
2、注意事项:①自选谱式;②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不同的颜色。
课 时
第8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老人和儿童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请学生们微笑一下,感觉一下自己在微笑时的神情变化:嘴角向上翘、眼睛小了……)
3)用黑色记号笔,将五官按照微笑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对四肢加以讲解。
4)提问:还可以添加哪些装饰物?
2,分组作业:
接下来完成个人作业要求是:
1)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表现方法画一个水果娃娃。
2)要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四肢和五官表情。
3)创造出一个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
3、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指导。
4、添画(教师示范,先洗净手再用彩笔添画、或者直接用手代替笔选择手印或指印添画)。
师:老师添了几笔,手印变成了孔雀,你们来想象一下,你们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四、学生想象
学生作业(给自己刚才印的手印添画)。
课 时
第5、6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春天的色彩(二课时)
活
动
过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表现戏曲人物脸谱的特点。
2、如何把握好京剧脸谱的主要特征,解决好脸谱知识学习与刻制、印制版画的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内容以惩恶扬善、孝敬长辈、忠诚国家为主,这一京剧片断唱的是李逵返乡接母亲到身边安度晚年的故事。在京剧中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师:那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历程!
(课件展示刘德华从十岁→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八十岁变化成长的过程)
师:1、真是岁月不饶人哪!年少时和年老以后的差距真大呀!
二、比较
这两个年龄阶段有什么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生:眼睛无神……皮肤松弛……胡子白了……
教师小结板书:
儿童老人
眼睛明亮无神
二、介绍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图例:关羽
(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课 时
第4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手印、指印变变变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添画。
2 、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于手指印进行联想添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贵品质。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2、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老人和儿童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课件出示照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是一个小男孩……
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2 、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并能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美与季节美。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感受春天的色彩美,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述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四、拓展阶段
1、欣赏歌曲《嘀哩哩——春天在哪里》,边唱边舞,活跃课堂气氛。
2、鼓励学生课后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色彩。
五、课堂小结:
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
1、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2、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眉毛浓黑变白
胡子无变白
皮肤紧绷 光滑皱纹粗焅
………………
三、欣赏图片
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通过欣赏和比较,进一步了解老人和儿童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画一个儿童、一个老人的头像。教师边讲老人的特点与儿童特点边绘画。
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夏天、冬天、秋天都有颜色,可是春天呢?谁能帮助老师呢?
2、你想如何表现春天的色彩,有哪些色彩可以表达你对这些事物的喜欢?
(用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构思:画面构思、工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的构思提出改进意见。)
3、绘画或制作练习。
4、作品分析、评价。
5、收拾与整理: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三、发展阶段
老师:
1、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色彩丰富、生机勃勃。)
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儿童画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课 时
第1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机器猫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控制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对画面的掌控,绘画大小适中。
2、圆对于小朋友来说一直是个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蜡笔
教学过程:
一、发挥想象
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看到这个圆能想到什么,给同学们这个圆,同学们能把它变成什么。
1、课件出示:“唧唧喳喳”的鸟叫声(音频)、“美丽的花朵、翠绿的山林、绿油油的草地”(图片出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了、看了、感觉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春天”。
2、《嘀哩哩——春天在哪里》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儿歌,请欣赏儿歌《嘀哩哩——春天在哪里》并学习演唱。(让孩子们在欣赏春天美丽的画面和美妙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示范、自由发挥
教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彩笔、大号排笔、水粉笔、甘油、布、水桶、大张白纸、彩色纸等。
1、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谜,揭示答案——小手。
霞同样美丽,学了今天这课以后同学们应该更加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二、确定主题
机器猫,大家一定看过这个动画片,它圆头圆脑,长的很憨厚,它害怕老鼠。它胸口有个百宝袋,可以拿出任何神奇的机器。
三、示范
机器猫的身体大小也有严格的比例,否则会画的头重脚轻,做出正确的示范,要求学生学习比例的控制。
四、发挥想象
机器猫的百宝袋,你最想从里面拿出什么宝物来,请同学们再画面中表现出来,不能抄袭。
2、做“拍手游戏”。
课件:拍手歌。(出示歌词)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一起唱。
3、师: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呢?(与生活结合)。
生:写字、做事、吃饭拿筷子、弹钢琴等等。
师:“手”的用处可真大啊!那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发展阶段
观察讨论:观察自己的手心、手指,自己发现手的纹理变化。
②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图例:晁盖
③十字门脸: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图例:张飞
④碎花脸: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对称中显得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图例:杨七郎
2、与同学们比一比,一样不一样。
(1)掌心的纹理(2)手指的罗纹
三、教师示范
(准备):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孩子选出2种喜欢的颜色。
用排笔蘸上颜料在自己的手上涂色。先涂左手,然后把手压在大白纸上,再用右手涂上颜色,压在白纸上。
师:看老师印了2个手印,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呢?
