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四小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短文两篇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读“豫、桩、砸、怖、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了解“爱”的真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准备:收集亲情故事.
教学课时: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

2.解释课题,“摆渡”就是用船载人或者物品过河。

3。

学生质疑,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段。

2。

自读感悟,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3。

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当时的情境。

4.表情朗读。

5。

交流讨论.
6。

表情朗读,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读课文结尾,你有何想法?
2。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或事?你有何启迪?
五、课堂小结
课文告诉我们,只有大家都主动无私地帮助他人,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关心他人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9·11”事件导入新课。

2。

出示课题。

3。

学生读课题,想象情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体会人物话语包含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至爱真情的故事.
2.写读后感
五、课堂小结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这种超出世俗与金钱的至真感情和人间至爱亲情的体验,让我们在行动中去表达这种感情吧!
板书:
7。

短文两篇
深夜摆渡
石根帮助大夫
救人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妈妈,我爱你!
真爱无价
课后记:这两个故事感人至深,在教学《深夜摆渡》时,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让学生的感悟不只是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在实际生活里.
第一部分每课知识要点
《草原》
1.内容和中心
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2.注意读音
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
3。

重点句子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结合注释及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6.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结合注释及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难点
1。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2.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学前班开始就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一)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一)自由读诗,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探究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间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从事。

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荫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

诗歌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四)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六)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乡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的美好生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七、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耘田辛勤劳动
夜绩麻(赞美)
学种瓜天真可爱
(喜爱)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直面经典,反复诵读
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因此我设计了问题:你学过哪些描写农村的诗?引导孩子说农村,领略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过渡到范成大看到的农村是个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指导学生读诗,围绕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看插图的方式读懂诗的意思,从而再读诗,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二、品出诗味,想象诗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世
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范成大这首诗只是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画面,犹如刚刚揭开农村画卷的一个小角,我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卷看去,那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农村田园连环画,甚至是连续剧。

三、学以致用,多元表达
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个性的表达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通过“耘田”的亲身体会,充分的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能够创造性地改写诗句.达到快乐语文,快乐成长.正如诗人所看到了“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中有玩耍愉悦,玩中又有学长进。

希望这些诗的语言能够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扎根、发芽、成长,就如同这季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能腻得流出水来.
第二单元 7 猴王出世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地()抓()耳()拱()无()
()头()颈日()月()喜()自())
二、形近字组词.
猴()阴( )碣()楷()
候()阳()喝( )皆()
河()碗()蜿()违()
呵()豌()婉()苇( )
三、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说法。

1。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
..傲来国。

()
2.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
..花果山。

()
3.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

()
4.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
....,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5。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
6。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

()
7.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
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

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2.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

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3。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4.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5.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1)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

(2)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3)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连一连,组成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参考答案:
一、天造地设抓耳挠腮拱伏无违伸头缩颈日精月华喜不自胜
二、猴子阴天石碣楷书河水饭碗蜿蜒违背
时候太阳喝水尽皆呵呵豌豆婉转芦苇
三、1.名字叫做。

2。

叫作。

3。

玩耍。

4。

正赶上无事. 5。

直. 6。

地方。

7.才停下来。

四、1.从画横线的句子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

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

2.“都随我进来,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

“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我们要为建立诚信的社会而奋斗。


4.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5。

(3)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

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

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