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钓鱼岛面积约4.38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读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地势南高北低,中央山脉南北走向
C.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D.岛上植物矮小粗壮,适应海上大风的自然环境
【2】据图估算钓鱼岛到台北市(25°N,12l°E)的距离约为
A.500km B.250km C.100km D.50 km
2.下面为我国某区城l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区城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城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该区城内有“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该区城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
3.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甲河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南半球
B.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新
【2】乙河流域内
A.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B.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Q湖南侧深度变化大于北侧D.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冬季
【3】下列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间的水体运动方式的是
4.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显示的降水类型和图2显示的过程分别称为
A.锋面雨海陆间循环B.地形雨夏季风环流
C.锋面雨夏季风环流D.地形雨冬季风环流
【2】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5.下图是仰光和凯恩斯位置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原因相同B.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
C.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
【2】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A.春分日后20天内B.夏至日前20天内
C.秋分日前20天内D.冬至日后20天内
【3】夏至日,一架飞机在仰光日出时(昼长约13小时)起飞前往凯恩斯,并于当日凯恩斯日落时安全降落,则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A.8小时40分B.15小时20分
C.9小时40分D.16小时20分
二、综合题
1.(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美部分地区七月等温线(单位:℃)图。
图1
材料二上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表一)。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图。
图2
(1)图1中等温线M的值为℃,请说出判断理由。
(6分)
(2)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大陆)性,请用材料二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成因。
(12分)
(3)试简述图1中R河对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
(6分)
(4)根据材料三,简述美国人口分布特点。
(4分)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
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
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
为1744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
材料二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
2011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材料三西南部分地区图。
(1)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试简述其自然原因。
(8分)
(2)与三峡工程(水电站)比较,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3)试分析成渝经济区发展有利的区位因素。
(10分)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钓鱼岛面积约4.38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读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的张裂处,由火山喷发形成
B.地势南高北低,中央山脉南北走向
C.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D.岛上植物矮小粗壮,适应海上大风的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钓鱼岛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岛屿;该海域地壳运动活跃;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钓鱼岛地势北部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脉横贯东西,故B错误;该岛位于我国东海海域,气候类型是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降水多,但河流短小,淡水资源白白流入海洋,故淡水资源匮乏,C错误;植物为适应海上强风环境,都长得矮而粗壮,很多是名贵药材,故D项正确。
【2】据图估算钓鱼岛到台北市(25°N,12l°E)的距离约为
A.500km B.250km C.100km D.50 km
【答案】B
【解析】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钓鱼岛与台北两地纬度相差不大,经度大约相差2.5个经度,在赤道上2.5个经度对应的纬线圈的长度为111km*2.5=277.5km,纬度越高,相同经度差对应纬线圈的长度越短,故钓鱼岛到台湾省省会台北(25°N,121°E)的距离会比277.5km短一些,但不会很短,故本小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及经纬度的应用。
2.下面为我国某区城l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区城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答案】D
【解析】1月等温线大致东西向延伸,自南向北递减,影响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纬度,而不是地形地势,故A错误。
七月等温线大致在地势高的区域呈闭合状,其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故B错误。
根据A处气温的判断,根据7月等温线,在A区附近出现闭合的28℃等温线,而其他值的等温线图中只有28℃等温线,所以A区域的温度可能高于28℃,也可能低于28℃,再结合河流信息,A区域是处于河流的分水岭一带,地势较高,因此,其气温应该低于28℃,所以C选项错。
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则,B处一月气温应该在4-6℃之间,七月气温在28-30℃之间,气温年较差为22-26℃之间,A处一月气温应该在6-8℃之间,七月气温在26-28℃之间,气温年较差为18-22摄氏度之间,所以B处的气温年较差较A处大,所以D选项正确。
【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城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该区城内有“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农业景观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该区城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
【答案】B
【解析】图示区域根据经纬度判断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多描述相对高度较大地区的自然景观变化,比如我国的横断山区,而本区属于相对高度较低的低山丘陵地区,难以出现此种状况,故A 错误。
B选项所描述的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农业”的景观。
所以正确的是B项。
河流汛期较长,一般从5月到10月为汛期,故D错误。
区域内农作物熟制北方可以达到一年两熟,南方可以达到一年三熟,故C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中国区域地理特征。
3.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甲河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南半球
B.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新
【答案】B
【解析】根据河流左岸比右岸陡,可推断当地位于南半球;背斜的岩层应该是中心部分比两翼老,该地位于
30°S~40°S的大陆西岸,应形成地中海气候,发育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B项错误。
【2】乙河流域内
A.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B.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Q湖南侧深度变化大于北侧D.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冬季
【答案】D
【解析】该河流域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无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出现的可能,乙河通过地表径流环节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侧;7月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为冬季,此时盛行西北风,多雨,故湖泊水面最大。
D项正确。
