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05T06:37:16.5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6期作者:陈定辉王磊
[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
陈定辉1 王磊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为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必须彻底贯彻生态建设理念,使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内容。
不同社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积极响应生态建设的基本理念,遵循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
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影响下,建筑工程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与方式,科学合理地引入现代节能技术,进一步降低工程材料和能源消耗,充分体现生态建筑的理念,确保其能实现更加优质的建设效果。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建筑观引入建筑设计中,从而大大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就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处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深入渗透建筑设计领域的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建筑学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建筑领域前进发展的新指导。
将生态建筑理念引进建筑设计中,可实现建筑施工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省,缓释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压力,为城市居民带去更为舒适、美丽、安全的生活环境。
1生态策略的意义
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1)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
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
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2)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由此引发的“城市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生态建筑成功融入了自然环境的部分形态,如栽种大量的自然植被,不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且可以为使人们神清气爽。
相关研究表明,生态自然景观具有调节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绿色植被在调节人类心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有助于环境保护。
在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将生态策略顺利融入建筑设计中,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入原则
2.1节约资源原则
在建筑领域的发展阶段,所使用的资源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需要优化前期设计内容和后期的施工技术,以有效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
2.2实事求是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的概念时,设计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纵观全局,适度且科学地将建筑设计与生态策略相融合,不能过度且刻意地追求生态策略的应用,也不能只顾追求生态策略的应用而忽视现实。
2.3环境保护原则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保护自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多数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忽视生态建筑观,导致生态建设仅存于表面。
因此,生态建筑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不仅要降低实际施工阶段中对周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且要确保生态建筑观能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有效结合在一起。
3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方式
3.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好的建筑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因此,想要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协调一致,就应在建筑设计初始阶段充分调查与了解建筑周围的人文及自然环境,根据调查结果科学利用建筑场地条件,遵循节约与保护资源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建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环境,要尽可能降低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选择绿植时,设计人员应重视绿植对环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尽可能选用本地植物,降低因盲目引入而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
3.2优化设计空间结构体系
随着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空间结构设计阶段必须重视生态建筑观,稳定地控制气候条件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例如,为了降低电力资源消耗,必须采用南北朝向的房屋结构,这样既能提高自然光的利用率,又能保证良好的采光效果。
但建筑物的外部结构设计会影响采光效果,有些墙体还会直接遮挡建筑物的光源,这就需要做好采光设计工作。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并对各种余能进行回收利用,使生态效益最大化。
同时,在空间结构体系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能源消耗,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根据当地的风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的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性能,在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建筑物居住的舒适度,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3.3方案设计因地制宜
生态策略在环境生态价值的应用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重视生态价值的同时也追求设计方案的个性化,以免造成设计方案的雷同。
在建筑生态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充分调动其想象力,本着科学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利用高新技术,结合当地地理优势与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合理把控设计尺度,使得最终的建筑物符合当地特色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窑洞的设计就是结合黄土高原的资源与环境产生的,这种设计完全符合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3.4循环节能设计
循环节能作为建筑践行生态建筑学的关键一环,需得到设计人员重点聚焦。
具体内容有:一是废物正当利用。
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建
设、运行综合现况,推出系列废物利用的可行性方案,将建筑施工中衍生出的废物垃圾加以合理回收、二次利用,以节能循环新体系的完整创建实现施工垃圾的高质处理,并将可用的垃圾建材再次回用于建筑工程修建中;二是能源稳定循环。
为完成建筑资源能源的良性循环,设计人员可在健全构建水循环体系的前提下,灵活活用太阳能、风能、光能等新一代清洁能源,贯彻现代化建筑领域节能循环新主张。
例如在建筑顶层增设太阳能设施,通过自然太阳能能量的合理运用,向建筑内部源源不断的供应热量,突出建筑取暖保温。
3.5选择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生态建筑观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全面提高生态建筑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在后续建筑施工阶段,为进一步突出生态建筑观,设计人员应全面拓展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选择范围。
例如,在选择建筑门窗部位的施工材料时,尽量选用塑钢门窗等保温性能较好的门窗材料,塑钢门窗能大幅度降低室内热量与室外热量的交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使建筑物在冬季环境下仍能持续供暖。
同时,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对水资源的消耗,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雨水收集器收集雨水,经过有效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绿化带,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确保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遵守节约资源、实事求是、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建筑设计,强化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注重生态化与节能化技术的应用,为生态策略更好地融入建筑设计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国明.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1(14):74-76.
[2]杨文英.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散装水泥,2021(2):118-119.
[3]郑鹭龙.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产业科技创新,2020,2(24):55-56.
[4]江培福.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17):159-160.
[5]魏广林.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0(7):106.
[6]杨远峰.生态性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