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沙湖》剖析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篇一:《游沙湖》导学案《游沙湖》导学案2014.4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理清文脉2、比较《游沙湖》作为一篇游记与《游褒禅山记》的不同之处3、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乌台诗案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游沙湖赏析 游沙湖阅读答案
游沙湖赏析游沙湖阅读答案1.知识目标:疏通文字,理解文意及重点文言字词“相”。
2.能力目标:质疑答疑,提高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前提下,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感悟苏轼疏放、乐观的情怀。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探究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积累,能自主判断并分析一些文言语法现象。
一1、导入: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说“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而另一位文坛名人方方在《喜欢苏东坡》一文中这样评价苏轼:“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都足以证明苏轼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1 、导入“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黄玉峰《说苏轼》2、背景:苏轼为官几起几落,可以说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说起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一场“乌台诗案” 使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官场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颠峰。
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传世名作。
那么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他是否一蹶不振了呢?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以后生活的呢?在同一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游沙湖》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游沙湖》原文|译文|赏析《游沙湖》此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语言风趣,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思想乐观开朗的一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游沙湖》原文宋代: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
就去他那里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
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
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
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
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注释游兰溪:选自《东坡志林》。
本篇一作《游沙湖》。
游兰溪,游览兰溪。
兰溪,在今湖北省浠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
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
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相:察看。
庞安常:人名,字时安,当时名医。
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
[古诗文阅读]苏轼《游沙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游沙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古诗文阅读]苏轼《游沙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轼《游沙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 九象, 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
世代从医,颇有名气。
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①因往相( )田 ②书( )不数字 ③辄( )深了人意。
④余戏( )之曰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 ⑥是日剧饮( )而归。
19、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参考答案: 19、(2分)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游沙湖》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 写自己的? 异 和庞安常进行类比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 ,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拥有相同 的境遇。
1、庞安常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都是一代异人。
第二部分写游沙湖,写游玩沙湖的内容为什么写得 那么少?
• 看题目《游沙湖》,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 品,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如《游褒禅山记》。
a 篇幅短小 c没有大段议论
b并没有以记游为主 d以诗总文,韵散结合, 相得益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书( 写 ) 余戏之曰 戏( 调笑,逗趣 )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以( 用 ) 是日剧饮而归 是日( 当 天 )
第二部分的重点是进一步抒发第一部分已经抒发 的感情,使自己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的 人生情怀表现得更加充分。
第二部分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的作用是 什么?
1、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乐府· 相和歌 辞·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 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 ;苏轼认为过去的 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老夫聊发少 年狂)。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 理,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对高尚精神境 界的追求。
这篇短文从题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体是什么?
• 游记。本篇一作《游兰溪》。兰溪, 在湖北省蕲水县东,苏轼于宋神宗元 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游兰溪 是元丰五年(1083)三月事。文章记 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 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 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苏轼《游沙湖》解析
苏轼《游沙湖》解析倪大凤;张艳;姜娜【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60-62)【作者】倪大凤;张艳;姜娜【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市第二中学;湖北鄂州市第二中学;湖北鄂州市第二中学【正文语种】中文噫——“异”!一个常见的字,他却赋予非凡的意义,一个常用的字,他却用得不寻常,人异,事异,景异,技异,委实奇异!小品文第一段写“异人”。
安常颖悟过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通古今。
及长耳聋,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
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
求医者“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我却能“以手为口”,传达心声。
我俩“皆一时异人也”!这个“异”字,看似平凡,其意洵异。
稍事涵咏,令人玩味不已!安常医术高超,大名远播,却只能屈居乡野。
也许常人为之抱怨怒詈,但这位异人却能安之如常。
作者写安常之异,实乃衬托自身之异。
苏轼之异何在?异于孤标独仪的外貌。
他额高脸长,一副络腮胡,茂密蓬乱,以致遮住了嘴巴跟耳朵。
苏小妹曾写诗打趣:“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长相上,上天已为他烙上了遗世独立的标记。
异于出类拔萃的才能。
苏轼21岁出蜀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考试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只缘主考官欧公误以为是其弟子曾巩的文章。
为避闲谈,将文章命为第二名。
这对苏轼而言,虽然有些委屈,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诵的佳话。
异于超凡脱俗的禀性。
同李白相比,他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隐忍平和;和杜甫相比,他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豁达乐观。
一方面,对为官提拔与就职,他是淡泊随缘的。
苏轼凭借天才的文思与妙笔,征服了大宋。
他有声望,受人爱戴,再加上他与皇家过从甚密,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宋神宗的母亲)佩服他的学问人品。
他到达京都仅八个月内,朝廷便将他擢升三次(由七级上升,经过第六级跳到第四级,止于第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
苏轼的绝妙小品文《游沙湖》你读懂了吗?