【3】下列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间的水体运动方式的是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P湖为内流湖,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图中只有C项湖泊表示的是内流湖。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4.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显示的降水类型和图2显示的过程分别称为
A.锋面雨海陆间循环B.地形雨夏季风环流
C.锋面雨夏季风环流D.地形雨冬季风环流
【答案】B
【解析】直接根据图示,山地迎风坡水汽抬升形成的降水是地形雨。
锋面雨是指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形成的降雨;直接根据图示循环过程判断,循环分布于海洋与陆地之间,而海陆间循环应为海洋水汽蒸发,陆地形成降水,与图示不符;图示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判断为夏季风。
故选B。
【2】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答案】A
【解析】根据等温线越往北,数值越高,可判读该图表示的是南半球,且利用“凸高为低”的等温线分布原理,进而
通过读图,还可看出: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比陆地高,应为冬季,注意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为7
月份。
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雨、大气环流和等温线分布的综合分析。
5.下图是仰光和凯恩斯位置与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原因相同B.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
C.都分布在大陆西岸D.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
【答案】D
【解析】结合图示从气候类型来看,仰光是热带季风气候,凯恩斯是热带草原气候,因此两地气候成因不同,故A 错误;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草原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也不会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C错误;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凯恩斯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均小于仰光,故选D项,B项错误。
【2】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A.春分日后20天内B.夏至日前20天内
C.秋分日前20天内D.冬至日后20天内
【答案】D
【解析】要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必须是太阳直射点向两地所在纬线靠近。
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在自A移向B时段或自C移向D时段符合题意,应为夏至日后或冬至日后20天内。
故选D项。
【3】夏至日,一架飞机在仰光日出时(昼长约13小时)起飞前往凯恩斯,并于当日凯恩斯日落时安全降落,则
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A.8小时40分B.15小时20分
C.9小时40分D.16小时20分
【答案】A
【解析】飞机起飞时,仰光日出为5:30,此时凯恩斯(在仰光以东50度,比仰光早3小时20分)为8:50。
由于
两地纬度度数相等,因此仰光的昼长等于凯恩斯的夜长,即凯恩斯的昼长是11小时,其日落时间(即飞机降落时间)应为17:30。
飞行时间为8:50到17:30,为8小时40分。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综合题
1.(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美部分地区七月等温线(单位:℃)图。
图1
材料二上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表一)。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图。
图2
(1)图1中等温线M的值为℃,请说出判断理由。
(6分)
(2)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大陆)性,请用材料二加以说明,并分析其成因。
(12分)
(3)试简述图1中R河对该国发展经济的有利影响。
(6分)
(4)根据材料三,简述美国人口分布特点。
(4分)
【答案】(1)20(2分) 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2分);M等值线内为河流源地,
海拔高,气温低(2分)。
(2)大陆(2分),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或N地气温年较差大)(2分),N地年降水量少,季节分
配不均匀(2分)。
成因:N地位于中部大平原,冬季受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气温低(2分),夏季受墨西哥湾(大
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2分),西部高大山脉(或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受海洋影响小(2分)。
(3)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2分),稠密的河网并与湖海相通,形成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高(2分),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或支流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2分)。
(4)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少(2分);平原人口稠密,高原山地人口稀少(2分)。
【解析】
(1)M位于河流源头处,地势较高,气温较低;M等值线为20℃~24℃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M的值应为较小的20℃。
(2)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差异主要从气温年变化、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等方面比较。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同纬度欧洲某地比较,N地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N地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
气候的成因分析,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展开。
N地位于南北贯通的中部大平原,冬季北冰洋寒冷气流长驱南下,受其影响气温低,夏季受墨西哥湾(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受海洋影响小。
(3)河流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水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分)、水运、水能、水产旅游等。
图中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联海通湖,流域面积广大,不仅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还可以形成发达的内河航运网,航运价值很高。
支流(尤其是西侧支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
(4)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人口稀少。
结合地形分布可知,平原人口稠密,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气候特征和成因、流域的综合开发、人口分布等知识。
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
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
材料二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
2011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材料三西南部分地区图。
(1)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试简述其自然原因。
(8分)
(2)与三峡工程(水电站)比较,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3)试分析成渝经济区发展有利的区位因素。
(10分)
【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2分);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坡度陡(2分);地形复杂,断裂发育,岩石破碎(2分);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
(2)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更丰富(2分);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2分);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2分)。
(3)①有天然气、井盐(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有成渝、成昆(襄渝、川黔等)铁路和长江航运,交通便利;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④国家政策的支持;⑤工农业基础好;⑥市场广阔。
(①②③每点2分,
④⑤⑥任答两点给4分,共10分)
【解析】
(1)注意: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成因与所处的板块位置(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形(山地为主)、地表松散程度(山体中岩石破碎)、降水(夏秋季节多暴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2)从材料一的文字材料可知,金沙江段水能资源更丰富。
从图上信息可知,水电站多位于该区域西部人口和城镇较少的高山峡谷地区,修建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迁移人口少。
(3)本题主要从图文信息中获取答案。
图示中有自然资源、交通等信息,文字中有水能、城市(市场、经济基础)、人口、政策等信息。
解答时注意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国家政策等方面组织答案,注意组织答案时的全面性和语言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成因、河流水能开发、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