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45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4-5单元,
含解析)配套测评浙科版 "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四)
[考查范围:第四单元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图D4­1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图D4­1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B.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形成RNA
C.着丝粒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4.图D4­2是一个二倍体植物(2N=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示意图。

其中表示正确的图示是( )
图D4­2
5.图D4­3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D4­3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6.下图①表示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从细胞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取出若干个细胞,测定出的每个细胞的DNA含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D4­4
A.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图②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B.该种细胞可能为某动物的神经细胞
C.图②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D.图②中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①中细胞周期的S期
7.图D4­5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图D4­5
A.在ab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
B.出现cd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
C.该细胞中,在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D.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cd段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非常活跃
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9.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10.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衰老细胞的染色质固缩,细胞核体积减小
11.图D4­6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阶段的细胞,a、b表示发育变化的模式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D4­6
①a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②乙细胞不同的基因重组导致b过程产生不同的细胞③上皮细胞与甲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能力高低应该相同④b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2.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如图D4­7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图D4­7
(1)图中的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__阶段。

(2)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

用秋水仙素处理,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

(3)请用坐标图画出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4.(16分)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

图甲中A:细胞核开始被标记;B: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C:细胞X 着丝粒开始分裂;D: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F: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G: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试回答:
甲乙
图D4­8
(1)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h。

图中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用图中字母表示)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2)图乙所示分裂状态位于图甲的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期的前段,细胞内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当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可能有以下三种变化:
①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②暂停分裂,但保留分裂能力;
③停止分裂,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

以上几种特殊细胞的分裂属于哪一类型?(填序号)癌细胞______;效应B细胞________。

造成③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图D4­9中,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曲线,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分裂时期的图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D4­9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阶段。

(2)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阶段。

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3)在图a~e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________,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细胞核中含放射性DNA占总DNA的________%。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五)
[考查范围:第五单元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双亲中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
A.25%或30% B.50%或100%
C.75%或100% D.25%或75%
3.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无毛6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
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
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
4.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5.图D5­1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

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图D5­1
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
D.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6.图D5­2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D5­2
A.D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E~I时期细胞中的两倍
B.L时期基因组成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
C.E、M时期,由于遗传物质的解旋,染色体逐渐恢复为染色质
D.在G和I时期,细胞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7.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 b,图D5­3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D5­3
A.该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肯定发生过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8.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9.从下列某种哺乳动物的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肯定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是( )
A.一头直毛雄性与一头卷毛雌性杂交,产生一对后代,其中雌性卷毛,雄性直毛
B.一头长毛雄性与多头短毛雌性杂交,后代3只长毛(一雄二雌)4只短毛(二雄二雌) C.一头黑毛雄性与多头黑毛雌性杂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1∶1,雌性全部黑毛
D.一头蓝眼雄性与一头棕眼雌性杂交,后代全部棕眼雌性
10.蜘蛛脚样趾综合征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图D5­4为该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D5­4
A.该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Ⅲ-1和Ⅲ-5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一定是相同的
C.Ⅲ-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由图可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1.(20分)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B、b 有关。

毛色色素的产生必须有基因 A 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黄色或黑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白色。

基因B 使家鼠毛色呈黑色,而该基因为b 时,家鼠的毛色为黄色。

现将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

请回答:
(1)等位基因A、a 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 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让F1雌雄鼠杂交得到F2,则F2中黄毛雌性家鼠的概率是________,白毛家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现有杂合黑毛雄性家鼠一只,利用测交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请你用遗传图解表示。

图D5­5
(4)经研究发现,在家鼠存在等位基因A、a 的染色体上还有一对控制眼色的基因D、d,如图D5­5所示某家鼠体细胞的1、2 号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的关系图,请分析回答:
①该家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②若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的情况下,该家鼠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12.(20分)市场上销售的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是同一种植物两个不同的品种。

为探究大、小粒花生种子的大小是否是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某兴趣小组对大、小粒花生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小块实验地均分成两份,随机抽取种子公司购买的纯合大、小粒花生种子各20粒分别种在上述两块实验地中。

②收获期分别收集两块地中的大、小粒花生果实。

晒干处理后,随机抽取大、小粒花生种子各30粒,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各自的表格中。

③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单坐标双曲线图,如图D5­6所示。

图D5­6
④求出大、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7 cm和1.18 cm。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中有两处明显的失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图中的数据是经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获得的,则大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比小粒花生种子的平均长度要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粒花生种子中有比小粒花生种子长度短的,小粒花生种子中也有比大粒花生种子长度长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小粒花生种子的大小取决于种子子叶的大小。

观察发现大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浅红色,小粒花生种皮颜色为深红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花生种子大小和种皮颜色的显隐性关系,请你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就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

(提示:花生种子种皮的基因型与当代母本基因型相同)。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四)
1.B [解析] 图中a→b→a是一个细胞周期;a→b是间期,发生DNA的复制,所以DNA 的含量增加一倍,而染色体的数量不变;选择观察材料应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细胞,故选择丁观察。

2.D [解析] 成熟的生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因此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细胞周期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机体内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错误。

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如果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D正确。

3.B [解析]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前期;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和有丝分裂前期; DNA 分子的复制和转录形成 RNA 均可在分裂间期进行,只是转录形成 RNA 还可在其他时期进行。

