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父亲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生1:买彩票,中大奖。

生2:买一套大房子
生3:我父亲很喜欢书法,他最大的心愿是办一个个人书法展。

师:你父亲的心愿说明他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因为有人说:“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如此,可是--果真吗?”(出示投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森祥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第一台阶:读懂情节
师:《台阶》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呀?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首先让我们读懂情节——请你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生1:这篇小说讲的是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希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准备了大半辈子,最终如愿以偿的盖好了有九阶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不仅变老了,而且变得若有所失。

师:父亲为什么要砌高家里的台阶呢?
生2: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父亲原来的地位怎样呢?
生2:“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师:九级台阶砌好了,父亲有地位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踏上第二节台阶——读懂父亲。

三、第二台阶:读懂父亲
师: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师:先来看老师找到的一个关于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师:再来看这一段(打出投影),抓住了父亲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生:眼神
师:透过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你能听到他此时此刻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生1:我也要砌一个高高的台阶。

生2:我们家的台阶一定要比你们家高,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师:父亲的目标是那样的明确,父亲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定,你们准备给这张照片取得什么名字呢?
生:我的执着的父亲。

师:刚才老师主要找的是新屋建成之前对父亲的一些细节描写,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新屋建成之后父亲的细节描写。

我们来分配一下任务:开始建新屋到新台阶砌成之前的语段交给A、B组,新台阶砌成之后的语段交给C、D组。

小组讨论,组内求全。

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后
生1:我们找的是第19段关于父亲汗珠的细节描写,从“黄豆大”“滚满”可见露水中
夹杂着汗珠,不仅大而且多。

“浮”字说明父亲从天还没亮就开始劳作了,所以我们给它取名为“我的坚持的父亲”
生2:我不同意这个名字,我觉得这段通过父亲头发上汗珠的晃动主要是显示出父亲劳动时的艰辛和忙碌,所以应该叫“我的忙碌的父亲”
师:父亲这样忙碌,他累吗?
生2:累呢。

师:他觉得累吗?
生2:他不觉得累。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他的愿望即将实现了,虽然累但是心里很开心。

师:你从哪里看出?
生3:从“父亲浮在雾里”的“浮”字,还有“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都写得很美,透露出父亲的好心情。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有这样的描写?
生4:“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

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师:你看父亲虽然累,但是看到希望即将实现,心情很好,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给它取名为“我的痛并快乐着的父亲”。

师:还有谁想说吗?
生1:我们找到的是第21段父亲尴尬的笑这一细节。

父亲砌好了新屋,实现了愿望,本来应该高兴的,可是却手足无措,露出了尴尬的笑,这说明父亲一辈子谦卑惯了,永远不会也学不会张扬。

生2:这还说明在父亲自己心中,他就没觉得自己有过地位,即使现在以他微博的力量做成了那么大的一件事。

师:父亲的谦卑是刻在骨子里的。

还有吗?
生3:我想抓住他的驼背,“他的背是驼惯了的”可见他长期辛苦的劳作把背都压弯了。

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仅仅是因为他长期劳作的结果吗?
生4:还因为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惯了。

师:由此可见驼惯了的不仅是父亲的背,更是他的精神。

师:其他同学还有要讲的吗?
生1:我们选的是第26段父亲一级一级往下挪的细节,我觉得父亲虽然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在新台阶砌成之后还是得到了别人的尊敬。

生2:我不同意。

父亲并未得到别人的尊敬,因为邻居经过时一见父亲就问:“晌午吃过了吗?”并没有夸奖他台阶高地位高,可见在相邻心中父亲还是处于原来的地位。

所以我们给它取名为:我的失落的父亲。

生3:台阶的增高只是外在的表象,父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精神满足,所以人坐在九级台阶上,可是心却还停留在原处。

师:所以,无论是在自己心中还是乡邻的眼中,父亲都没有地位。

还有吗?
生1:我们选的是第27段,抓住了父亲腰的细节,取名为我的倔强的父亲。

因为劳动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一切,父亲的粗暴和倔强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已经无法承担劳动,这是父亲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但也从侧面看出父亲的确老了。

师: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父亲老了?
生2:破折号。

可见父亲当时腰很疼,在强忍着。

师:你能读出这种疼痛的感觉吗?
生2:(读书)
师:你觉的还有其他的读法吗
生3:(读书)我觉得父亲即使剧痛,也要说完最后两个字,因为他十分要强。

我是读出了他发现自己老了后的不甘与不平。

师:读的太好了。

还有吗?
生1:我们找的是第29段,抓住的是他的头颅这一细节。

从父亲“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他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可见父亲不仅身体老了,心也老了,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倔强与坚强。

师:父亲为什么心会变老?回首台阶,回顾父亲的一生,看看因为台阶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男生读以前的父亲,女生读现在的父亲,要求读出感情来。

(出示投影)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生1:失去了原本劳动的能力,惬意的生活,整个人都变得空虚、无聊。

生2:父亲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健壮的体魄、生活的目标,人生的价值。

(板书)
师: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生:父亲的地位。

(板书)
四、第三台阶:读懂作者
师:无怪乎父亲的心会变老。

那么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让我们踏上第三级台阶:读懂作者。

假如你是作者,请给最后一句加标点。

生1:我想加感叹号,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儿子对父亲变老的痛心和感慨。

生2:我想加省略号,可以引发读者的深思,为什么父亲变老了却一无所获?意味深长。

生3:我觉得可以加问号,对父亲这样做是否值得提出疑问。

生4:我同意作者加的句号,句号表现父亲变老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有一种一锤定音的感觉。

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叹惋,相比省略号更加意味深长。

师:对于父亲变老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只能无能为力。

这正如特级教师王君所言:“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

是的,父亲老了,这里的“老”,不仅仅是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受伤无法再操持农活,更是儿子感受到父亲心灵世界的“老化” ——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

但儿子之痛还更在于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

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父亲的付出是否值得呢?
生1:不值得。

因为父亲真正的愿望是获得尊重,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最终这个愿望并未实现,而他却耗尽了青春,失去了劳动的能力和强健的体格。

生2:我觉得值得,因为砌高台阶是父亲毕生的梦想,是他生活的动力,正是这个愿望一直支持父亲去努力,去奋斗。

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支柱,父亲的一生一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师:是呀,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地方很可悲,但是他一定不是可怜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试想:如果父亲不去做这样的一番努力呢,他又会怎样呢?他人生的台阶会更低!这是生命之苦,换一个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所以,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赞美,有敬仰,也有同情,有无奈。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表达对父亲的情感吗?
生:不是,他是要引起我们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

师:为何砌个有高台阶的新屋要耗尽父亲一生的心血?我们来看看父亲是怎样准备的?生:因为贫穷
师:对,因为贫穷,所以要寸积铢累,这暴露了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经济地位低,所以社会地位也就相应的低。

父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农民的代表,让我们多多关注他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早日登上真正的高层次的精神台阶。

(板书)
五、总结归纳
师: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台阶》这篇小说,是否能够摸索到小说阅读的方法呢?
生1:首先要读懂情节。

师:读懂情节就是解决了——
生:“写了什么”的问题。

生2:其次是要读懂人物。

师:本文我们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的赏析来读懂人物,这就是在探讨——
生:“怎么写”的问题。

生3:最后是要读懂作者,也就是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

师:希望大家借助这三级台阶,早日登上小说阅读的巅峰!
师:下课,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