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3号)中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二、教学建议
落实纲要精神,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三、教学目标
(一)三~六年级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二)七~九年级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六、教学进度建议:
教材版本教材册次周次进度安排备注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三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根据实际
情况参与
并完成课
内综合实
践活动或
社会实践
活动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四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五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六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四川人民出版社七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八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九年级
上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下期第一课~第十四课
注:期末评测工作在其他学科期末考试前的一周。
(宜宾市教科所张伟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