4.B [解析] 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由题意可知,该植物是二倍体,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有四条染色体;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5.C [解析] ①时期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说明此时细胞内已完成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复制的实质即是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B错误。

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此时核DNA分子数不变,C正确。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6.B [解析] 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连续分裂,没有细胞周期。

7.C [解析] ab段一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表示的是DNA的复制。

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又只含有1个DNA 分子。

bc段每条染色体上始终有2个DNA分子,说明始终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而不是末期,末期时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才开始活跃。

8.D [解析] 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互不相同;红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因此其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脱分化形成的植物愈伤组织细胞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

9.A [解析]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判断方法是必须发育成完整生物体;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即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一定是个体衰老,个体衰老时,细胞普遍衰老。

10.A [解析] 正常的细胞凋亡可以保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如血细胞的凋亡,每天都在发生,A正确;细胞凋亡尽管受环境影响,但仍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B错误;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细胞衰老引起的,白化病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有很大的差别,C错误;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

11.A [解析] DNA复制过程中基因易发生突变;a过程为细胞增殖,间期要进行DNA 的复制,①正确。

导致b过程产生不同细胞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错误。

细胞全能性的高低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成反比;与甲细胞相比,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低,③错误。

b过程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来实现的,④正确。

12.C [解析] 从题干可知癌细胞是未分化状态,与正常分化状态不同,A错误。

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负相关,B错误。

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使之失去癌细胞的特性,C正确。

胚胎细胞属于正常分化,D错误。

13.(1)DNA复制(2)2 4 (3)如图
[解析] (1)DNA含量由2C→4C的变化过程依靠复制实现,所以这些细胞正处于间期的DNA复制阶段。

(2)如果抑制DNA合成,则细胞中DNA不能复制,所以都会停留在2C数量上。

秋水仙素使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导致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3)画坐标图时,注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在细胞周期中,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结束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14.(1)10 AB DE (2)CD 4
(3)①③基因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甲图,AE段包含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和一个间期,共经历13小时,其中AB段为间期,经历时间是3小时,因此一个细胞周期时间大约为13-3=10小时。

AB段、DE段时间内DNA进行复制,DNA分子解螺旋,氢键打开,因此稳定性最低。

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甲中CD期的前段,此时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效应B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是不增殖的细胞。

造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1)b (2)a、c 蛋白质合成减少,转录生成mRNA减少
(3)d 4或8 aaBB或aaBb (4)100
[解析] 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DNA复制的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图乙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均含有一条新复制的DNA 链;图甲a段mRNA含量比较高,此时是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蛋白质,核糖体活跃;c段mRNA 含量比较高,此时是合成细胞的结构蛋白,核糖体活跃;d~e段细胞质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不再转录形成mRNA,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分解。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五)
1.D [解析] 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项错误。

假说内容之一是“性状是由细胞内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摩尔根等人发现的,B项错误。

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可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但不能用正、反交实验,C项错误。

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定律时先对单因子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多因子研究,从而得出实验结论,D项正确。

2.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双亲中一方患病的遗传组合有两种类型:Aa×aa或AA×aa,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为50%或100%。

3.C [解析] 根据后代数据统计,红果∶黄果为3∶1,无毛∶短毛∶长毛为1∶2∶1,可确定红果为显性,无毛和长毛为纯合子,而短毛为杂合子,由出现的比例还可确定亲本为双杂合子,表现为红果短毛,故C错误。

4.A [解析] 由测交结果可以推测,该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两对基因均含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有色(如A_B_),其余基因型则表现为无色。

所以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测交,后代中有色 (AaBb)与无色(Aabb、aaBb、aabb)的比例为1∶3。

所以测交后
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5.B [解析] 细胞②为初级精母细胞,有n对同源染色体,2n条染色体,核DNA数目为4a,B正确;细胞①、③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因此细胞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①和③中均无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③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C错误;细胞①中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目为4a,D错误。

6.C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该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D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该物种的两倍,其染色体组数目是E~I时期(有丝分裂的末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两倍,A正确。

L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内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来自同一染色体的复制,因而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组成相同,可能如B项所述,B正确。

E时期为有丝分裂末期,M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解旋恢复为染色质,而不是遗传物质解旋,C错误。

G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可遗传的变异,I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7.D [解析] 由该生物的基因型可知,该细胞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由于该细胞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其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重组,B项错误;该细胞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的话,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 的细胞,D项正确。

8.C [解析]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都可自由组合。

9.C [解析]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后代表现往往与性别相关联。

A、D项,一对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所以不能准确做出判断;B 项相当于测交,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长毛∶短毛=1∶1的现象,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C项,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杂交后代表现出雌性全部黑毛,而雄性黑毛∶白毛=1∶1的现象,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所以能判断基因的位置。

10. C [解析] 由Ⅱ中父母患病生出Ⅲ-2不患病的女儿,可知该遗传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A项错误;由系谱图可知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 Ⅲ-5的基因型为Aa,所以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项,Ⅲ-5的基因型为Aa与正常男性aa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项,在系谱图中不能确定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随机调查。

11.(1)常X (2)AAX b X b3/16 4
(3)如图(注意标明符号、亲本表现型、基因型、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4)①AaDdX B X B②2
[解析] (1)由题干信息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