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
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
霾就不同了。
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
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
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
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
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
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2013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
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
前人对霾的认识,
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
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
因为空中满是尘土,所以刘熙说霾的天象是“晦”,天色像物
体被蒙上了尘土一样昏暗。
《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
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可见,满天尘土的“霾”,
与雾不同,可以持续多日,甚至长达一个月。
《元史》也有至元六年(1340)腊
月“风霾蔽都城数日”的记载。
“霾”字从结构上说,是“从雨狸声”。
义符是“雨”,说明是一种天象无疑。
只是为何
要叫“霾”?表声的“狸”是否也有什么特殊含义?
《字汇补·雨部》说:“霾,与埋通,瘞(yì,掩埋)也。
”“霾”之尘土蔽物,有似掩埋,所以古籍多有借作“埋”的,如《楚辞·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之“霾”。
“霾”
与“埋”是可以互相通用的。
“狸”现在的读音是lí,是“狸”的异体字,指一种野猫。
原来的读音为mái。
原来,表示掩埋义的汉字,最初并非“埋”,而是“狸”。
据说,“狸”之有“埋”义,是因为野猫善于藏伏的缘故。
后来,又另造“埋”字,于是“狸于草中”就变为“埋于土中”,“埋”也由此替代了“狸”,而成为表掩埋义的规范字。
就“霾”字而言,之所以借“狸”表声,恐怕也是因为“狸”原有的掩埋义,与“雨尘”义
相近的缘故吧。
(选自2014年第7期《咬文嚼字》,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霾是一种天象,它不仅毫无美感,而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
B.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的问题,由此可见,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的身体健康。
C.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霾的这些称号与霾给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
D.“雾霾”是个新词,在以前的词典中见不到它。
但“雾霾”近来频繁兼职报端,并在2013年成为年度热词。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雾与霾虽然同是自然天象,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雾柔美朦胧神秘而霾没有雾的这种美感。
B.热词“雾霾”与旧词“霾雾”,虽然只有次序的颠倒,但词义重心却因此起了较大的变化。
C.“霾雾”是“夹杂有尘的霾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成了“霾”。
D.“霾”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的记载。
这说明“霾”在商代就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了。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雅》《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它们对“霾”的释义几乎是一样的。
B.《晋书·艺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这句话意思是说,“霾”尽管持续时间长短不同,但尘土中夹杂着未能湿透衣服的小雨。
C.“霾”是个形声字,义符为“雨”,说明是一种天象,声符为“狸”,说明“霾”的读音。
D.“霾”借“狸”表声,除了取其声音外,也可能是因为“狸”有掩埋义,与“雨尘”义相近的缘故。
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洞庭湖边的岳阳仓田村,据传是嫦娥的故乡。
《嫦娥赋》作者、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从“地名说”“神话说”“歌谣说”三个角度以较为雄辩的论据旁征博引,考证出“嫦娥故乡在岳阳仓田村”。
这里迄今仍有“嫦娥故里”的大型雕像,而此处与后羿湾相距不过数公里。
( )。
相传嫦娥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羿之妻,其美貌非凡。
据说“嫦娥”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作为“三界第一美女”的嫦娥,在历史上有其已是不争的事实。
嫦娥的故乡在哪里?人们。
说岳阳是嫦娥的故乡,有一个现象极其神秘,可辅证之,便是当地女孩很
多都以“娥”字命名,有些姐妹仨均为同一“娥”字。
仰望月亮里嫦娥在洗澡、吃饭、
劳作等想象,更是当地孩童儿时的猜想。
甚至可以说,嫦娥是当地孩子们的第
一个神仙,是当地人心中真正的女神。
由于嫦娥奔月成仙后日夜思念和悔恨,使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心形的一处湖泊。
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心湖也成为中国著名的爱情圣地和亲人团圆相聚之所。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至今后羿武馆、嫦娥花园仍在后羿湾边,记录了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
日子。
B.在后羿湾边,至今仍有后羿武馆、嫦娥花园,记录了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
活的日子。
C.至今后羿武馆、嫦娥花园仍在后羿湾边,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子被
记录下来。
D.在后羿湾边,至今仍有后羿武馆、嫦娥花园,嫦娥奔月前与后羿幸福生活的日
子被记录下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原形众说纷纭夸夸其谈深信不疑
B.原型各执一词津津乐道毋庸置疑
C.原型众说纷纭津津乐道深信不疑
D.原形各执一词夸夸其谈毋庸置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奔月成仙后,由于日夜思念和悔恨,使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一处心形
的湖泊,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B.由于嫦娥奔月成仙后日夜思念和悔恨,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心形的一处湖泊,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C.在嫦娥奔月成仙后,由于日夜思念和悔恨,使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心形的
一处湖泊,这便是有名的“心湖”。
D.由于嫦娥奔月成仙后日夜思念和悔恨,眼泪滴落在人间,幻化成一处心形的湖泊,这便是有名的“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