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勤提问;合作学习
一、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过去,我们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习惯让他们熟记概念、公式,做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以为“见多识广”,题型练习得越多,考试的时候就越熟悉,越轻松,当然成绩也就越好。
可事实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如果我们现在只让他们学了应付考试,他们就会觉得很无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能力就可以陪伴他们一生。
比如说数学运算,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永远离不开的;还有数据分析,我们也常常用到。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去超市里购物,我们想到买到价格便宜洗涤剂,也要将自己先前收集来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某种品牌的洗涤剂最便宜。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想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那种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转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为主的思想。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可以理解为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养成的综合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包含从数学意识到数学行为的很多内容,是一种合理、有序的数学思维,它基于数据基础知识,但又高于具体的数据基础知识。
中学生不具备任何的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淡薄
中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数字表达上,对于一些公式和概念类的数学知识会感到枯燥和反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将数学核心素养误认为是数学技能
有些教师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认为学好数学的唯一办法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通过重复地做题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但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发展学生自我,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一个轻松而丰富的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质疑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这样,学生才会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改进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 师生间缺乏交流沟通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清楚,无法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差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但是中学生年龄阶段较小,学以致用的能力尚不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还比较弱。
三、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和复杂的数学公式,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琐碎事务、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2.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数学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有序、逻辑性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游刃有余。
四、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仅仅具备数学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数学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联系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的思想都不相同,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相同。
通过合作交流,大家能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加减乘除的计算时,让学生计算某天自己零花钱剩余的额度,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重视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成绩。
现在新版本的数学教材,每个数学模块之后都有相应的实践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时间优化的知识,具体来说是要求学生明确同时做几件事情时,怎样做所用的时间最短。
这主要涉及数学统筹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学任务的内容,所以只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解决,教师尽量放宽限制,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对这类问题进行尝试,还可以就这些问题寻求家长的意见。
在这样实际的操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
五、鼓励学生勤提问
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勤提问,敢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某广场中央有一块三角形的绿化带,现在要把它分成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四块,分别种上四种不同的花卉,你能帮助设计一下吗?
根据方案导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并请生尝试下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请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
(2)请生回答:如下图线段AF(F为中点)是中位线吗?为什么?
(3)请生回答: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标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強应用数学的意识。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概念比较多,公式较为抽象,许多学生无法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加深理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灵活地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因素,也是提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总结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莹.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2016:2.
[2] 徐国明.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中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3] 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73-74.
[4] 徐淑芹.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6):27.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