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青少年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B
01/2018
交流平台/案例 反思
◆乌兰察布市群艺馆 熊 新 田小丁
论对青少年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报告中“文化自信”的提出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刻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对中国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念。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历经千年的浸润,最终成为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相连的符号,它与我们国家的、民族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自然就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中开展普及教育也就彰显了它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发扬书法艺术,建立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书法的发展历史非常的久远,它的出现与汉字的诞生一样早,最初的书法教育体现为“口口相传”或“师学”的模式,没有普及的教育含义,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兴“私学”,他将书法教习列入“六艺”成为必修课业。

书法伴随着千百代学子寒窗苦练,始终不渝,传承至今。

官学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始于汉代,盛于唐朝,唐代书法教育开始进入普及型的规范时期,书法成为典范,成为一种法则,一项科举考试的必备科目。

延续到二十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最终因封建社会制度的终结和书写工具的革新而逐渐衰退。

民国初期,新的一代以钢笔字为荣耀,新文化运动认为,国家的落后、屈辱同繁杂的汉字系统有关,提倡“拼音汉字”,书法教育同样不能幸免,当时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到了根本否定的地步,书法教育也就悄无声息地没有了独立的地位。

虽然书法教育在普及的形式下衰退,但毛笔书法艺术仍在艺术界、学界、政界等高层享有很高的地位,如毛泽东、孙中山、齐白石、鲁迅等的书法艺术,在当时还是受到很高的推崇。

到了现代,随着书写工具的革新和“微机时代”的来临,书法教育成为了教育上的一个空白和文化的一种“奢侈”。

“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的时期、新的精神引领下,首先要建立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

书法艺术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之魂。

要得以传承和发扬非得从青少年普及教育入手。

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能深刻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和自主探究,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从而激发了爱国热情。

唯有从青少年入手普及书法教育,才是书法传承和发扬的根本,才是我们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基石。

二、增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健康身心,培育美好的社会大环境
青少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书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书法的书写过程中,书写姿势的要求也很严格。

初学,坐姿是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古人云,“书写须‘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头正”和“肩平”是“身正”的具体化,“臂开”有“含胸拔背”之意,“足安”是两脚自然并拢平放,轻轻踏地。

双脚看似与写字无关,古人的真实用意则是“心静”,足不安则心不静,心静下来才能进入书写状态。

青少年运用正确的书写姿势来书写,长此以往会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书法又是一门旨在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素质教育课程。

书法创作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最先进的文字种类之一,首先学习书法要了解汉字的结构,汉字点画,笔画的书写方法,还有结字的方法乃至通篇的布局、书体的问题等等。

青少年时期书法教育最为必要,比如,通过书写对汉字的内涵有了了解,对文学、历史、诗词方面的学习有深入的认识。

有了书法的基础后,所学的内容涉猎极广,诸如文字学、碑帖、刻石和墨迹、名家鉴赏以及文学、哲学、美学、品德修养等。

书法造诣越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也就越强。

同时书法可以交流情谊,抒发情怀,寄托情感。

书法之美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书法艺术表面上看是塑
摘 要: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更确切地说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

青少年学习书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

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习书法,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培养了其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刻苦自觉的学习能力,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自信、道德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宏观上讲,对整个社会整体的文化自信,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发扬;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121-02
122
B
01/2018
案例 反思/交流平台
造汉字形体的美,但其精神的内涵是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审美思想、艺术思想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书写者的道德品行、知识阅历等方面的真实写照。

青少年书法教育是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来体悟到那种深刻的、内在的书法精神,培养了审美能力,锻炼意志和毅力,增进了交往,增强了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保证了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水平,才能创建高度的文化自信、美好的社会大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新的时期来临,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要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发展的基石,青少年书法教育普及是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之精华,从历史走向未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激发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爱国情怀。

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要从青少年做起,通过普及书法教育,让全社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为创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担负起文化繁荣、民族复兴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向晓东.浅议小学书法课与写字课的异同[J].新课程,2014,(3).
[2]姜海龙,孙艳艳.浅议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3]郑真.浅谈书法课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4]仲旭晴.浅谈如何上好中小学书法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5]赖睿.书法课不唯练写字 中小学呼唤好教材[J].共产党员,2014,(20).
[6]田永丰.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书法修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7]林东统.试探书法课互动式教学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
◆辽宁师范大学 王亭予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奖励加工的特点
从桑代克的效果律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奖励在塑造行为方面的巨大力量。

在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与塑造中,强化训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动机研究尚无统一结论。

社交动机理论认为,孤独症儿童对社交奖励加工存在缺陷,也就是说社交奖励无法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动机。

但是,部分神经影像学证据却表明孤独症儿童存在一般性动机缺陷,也就是说无论社交还是非社交奖励都无法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动机,尽管大部分行为学研究表明奖励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梳理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加工机制,有助于临床上为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塑造与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一、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自闭症,表现为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严重受损, 以及存在重复、刻板的兴趣、行为或动作异常的神经发育障碍。

二、奖励(一)奖励的概述
一般来说,奖励被定义为促使个体愿意为之努力的刺激和个体想要避免的惩罚。

自从上个世纪行为主义提出奖励这个概念,它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中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奖励提高了被奖励行为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

因此,奖励与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提供奖励可以促使个体积极追求特定刺激,即使其本来无意从事该活动。

奖励分为初级和次级奖励。

初级奖励由满足个体直接需要、对个体产生积极作用的奖励物组成,大部分初级奖励具有生理学意义,例如,食物、饮料、性等。

而次级奖励物没有直接的价值,但是需要个体意识到接受这种奖励有积极的结果。

这种奖励可能是金钱、代币、某种社会认可等。

在孤独症奖励加工的研究中,一般将奖励类型划分为非社交奖励(金钱、食物等物质奖励)和社交奖励(口头表扬、微笑赞许等),从而比较孤独症对社交奖励与非社交奖励的加工。

奖励的加工可以分为奖励预期与奖励满足阶段,不同阶段的奖励加工诱发不同脑区的活动。

奖励预期激活腹内侧纹状体脑区的活动,而奖励满足阶段则激活腹内侧额叶皮质。

摘 要:奖励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化手段,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与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孤独症儿童的奖励动机是否完好尚无统一结论。

本文回顾了孤独症儿童奖励加工的行为学与神经影像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对将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奖励动机;奖励加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2B-012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