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陷防治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基沉陷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公路交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车辆
通行数量和频率的快速增长,使得公路路基承受的交通荷载量越来越大,极容易
出现路基沉陷问题。

本文首先对公路路基沉陷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对沉陷的主要
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公路路基维护和公路交
通事业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沉陷;处理措施
前言:公路路基在行车荷载产生的压力以及各方面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会不断累积产生变形,巨大的结构强度很容易导致路基因应力作用发生沉陷,最
终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路基沉陷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公路病害。

1 公路路基沉陷的形成原因
1.1路基设计方面
1.1.1 地形、地质的影响。

公路所处地质情况较复杂,地基软弱,无法达到承
载力要求,尤其是流沙、泥沼等特殊地段;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其承载力与专业施
工技术要求,造成公路的断面尺寸不合理,排水系统不稳,防护系统不牢;路基
土壤中含有劣质土( 如腐殖土、流沙、泥沼土等) 或夹杂部分块状土与冻土等,石
方路基的填料的性质与尺寸不匀,有大有小,堆积较为混乱,石块间存有较大空隙,容易侧向倾斜,造成结构损坏,同时减弱结构的强度,大幅降低公路路基的
强度。

1.1.2水文、气候的影响。

公路所在地时常遭遇洪水、干旱、冰冻、积雪等自
然灾害,一旦排水不畅,极易产生积水;极端气候下会使得路面内外温差过大,
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减弱。

1.1.3排水设计的影响。

排水设计不够合理,排水不够及时,使得水渗入路基中,增加路基填料的含水量,降低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容易造成路基的下沉。

1.2路基施工方面
1.2.1施工地质、气候的影响。

路基施工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填筑时压实情况
不够理想、未进行换土、地基处治不够到位、地基压实度不达标;遭遇恶劣的强
降雨,路基排水不够顺畅,使得路面下毛细水升高,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公路路
堤产生不均匀下沉。

1.2.2行车荷载的影响。

公路行车量日渐增大,公路超载情况严重,在大量的
超载车辆与公路自身的重量作用下,逐渐增大路基填料的密实度,减小其空隙率。

1.2.3路基填料的影响。

所选路基填料的稳定性较差( 如高液限黏土、粉质土
或腐质含量较高的土料),使得路堤容易发生局部变形。

2公路路基沉陷预防措施及处理对策
2.1施工前期预防措施
2.1.1加大路基施工的勘察管理力度
具体来说,由于公路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天差地别,这就要求工程勘察人员
提供相应的地质情况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情况。

但在目前,相关建设人员并没有将
这一工作内容重视起来,这就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很难把控好路基土石方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能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判断,这就不能有效地
规避各种地质问题给工程建设所带来的风险。

因而,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对路基
施工建设的勘察管理力度,这是降低路基沉陷问题出现率的有效措施。

2.1.2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公路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是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相
互之间的制约来实现的。

此过程中,要以监理单位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


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将实现简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公路路基结构质量的目标。

其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应严格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这就可以对整
个施工建设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控制。

最后,由于公路工程投入使用后,会
受到车辆荷载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因而,相关管理人员要对过往车辆的载重进
行控制。

对于恶劣天气问题,工程管理人员要通过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应用情况
来保证路面排水作用的稳定性发挥,这是控制路基沉陷问题产生的有效预防措施。

此外,为降低公路工程路基结构因受风雪侵袭、强降水以及冰冻等气候问题的影
响而出现沉陷。

相关建设人员应通过防止路基坡脚的损失设计,来降低沉陷对路
基的损害程度。

对于路基进行挖掘施工的地段出现的地质情况不稳定性问题,施
工技术人员可通过设置排水盲沟,来防止路基沉陷的出现。

2.2有效处理对策
2.2.1选择合理路基材料
在对沉陷路基进行有效处理前,应首先做好路基材料选择工作。

只有确保路
基材料达到相应的稳定性和强度标准,在应用于沉陷路基修复和处理时才能确保
最佳的处理效果。

有效控制填料的强度和粒径等,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施工要求。

同时,在将填料应用于实际施工之前,需对其进行严格试验,测定其承载比和塑性、强度,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之后,再实际投入到施工当中。

2.2.2选择最佳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处理技术有四种,即注浆法、粉喷桩法、填土复填法、
固化剂法。

(1)填土复填法。

适用于沉陷的面积不大、深度较浅的环境,具体施工方法是首先挖除沉陷路段的填料,重新整平压实,使其达到规范的压实要求,然后遵
照相应规范要求,用砂砾土进行逐层回填。

(2)固化剂法。

适用于路基填料的更换受到限制,但更换数量不多的环境。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表层或浅层土的固化时,将固体固化剂与土混合压实;在深层
土的固化时,选用液体固化剂,经特殊工艺将其浆液注入土中。

依据土质情况,
选择合适的固化剂。

(3)粉喷桩法。

适用于10m以内的路基沉陷的环境。

具体施工方法是利用
专门的机械喷出固体固化剂,在地基的深处将其与软土搅和在一起,通过一系列
的物理与化学反应,在原地基处形成强度很大的桩体,改善桩体周围土的性质,
使得桩体与土共同承担荷载。

(4)注浆法。

适用于沉陷的面积较大、深度较深的环境。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适当的压力下,注入水泥浆液填充原有路基的空隙,形成新的路基实体,从而增
强路基的强度。

2.3善后工作
2.3.1加强路基排水处理工作
在对沉陷路基进行修复和处理之后,还应做好路基排水处理工作。

如公路发
生大面积积水且长时间无法有效排除,则积水很可能沿路基缝隙不断下渗,覆盖
到大面积的路基区域,导致路基软化进而引发大面积沉陷。

因此,在公路工程设
计施工时,应当重视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积水有效排出,避免长期积水
引发下渗。

在做好路基沉陷修复后,则应首先对排水系统进行有效检查,查看其
是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否则便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

可在公路路段合适位置设
计排水出口和排水纵坡,并设置截水渗沟,使得流向路基坡体的水流能够被有效截断并得到有效引排。

2.3.2有效控制车载超标问题
在完成沉陷路基的修复和处理后,还应加强对车载超标问题的有效控制,以避免车辆过度负载造成公路其它路段发生沉陷或修复路段发生二次沉陷。

首先,相关交通部门应不断完善交通运行规则,依据公路负载能力明确车载限制,使得交通管理部门拥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其次,加强交通车辆通行管理,并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对于出现严重超载的车辆进行严格处罚,有效消除车载超标因素在公路路基沉陷问题上的巨大影响。

结论:
公路路基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使用效果和路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正常使用和车辆行驶安全。

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有人为因素的作用。

因此,当路基发生沉陷时,通过有效的技术处理手段实现对其的修复和处理,才能有效恢复公路的运行效率,满足不断增加的交通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孔明泽.公路工程中路基沉陷原因及其对策[J].四川建材,2017(03):131-132.
[2]李忠海,李华超.公路路基沉陷处理措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
2017(145):188-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