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与价值体系
(一)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理论又作了进一步概括和论述,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把它作为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把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二)价值:
国内: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3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它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国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它为社会主义多样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2、它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找到了正确道路;
3、它创造性的构建了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以全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2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①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②科学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

③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④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

⑤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

⑥科学阐述了国家问题和民族问题。

⑦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问题。

⑧第一次科学勾画出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轮廓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全部工业、工商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国家对生产和经营实行经营管理。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垄断。

除必要的口粮之外的所有余粮全部由国家统一征收。

③禁止私人自由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实行主要日用品配售制度。

☆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有产者无产者都要参加劳动。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的形势:一方面,集中有限的物质财富,解决了军事上保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使政策脱离实际,造成国内经济更加困难,人民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造成政治危机和军事危机。

4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
所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体制。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主要有:
①巩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

③为反法西斯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影响和推动其他社会主义中家的建设和发展。

5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

③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

④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中央和地方计划委员会,在国营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⑤充分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
①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一党独存,以党代政。

30年代后苏联权力实际上集中在苏共,苏共权力又集中在总书记斯大林一人手上。

最高苏维埃实质上变成了苏共中央的附属机关,苏联部长会议变成了苏共中央的执行机构。

集权过多,委任终身。

30年代后,苏共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是斯大林一个人说了算。

领导干部层层委任,而且实行终身制,使领导干部普遍老化。

加上民主不足,法制受到破坏,其结果是领导干部只对委任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权力没有监督,官僚主义。

②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所有制的单一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到1937年苏联工业中的公有经济占到全部工业经济的99.8%,农业中的公有经济占99.6%,商业中的公有经济占100%,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无生存空间。

非均衡的经济结构,使苏联经济具有“战备型”的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发展军事工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重工业增长了9倍,轻工业、农业只增长了不到3倍。

排斥经济规律的指令性计划,认为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

计划经济的特征在苏联就是指令性,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管理;以行政手手段管理经济,其结果是压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产生积极性,经济发展没有动力,科技与生产、生产与销售、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利益等脱节,生产效益低,浪费严重等。

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思想文化管理集中于苏共党内;文化管理体制过于集权;社会文化团体行政化;领袖人物的言论成了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扼杀了学术自由等。

④外交上强行向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政策,干涉他国、他党内政,最终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第二次世界战胜利后,在欧、亚建设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但是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上,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之外,本国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加上苏联的大国地位,又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胜利,各国很自然地都向苏联学习。

(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弊端。

第一,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国家所有制。

第二,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强调高速度,忽视经济效益。

第三,以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作为管理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弊端。

第一,国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日盛。

第二,权力不断集中,个人专断现象日趋严重。

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关和监督手段。

第四,党政干部的委任制、终身制滋生了干部的特权化思想,造成了党与群众的疏远。

(三)思想文化体制的弊端。

第一,思想文化上管的过严,缺少独立于自由。

第二,经常性的党内思想斗争并采取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方式来处理,导致意识形态的僵化和沉闷。

第三,导致了教条主义的盛行,堵塞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窒息了社会文化,给苏联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7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启示
①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②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建设
④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
⑤社会主义要成为开放的体系
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8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
第一,政治上民主范畴过于狭隘,一党独存,以党代政,集权过多,委任终身,容易产生个人专权,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照成许多冤假错案。

第二,经济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高度等全和僵化的计划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生产效益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三,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思想文化管理集中于苏共党内;文化管理体制过于集权;社会文化团体行政化;领袖人物的言论成了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扼杀了学术自由等。

第四,外交上强行向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政策,干涉他国、他党内政,最终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为什么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4.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5.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
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主张和规划。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猜测到了一些社会真理。

不少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都是民主共和制度,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公职人员实行选举,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等观点,都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因素。

第四,对于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种种设想,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斗争。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实现理想社会的方式主要有二类,一是多数主张通过社会改革来消除社会弊病,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

二是主张通过革命,运用暴力方式推翻旧社会,建立理想社会。

1、第四章不考大题,不是重点,只需了解
2、填空选择看一下代表人物
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重点
4、重中之重在苏东改革那一章(第三章)
5、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只要画对错,不需要分析)简答、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