苏轼的绝妙小品文《游沙湖》你读懂了吗?苏轼,可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葩,虽不能一口断定说是后无来者,但是前无古人却是毋容置疑的。
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对其所能涉足的艺术领域他都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艺术高度!诗,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七人人并称,身列“唐宋八大家”!书法,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绘画,擅长画墨竹,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苏轼用他的高超才华和艺术成就,完美的诠释了“艺术在最高的境界是相通的,是可以举一反三,相互成就的”道理。
这种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只可仰望,难以超越。
下面我就来给大解析他的一篇绝妙小品——《游沙湖》,如有唐突不妥穿凿附会之处,还望见谅,付之一笑可矣!《游沙湖》很短,我在这里录入全文,是为了读者理解和阅读的方便,当不会有凑字数之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全文不足200字,却错落有致,文意跌宕,耐人寻味,有尺幅千里之妙。
妙处一:打破游记定格,气息鲜活。
中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大都以游踪为线索,或移步换景,或定点观景,触景而情理生,融情而景鲜活,体现出景情理的融合。
在“记游”的基础上加以生发——即先写游(景),后写感(情或理),此之谓游记散文的定格。
而苏轼的游沙湖则先叙事记人,再记游抒情,可谓是别开生面,打破常规的写法了。
那么苏轼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们根据文章的记述,先来理顺苏轼游沙湖的一系列行踪,大致就可以明白其中的一个缘由。
苏轼《游沙湖》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词。
苏轼
翻译全文
•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 标注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
文本阅读的三个层次
• 显性的第一个层次:按时间、空间顺序, 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 言谈的过程。
• 隐性的第二个层次:作者潜在的“意脉” 变化、流动的过程。
• 更加隐秘的第三层次:文体形式的规范性 和开放性,及文体的流派风格。
“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 辄不自胜。”
“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 其术大类骧(名医,蜀人单骧),而加之以针术绝 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骧、 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 过人也。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 针而愈,聊为记之”。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游沙湖》阅读题及答案
《游沙湖》阅读题及答案
《游沙湖》阅读题及答案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
世代从医,颇有名气。
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①因往相()田②书()不数字③辄()深了人意。
④余戏()之曰⑤谁道人生无再少()?⑥是日剧饮()而归。
19、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2分)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 出这首《定风波》来。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了,求 医遇一“异人”并结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游沙湖》一文。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 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 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 生易老(老来无用啊)。
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不要在年老的时候唱起黄鸡催晓 的歌,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反其意而用之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情绪消沉低落 。
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 少年时代。
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
艺术手法:用典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 沙 湖
苏 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政治:欧阳修赏识,官至大理评事;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后来 又遭遇乌台诗案;
艺术成就
(1)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声》《念奴娇·赤壁怀古》
达观幽默,寓慨于谐——苏轼《游沙湖》评析
达观幽默,寓慨于谐——苏轼《游沙湖》评析《东坡志林》中的《游沙湖》,是一篇很出色的文学随笔: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了解苏轼身世的人,对于“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的黄州,不会感到生疏。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岗县),谪居四年多。
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苏轼惊魂稍定,广交乡野父老,“蓑衣■笠,被荡于东坡之上” (《东坡志林》卷四《卜居》),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求疗”庞安常,游沙湖,写下了这篇作品。
这是一篇记游随笔,也就是兼有随笔和游记两种特色的散文。
文章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
接下去写人。
这个人名叫庞安常(字安时),是位名医,有多种医学著作传世。
《东坡志林》卷三《技术》一节中两处提到他,一谓“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
”一谓“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名医,蜀人单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
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
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也耶?骧、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
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
弦对庞安常的为人和医术是极为赞赏的。
宋代杂记见闻的随笔很多,往往写得杂沓堆砌。
苏轼的随笔却别开生面。
以记人而论,不是罗列平生事迹,常常是选取一二典型事例点化成文。
作为文学随笔,在《游沙湖》中,作者没有写庞安常“不以贿谢为急”的人品和“愈人之病”的高招,只写了他俩分别“以手为口”和“以眼为耳”的“异人”特征。
游沙湖 (2)
导入
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 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 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 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 大夫的惯例,所王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 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 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 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 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同年,苏 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这篇《游沙湖》,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 却善于抓住他的特点,选取一二典型事例点化成文,只 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
• 遇到的一个人就是庞安常,对于庞安常,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 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 字,辄深了人意。”
•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 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虽聋而颖悟绝人?
