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54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
据此完成第1~3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大致位于(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陕甘宁地区
D.柴达木盆地
2.2000—2010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
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
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答案1.A 2.B 3.B
解析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大致位于(33.6°N,107.3°E),据此判断位于四川盆地。
第2题,2000—2010年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是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
第3题,据图可知,整体上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向西北迁移,消费重心向东南迁移。
生产与消费重心空间距离加大,西部为东部提供高效能源,使东部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韩国某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
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是该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
据此完成第4~6题。
4.该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市场
C.政策
D.原料
5.该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不利于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增大中国的就业压力
D.增强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6.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是( )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③限制该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④降低该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4.B 5.D 6.C
解析第4题,技术研发环节仍保留在韩国,则在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
第5题,在中国广州建厂可以扩大销售市场,增强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则D项正确。
第6题,条件中的“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利于保持韩国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利于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两种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7~9题。
7.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产业链中的( )
A.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
B.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研发、设计
C.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
D.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
8.促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最根本的手段是( )
A.扩大市场规模
B.完善对外交通网络
C.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D.承接海外产业转移
9.途径Ⅱ中“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是( )
A.美国
B.东南亚
C.日本
D.欧洲西部
答案7.A 8.C 9.B
解析第7题,①②③④四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是环节①,应为加工制造,附加值最高的是环节④,应为研发,故A项正确。
第8题,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有利于加工制造业升级及产品研发,促进加工制造业高效持续发展,C项正确。
第9题,途径Ⅱ是将环节①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①为加工制造环节,劳动力成本是影响该环节的重要因素,故东南亚符合,B项正确。
近年来,中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的进入使得印度经济持续发展,而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印度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印度要承接国外大型企业的进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原料成本高
B.基础设施落后
C.国内市场狭小
D.技术水平较低
11.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会产生的影响是( )
①提高印度的环境质量②缓解印度的就业压力③降低印度的城市化水平④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2.印度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有( )
①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②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③经济较为发达,国内资金充足④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0.B 11.B 12.D
解析第10题,印度经济水平低,要承接国外大型企业的进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B项正确。
印度为发展中国家,原料成本低,A项错;印度人口多,国内市场广阔,C项错;技术水平较低不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D项错。
第11题,进入印度的企业可能是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印度产生的影响可能是降低印度的环境质量,①错;企业进入,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能够缓解印度的就业压力,②正确;工业发展,利于提高印度的城市化水平,③错;经济发展,利于提高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正确。
第12题,印度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①正确。
印度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②正确。
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国内资金不足,③错。
印度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④正确。
二、综合题(共52分)
13.(3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干渠总长达1277千米。
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大坝加高,通过硬化明渠输水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
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湖北引江济汉、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补水工程(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游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游水库,在上游水库中蓄水,相当于储存了电能,当上游水库的水向下流时,可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释放能量)。
“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
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
下图为汉江流域示意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4)说明汉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
答案(1)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集水范围大,库容
量大;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
(2)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
(3)优点: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血吸虫侵入)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或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
(4)增加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水量,缓解丹江口调水后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储蓄盈余电量,有效调节电能的供需不协调矛盾。
解析第(1)题,从水量、水质、蓄水量、可否自流等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第(2)题,从水质、湿地、生物等方面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3)题,根据材料,从减少泥沙淤积、减轻生态破坏或从造价、占地、航运等角度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第(4)题,从水资源和电能方面分析汉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
14.(2018江西南昌摸底)(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
域生态用水需求,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决策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力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基点,把雄安建成国家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通过集聚科研院所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
(1)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市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试说明其具体表现。
(2)简述雄安新区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
(3)说明北京产业向雄安转移,对雄安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雄安新区发展可以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和交通(用水、用地)压力;北京市发展为雄安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2)生态环境优良,政府政策支持,京津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
(3)促进雄安经济发展,促进雄安产业升级(与北京形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岗位,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第(1)题,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市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主要从相互促进角度分析。
第(2)题,雄安新区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主要从雄安新区的环境、政策、交通、技术等角度分析。
第(3)题,北京产业向雄安新区转移对雄安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产业转移对于产业升级、社会效益及城市化影响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