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采巷道的变形破坏与控制关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底板 塑性破坏范 围 2不 同位 置 的 跨 采 底 板 巷 道 的 应 力 分 布 特 点 . 按 巷道与上部煤 层 回采空 间的相对位置 , 采形式分 为横跨和纵 跨 跨两种方式 , 底板岩巷 与上部工作面关系一般有 8 种情况 :
。
zs+ 】 c 。
图2跨采巷道 的不同位置
内 的合 理 均 衡 分 布 。 () 2 多束钢绞线对称 张拉 同步性是避免使 梁体不 因受 到偏心力矩 作用 而发生弯 曲扭 转和侧弯 , 不在锚下等部 位产生过大 的附加内力而
3 . 5自动控制整个张拉过程
智 能张拉系统 自动控 制整个张拉过程 , 确保加载速率均匀 , 停顿点 准确 , 持荷时 间得到有效保证 , 同时持荷时如 果应力下降 , 会 自动 系统 补张 , 而确 保 了整个应力 的均匀 、 从 稳定传递 , 保有效 应力达到设计 确 规范要求 , 而这一点正是传统人工张拉最难控制的 。加载速率过大 、 持
跨 采蕾道晌变形破1 与控制关键 而
淮 沪煤 电有 限公 司丁 集煤矿 范雪峰
[ 摘 要] 文介 绍了动 压影 响下底板破坏机理 , 本 以及 不同位 置的跨 采巷道 受工作面回采的应力分布特点 , 并简单概括 了跨采巷道 围
岩 稳 定控 制 的 关键 。
[ 关键词 ] 采巷 道 底板 变形 围岩控制 跨 我 国现阶段煤层底板巷道主要采用跨采 的方式 。跨采 巷道 的空间 位置不 同 , 其破 坏特 征也有 所不 同 , 只有 了解 跨采 巷道 的变形破坏 机 理, 保持跨采巷道 与煤层底板合理垂直距 离和水 平距 离的空间位置 , 按 照跨采对 底板巷道 的影响程度 , 困地 制宜制定符合 实际加 固措施 和维 护手段 , 才能够减少巷 道变形量 , 且有利于生产 系统的简单化 , 并 抑制 煤矿安全隐患 , 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1动压 影响下底板 变形破坏 机理 . 1底板应力传递规律 ) 在丁作 面的推进 过程 中, 底板 会出现与超前 支承压力 的分 布类似 的垂直应力 的集 中区和卸压区。工作面煤壁前方形成随工作面推动而 不断移 动的超前集 中应力 , 应力 集中等值线呈 现出斜 向煤壁前 方的泡 形传递 状态 , 垂直 应力 占主导地 位 ; 回采工作 面后方 的采空 区 , 在 则形 成 应力低于原 始应力 的卸压 带 , 应力等值线 呈现 出斜 向煤 壁后方的泡 形状态 , 板巷道主要受水平应力作用 。随着底板岩层深度 的增加 , 底 应 力集 中系数 和卸 压程度 减小 , 力分布逐步缓和 。 应 2底板破坏特征 ) 根 据散体极 限平衡理论 分析可知 , 在工 作面超前支 承压力的作用 下 , 柱边缘一定范围 内的底板岩体进入塑性变形状态 , 煤 当支 承压力达 到极限载荷 时 , 区岩 体破坏并 向水平方 向上挤压膨胀 , I 推动 Ⅱ、 Ⅲ区 的岩体产生滑移面 , 引起采空 区强烈 的底鼓 。底板岩体 的塑性 区边 界 , 如图 1 示 , 所 由三个区构成 : 主动极 限区 I、 过渡区 Ⅱ以及 被动极 限区 1, 1 h 为底板岩体的极限破坏深度。 I
・-— —
KT H s: —
—
4 20 -— — —
韦 { 矗怠 斗 1
消部分由于梁体 和锚具变形 、 压缩等造成 的预应力损失 。 接缝 2 张拉同步性控制 I 4 在张拉过程中应做到 四个 同步 : 单束钢绞线两 端张拉 同步性 、 多束 钢绞线对称张托同步性 、 张拉过程同步性 、 张拉停顿点同步性 。 () 1单束钢 绞线两端张 托同步性是 为了保证有效 预应力在钢 绞线