三维目标
1 知识能力:字词过关,理解文意 2 过程与方法:点拨发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 重点难点 1 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 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苏轼《游沙湖》全文翻译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当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
”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注释:1.相:察看2.庞安常:人名3.颖悟:聪颖,有悟性4.戏:开玩笑5.辄:就6.异人:奇异的人7.甘:甜8.萧萧:风雨声9.子规:杜鹃鸟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游沙湖》教学思反思
《游沙湖》教学思反思《游沙湖》教学思反思《游沙湖》教学思反思古文教学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线,落实字词,而我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因此,在第一个教学班上本文时我是这样上的: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接着串讲全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相、颖、绝、异等词的含义,以及文中重要文言现象。
最后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
希望通过我细致的讲解,学生能收获更多,一堂课看上去井然有序的完成了,但,课后小测验时,却发现结果十分不理想。
我很困惑,这些内容我都讲到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会做呢?其实,我的学生只是根据我的预设来学习所谓的重点、难点。
而对学生实实在在的重点、难点,我却忽视了。
作为语文教学,一堂课无外乎教学讲练四个环节,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明白了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可临到教学时,又时常忘记,练少讲多,学生已经懂了的,我可能反复在强调,而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我又放过了。
结果是“练不够讲不到位”。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第二个教学班上课前,对教学设计做了改进。
让学生参与进来。
老师的问题除了预设外,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处理。
在这堂课中,我尽力做好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以一个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老师的讲控制在20分钟以内,起初我有些担心,害怕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
同学们在正音朗读环节,提出的“相”字的读音,在解析文本环节,提出的“因”字的理解,以及提出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是不是倒装句的问题,不仅涵盖了我要讲解的知识,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提出了新的教学问题。
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有了收获。
这堂课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非要说特点的话,那就是:老师不是教给学生要教的,而是教给学生想学的!另外,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中,板书是十分重要的。
它应该是作者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统一。
因此,本堂课的板书,尽量采用学生的归纳,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
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苏轼《游沙湖》全文翻译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当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
”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注释:1.相:察看2.庞安常:人名3。
颖悟:聪颖,有悟性4.戏:开玩笑5.辄:就6.异人:奇异的人7.甘:甜8。
萧萧:风雨声9.子规:杜鹃鸟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
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
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资料补充—乌台诗案
•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 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 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 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 下,御史台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 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 字狱“乌台诗案”。 •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 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 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 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
• • • •
3、特殊句式 ( 判断句 )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②予买田其间 ( 省略句 ) ③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判断句 )
• 4、句意探究 •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 了人意。”选择下面哪句翻译最准确。 ③ • ①安常虽然是聋子,但是聪明悟性高过常人,可以在纸 上作画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深解别人的意思。 • ②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用纸给 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 ③安常虽然耳朵聋,但聪明过人,别人在纸上给安常写 字,写不上几个字,安常就能懂得别人的意思”。
; 。 。 。
• 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2、朗诵全文
•
•
• • •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 xiàn 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 g 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 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难。”是日剧饮而归。 相:xià ng,①观察、看。相马、相亲。 ②宰相; ③帮助,“无物以相”。
• 探究问题2: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三、读人——探究领悟,了解苏轼
• • 探究问题1: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 时之异人也。” • 苏轼为什么说他俩皆“异人”?从中可以看出 苏轼的什么性格和情感?
• • • • • • • (1)异的原因: 安常:“以眼为耳”,是一个救死扶伤针术绝人的“名医”; 一异 苏轼:“以手为口”,是一个满腹才华壮志报国的“相才”。 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 苏轼:诗文绝世,却贬居僻远,流放而成罪人。 二异 (2)性格与情感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豁达、悲愤无奈
二、读文——再读课文,梳理知识
• • • • • • • • • • 1、词语释义 ①因往相田,得疾: 因为 左右 ②二里许: 但是,表转折 ③善医而聋: 但是,表转折 ④而颖悟绝人: 不译,表顺承 ⑤剧饮而归:
2、词类活用 (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① 庞安常善医而聋 ②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③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 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资料补充—《洗儿》诗
• 洗儿 (苏轼)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惟愿此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此诗为元丰六年即到黄州的第二年,其妾朝云生子苏遁 而作的洗儿诗) • 这首诗似乎包含这样的意思:人再聪明,如果生不逢时, 倒不如作一个“以手为口”的哑巴和“以眼为耳”的聋子, 或者干脆作一个“愚且鲁”的傻子为好。戏笑与自我嘲弄 中暗含着深深的悲愤读人
一、读文——预习检查,初晓文意 • 1、名句回顾:
• • • • • • • • ①《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 。 ③《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④《题西林壁》: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 , 。
赤壁赋(苏轼)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 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 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 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