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 第 4 期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对策研究
赵芷萱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武术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现在的传承与发展出现壁垒,通过文献 资料法发现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存在群众缺乏了解,训练方式枯燥单一,受众老龄 化等问题。因此,传统武术进校园,从小学习武术及武术文化,不但符合体育强国政策, 也为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 关键词:传统武术 中小学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4—0091—03
1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武术种类多,选择困难
据 20 世纪 80 年代官方的不完全统计:传统武术 门派大约有 300 个,拳种约 129 个。中华传统武术门 派多,拳种多,术语多,其推广难度大,流失快,导 致许多门派灭绝,拳种消失。武术发源地的武术普及 度相对较高,但对其他地区,学习的人群少,偏老龄化。 因此,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由 于流派众多,很多门派,拳种相继灭绝,传承的人很少, 更别提进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了。在 300 多个门派, 120 多个拳种中要筛选出适合中小学生训练学习的拳法 是十分不易的。如果选择濒临失传的拳种,学校的体 育老师要进行培训等,而传统武术不是短时间能培训 出来的。如果选择广为流传的拳种,那濒临失传的拳 种更加岌岌可危。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 仅要考虑到武术的流派,拳种,也要思考教学难度, 学生接受程度以及训练强度等问题。传统武术进入中 小学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 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仅盲目执行政策并不利于传统武 术的传播与发展。 1.2 中小学生对传统武术了解不够全面,深入
武术教学指导大纲对各学段的教学程度有明确规 定:要求小学能做出武术简单的组合动作,初步掌握 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对初中的要求是完成一至二套 武术套路或对练;而高中则是要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 一套以上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参加班级以 上的体育比赛。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中学习武术更偏 向基础和套路,这就注定了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 无趣,艰涩。传统武术进校园其目的及意义在于普及 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但中小学生对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文化知之甚少,直观的感受是枯燥乏味,机 械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课堂任务,更不可能有兴趣 在课下练习和深入了解传统武术,这与传统武术进入 中小学的初衷相悖。 1.3 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难
从古时候的射、御到现在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 不断发生变化,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师教学能力,丰富 课程内容要同步进行。如果在教学内容上忽略其连续 性和整体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学生 的人格。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 仅通过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达成,课程设置要采取 阶段式教育,循序渐进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堂 中融合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历史、武术人物等 方面内容,适时结合武术竞技和武术赛事等,让学生 自然而然地接受武术课程,从而推动全民健身和终身 体育的进程。 2.2 拓宽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渠道
自 1915 年有人提出传统武术进课堂的建议后发展 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武术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并不受欢迎和重视,许多家长为提 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多数会选择跆拳道,乒乓球,舞蹈
等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生眼中意味着单调乏 味。有意思的是传统武术反而在国外发展良好,非常 盛行,新加坡等多国将武术列为中小学的体育必修课, 与国内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 形成鲜明对比。传统武术要想在中小学真正开展下去 必将面临一场重大变革。
9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面临 诸多问题,陷入改革难的困境之中。传统武术长期发 展于民间,缺乏专业性的术语,进入校园的武术,无 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数是结合西方的教育模式改编, 缺乏课程主题,模糊了武术文化的意义。学校武术课 程过度注重基本功的传授,体育教师更重视学生对武 术套路学习的完整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 教师机械、单向地进行知识传导,学生被迫的变成知 识的接收者,认为 60 分万岁。在学校武术课程中除了 重视套路的学习,还应偏向竞技,家长更关心的可能 是武术段位和武术考级;体育教师在上课中偏向西方 体育式教学,导致武术课程定位十分模糊,极不利于 武术的流派和拳种的进入。长此以往,忽视课程中师 生间的互动,传统武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人格培养 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 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的对策