纵跨 :
①巷道 l6工作 面跨采期 间 , ,: 巷道受 回采引起 的超前支承 压力影 响, 应力 集 中系数通常 为 25 。跨采后 , .~3 巷道位于采 空区下方 , 且距 离 J部煤层煤柱边缘的水平距离较大 , : 巷道始终处于应力降低区内。 ②巷道 2跨采期 间 , : 巷道 受超前支 承应力影 响 , 跨采后 , 虽位于采 空 区下方 , 由于与煤 柱边缘之间水平距离过小 , 但 故将受到丁作面 I 回 采在煤 柱上引起 的超前支承压力 影响 , 应力增 高系数通常为 1 —1 . , 5 工作面 Ⅱ回采 以后 , 巷道还会长期受到工作面 I, 引起的叠加支承应 I I 力影响 , T作面 Ⅱ采动期 间应力集 中系数上升至 3~4 。 ⑧ 巷道 3 : 面 I回采期 间 , 工作 巷道 受回采引起 的超前支 承压力和 侧 向支 承应力 的影 响 , 力集 中系数通 常为2~3 应 。工作 面 Ⅱ回采 以后 , 巷道将 长期受到1 作 面 I, 二 Ⅱ引起的支承压力 的叠 加影响 , 应力集 中系 数可达 4~5 。 ④ 巷道 4T作 面 I回采期 间 , 道也长期受 到回采 引起 的超前支 : 巷 承应力 影响 , 与巷道 3 比, 受的影 响要 小一些 , 但 相 所 应力集 中系数通 常小 于2 T作 面 Ⅱ在 巷道上方跨采 过程 中 , 。_ 巷道受 到工作 面 Ⅱ回采 引
荷时间不够是传统人工张拉的通病 , 应力下降补张更是遥不可及 , 再加 上人 工操 作 的误差等 因素 , 使整个 张拉 过程处于极不 稳定和不可控制 的状态。 36数据记录真实可靠 , . 张拉过程可溯源回放 智能 张拉数据无线传 输 , 张拉应力 、 延伸量及误差率 自动计算 、 记 录 、 印 , 保原 始数 据的真 实可 靠性 , 打 确 规避 了人 工填写 数据 造假之 虞 。整个张拉过程可溯源 回放 、 便于历史查询 、 责任追究 和存档 。 37具有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功能 . 智能张拉 系统设 置了多道加 强质量 管理功 能。必须经 由施 工单位 申请 , 监理审批 , 方可启动张拉 程序 , 有效保证施 工监督管理程序 的实 施 到位 。 3 张拉效率显著提高 . 8 智能张拉系统一人控制电脑 、 一键完成张拉 ; 统人工张拉要二人 传 操 作油泵 , 二人同时测量延伸量并记录 , 智能张拉系统可节省三个人的 人力成本 , 效益显著 。 39安全性得 到有效保证 . 智能张拉系统的整个过程有计算机控制 、 无线传输 , 操作人员远离 了张拉锚头危 险区域 , 确保 了人身安全 ; 而传统人工 张拉在测量延伸量 时必须靠近张拉千斤顶端部 , 增加 了不安全 的隐患 。 31 . 0实现远程监控 智 能张拉系统可 以实现远程传输 , 远离现场 的监理 、 使 业主 、 建设 单位及 主管部 门能实现监 管现场 张拉实况 , 加强控制管理 , 而传统 人丁 张拉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 4结 束 语 . 智 能预应力张拉 系统在预应 力桥 梁施工 中的应用 , 有效规范 了张 拉施工 , 保证 了梁体 的张拉质量 , 真正做到 了张拉质量管理 的“ 实时跟 踪、 智能控制 、 及时纠错 ” 为预应力桥梁施工质 量提供精确 、 , 量化 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