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处理中更倾向于确认减值损失。但后一阶段的研究却发现,相比于其他公司,确认
资产减值损失的公司在会计收益和市场回报率上表现的都较差。Elliott和Shaw(1988
)得出了与上述研究完全不相同的结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的会计收益率明显低
于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4
国外文献小结
•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的计量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
露等具体问题。可以说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问题规范正逐步
走向完善。但是,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资产减值在
相当大的程度上沦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这其中既有
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上市公司治理层面的原因。由此资产
减值会计再次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成为
研究综述简介






一、资产减值问题的提出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国外文献小结
四、国内文献综述
五、国内文献小结
六、参考文献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1
资产减值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进程的深入,资产减值
准备也成为近期会计革命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资产减值会
计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
减值和减值转回行为的动机,主要从盈余管理、信息含量的
角度研究资产减值的计提是否能反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或
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追溯调整是否是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手段。
国内的研究文献所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认为上市公司通过
计提资产减值并在后续期间转回的方式操纵盈余。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6
国内文献综述

1、资产减值与资产公允价值
,2001,(1):37-42.[4]戴德明,毛新述,邓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
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7):71-82.
• [4]王建新.长10
的自由裁量权,这类研究文献被称作“操控性研究”;而对于
诸如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质,
SEC要求他们的资产减值会计必须遵循特殊规定,相关规定
限制了管理层的决策空间,我们称之为非操控性研究。本文
重点关注操控性研究,该类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3
国外文献综述
计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大约有63%的上市公司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同时发现相关处理后的会计结果确实
能够反应长期资产收益未来的下降,并且追溯调整后的结果具有同样的能力。
2、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
薛爽(2006)用我国A股市场三年期间(2001—2003)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产减值准备计
提在企业发生亏损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以及两类样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成功扭亏为盈的公司样本
1、资产减值会计选择行为的动机和特点
国外的研究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来管理盈余,还分析了盈余管理动机包
括逃避税收、管理层人员变动、利润清洗或平滑以及债务的契约等等。也有少量的研究
认为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
2、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及市场相关反应
关于企业资产减值公告具有信息含量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相关信息的披露会显著引起
王跃堂等(2005)从理论的层次剖析了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行为和经济后果,认为资产减值会
计政策是把双刃剑,合理正当的使用确实可以更真实公允的体现资产未来收益能力,但也可以以其为手
段进行盈余管理。文章还检验了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到底是盈余管理的信号还是公允价值的正
当运用。简单统计2001年会计改革后上市的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新资产减值会
新准则实施以前的研究(汤小兵,2006),对于新颁布的长期资产减
值却很少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8
我国资产减值政策完善和发展的对策





1、不断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则
2、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3、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4、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
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事先对公司计提减值的预期数额。公司计提资产减值之前,如果市场
有一定的预期,则预期部分不会产生信号作用,由此产生的测量偏误
会影响到回归的结果,从而造成研究结论的可信性不足,因为引入了
无关变量—减值被预期的部分。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5
国内文献综述
• 国内研究资产减值的文献,多侧重于检验影响上市公司确认
相关股票回报的差异。一般认为,市场对减值公告的反应显著为负。
3、资产减值公司的会计收益与市场回报
关于减值公司的会计收益和市场回报的研究,大致以1990年左右为界点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前一阶段文献的研究结论与后一阶段截然不同。Strong et.al.(1987)和
Gaumnitz et.al.(1981)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论,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在企业重组的
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分别对国内和国外的资产减
值会计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2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较早,发轫于上世纪六十
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已形成丰富的内容。相关的研究可
以分为两类,操控性和非操控性研究。对于多数企业来说,
管理层在确定计提减值时间和减值数额的计量方面拥有较大
司,都有使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嫌疑。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综述
•7
国内文献小结
•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计提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动机。并且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认为ST规
避与摘帽、扭亏为盈、阻止亏损、管理层变更及达到配股资质是上市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为实现这些动机
提供了制度保障,以致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同时上市公司计提和转
回资产减值损失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资产质量或经济因素的变
化(雷红,2008)。蒋基路(2007)持有相似的观点。与国外相比,
国内的研究探索了我国特定的制度因素(如ST制度)对盈余操纵的影
响,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不过通过检索可以看出这些大部分是2006年
•9
参考文献
• [1]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
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30-36.
• [2]薛爽,田立新,任帅.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14-19.
• [3]于海燕,李增泉.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J].公司金融
而且偏重于检验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信息含量。通过对资产减值的额
度,确认减值公司的会计收益率、市场回报率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研
究,为资产减值信息是否有助于提高会计收益率和市场回报率的一致
性提供证据。但这些研究普遍以确认的减值总数额作为测度变量,来
研究减值公告的信息价值,有意识的避开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投资者
与继续亏损公司样本在亏损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扭亏为盈的年度,相关
样本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则显著低于未扭亏样本。实现扭亏为盈的公司在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显著低于前
一年计提的数额。于海燕,李增泉(2001)采用1999年年报的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应收账
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当期扭亏转赢的公司,还是亏损的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