生:想。(开始动手)。同桌合作。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做游戏: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水果娃娃,你们看看她是谁啊?
(水果娃娃自己介绍自己。)
嗨,大家好!
我是菠萝娃娃,来自美丽的水果乐园,今天,我想找一些朋友和我一起去美丽的水果乐园玩一玩、逛一逛。
同学们我们愿不愿意和她一起去水果乐园玩啊?
但在去之前,我们要打扮一下,把自己也变成一个水果娃娃,那么,水果是怎样变成娃娃呢?
课 时
第2、3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水果娃娃(2课时)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学会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拟人化的水果娃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来自1、画出各种水果的外形。
2、各种水果娃娃的有趣表情。
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出示多种水果的基本形状和多种表情。(多媒体)
教师巡回辅导,并放音乐.
完成了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以后,请把它粘贴到黑板上来。
四,达标测评:
1,作业展示:设计一个“水果娃娃乐园”的栏目,把学生画好并剪好的作品贴上去。
2,作业的评选和奖励:
请学生进行评选,并选出好的作业和发奖品。
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不断尝试和帮助下,掌握了用各种绘画方法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水果娃娃变得可爱、漂亮。还懂得概括的方法来表现四肢和五官,加快了创作速度。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绘画中要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简单的表现手法画出最美丽的图画。
出示水果娃娃的基本步骤。
(水果的基本型+五官、四肢、装饰物)
(多媒体
二,认定目标: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十分有趣的课。
出示课题:《 水果娃娃》
三,导学达标:
1,教授示范:
示范操作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示范画:西瓜娃娃)
1)说明西瓜娃娃的色彩,选取绿色油画棒。(说明任何色彩笔都可以选用)不用铅笔和橡皮,学习用绕线的方法将西瓜的外形修整出来。(同时将西瓜的简单基本型展示于多媒体上)
2、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教学方法:启发、自由发挥
教具:蜡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的自然风光图片若干,影碟《嘀哩哩——春天在哪里》,用于图片展示、音像播放的设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若干,绘画和制作工具、颜料(水粉、水彩、油画棒或彩纸、橡皮泥等)。
二、引导阶段
3、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进行评价。
课 时
第7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京剧脸谱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作业:(1)用线条画画你所熟悉的老人或儿童。
(2)也可以表现你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的情景。
2、要求:(1)抓老人和儿童的特征,有些表情及动态则更好。
五、作业评论
1、说一说: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2、评一评:相互评价,并提出意见
师:同学们,我们常常把儿童比做朝阳,把老人比做晚霞,其实朝阳和晚
⑤歪脸: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滑稽风趣、丑陋反面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四、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
1、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版画。
2、注意事项:①自选谱式;②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3、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特点选用不同的颜色。
课 时
第8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老人和儿童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请学生们微笑一下,感觉一下自己在微笑时的神情变化:嘴角向上翘、眼睛小了……)
3)用黑色记号笔,将五官按照微笑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对四肢加以讲解。
4)提问:还可以添加哪些装饰物?
2,分组作业:
接下来完成个人作业要求是:
1)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表现方法画一个水果娃娃。
2)要用概括的方法表现四肢和五官表情。
3)创造出一个充满个性的水果娃娃。
3、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指导。
4、添画(教师示范,先洗净手再用彩笔添画、或者直接用手代替笔选择手印或指印添画)。
师:老师添了几笔,手印变成了孔雀,你们来想象一下,你们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四、学生想象
学生作业(给自己刚才印的手印添画)。
课 时
第5、6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春天的色彩(二课时)
活
动
过
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表现戏曲人物脸谱的特点。
2、如何把握好京剧脸谱的主要特征,解决好脸谱知识学习与刻制、印制版画的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
教具:铅笔、橡皮、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京剧知识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内容以惩恶扬善、孝敬长辈、忠诚国家为主,这一京剧片断唱的是李逵返乡接母亲到身边安度晚年的故事。在京剧中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师:那想不想知道他是谁?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成长历程!
(课件展示刘德华从十岁→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八十岁变化成长的过程)
师:1、真是岁月不饶人哪!年少时和年老以后的差距真大呀!
二、比较
这两个年龄阶段有什么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生:眼睛无神……皮肤松弛……胡子白了……
教师小结板书:
儿童老人
眼睛明亮无神
二、介绍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图例:关羽
(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哩哩嘀哩哩哩哩,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课 时
第4课时
地 点
美术室
活动内容
手印、指印变变变
活
动
过
程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添画。
2 、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于手指印进行联想添画。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