随着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武德的培养受 到重视,对中小学的武术教师及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武术传授中并不仅仅 是对基本功和套路的教授,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能够自发地在课堂外学习武术,了解武 术文化。武术通过课堂教授形式由武术教师传授给学 生,这就要求武术教师提高对课堂教学和课外把控, 全面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武术教育激发学生转变 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为学生素质 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抽调数据显示,全国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近 300 个中小学中开展武术课堂的学校不足 30%,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遗忘和厌学基本成为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常 态。也有许多学者发出疑问,大量调查结果均显示学 校武术课程并没有很好的实现“传承优秀武术文化”
作者简介:赵芷萱(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遇到门派拳种多,选择困难, 学生对武术认识不足,武术课程改革难等问题。传统 武术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让其进入校园的意义不仅 仅局限于对武术的传承,文化的熏陶,也是对学生人 格的培养。综上所述,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总结经验 教训,汲取专家学者建议,找寻恰当方法对传统武术 在中小学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对策研究
赵芷萱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武术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现在的传承与发展出现壁垒,通过文献 资料法发现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存在群众缺乏了解,训练方式枯燥单一,受众老龄 化等问题。因此,传统武术进校园,从小学习武术及武术文化,不但符合体育强国政策, 也为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 关键词:传统武术 中小学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4—0091—03
1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武术种类多,选择困难
据 20 世纪 80 年代官方的不完全统计:传统武术 门派大约有 300 个,拳种约 129 个。中华传统武术门 派多,拳种多,术语多,其推广难度大,流失快,导 致许多门派灭绝,拳种消失。武术发源地的武术普及 度相对较高,但对其他地区,学习的人群少,偏老龄化。 因此,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由 于流派众多,很多门派,拳种相继灭绝,传承的人很少, 更别提进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了。在 300 多个门派, 120 多个拳种中要筛选出适合中小学生训练学习的拳法 是十分不易的。如果选择濒临失传的拳种,学校的体 育老师要进行培训等,而传统武术不是短时间能培训 出来的。如果选择广为流传的拳种,那濒临失传的拳 种更加岌岌可危。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 仅要考虑到武术的流派,拳种,也要思考教学难度, 学生接受程度以及训练强度等问题。传统武术进入中 小学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 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仅盲目执行政策并不利于传统武 术的传播与发展。 1.2 中小学生对传统武术了解不够全面,深入
武术教学指导大纲对各学段的教学程度有明确规 定:要求小学能做出武术简单的组合动作,初步掌握 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对初中的要求是完成一至二套 武术套路或对练;而高中则是要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 一套以上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参加班级以 上的体育比赛。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中学习武术更偏 向基础和套路,这就注定了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 无趣,艰涩。传统武术进校园其目的及意义在于普及 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但中小学生对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文化知之甚少,直观的感受是枯燥乏味,机 械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课堂任务,更不可能有兴趣 在课下练习和深入了解传统武术,这与传统武术进入 中小学的初衷相悖。 1.3 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难
从古时候的射、御到现在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 不断发生变化,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师教学能力,丰富 课程内容要同步进行。如果在教学内容上忽略其连续 性和整体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学生 的人格。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 仅通过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达成,课程设置要采取 阶段式教育,循序渐进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堂 中融合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武术历史、武术人物等 方面内容,适时结合武术竞技和武术赛事等,让学生 自然而然地接受武术课程,从而推动全民健身和终身 体育的进程。 2.2 拓宽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渠道
自 1915 年有人提出传统武术进课堂的建议后发展 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武术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传统武术在中小学并不受欢迎和重视,许多家长为提 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多数会选择跆拳道,乒乓球,舞蹈
等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生眼中意味着单调乏 味。有意思的是传统武术反而在国外发展良好,非常 盛行,新加坡等多国将武术列为中小学的体育必修课, 与国内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 形成鲜明对比。传统武术要想在中小学真正开展下去 必将面临一场重大变革。
9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面临 诸多问题,陷入改革难的困境之中。传统武术长期发 展于民间,缺乏专业性的术语,进入校园的武术,无 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数是结合西方的教育模式改编, 缺乏课程主题,模糊了武术文化的意义。学校武术课 程过度注重基本功的传授,体育教师更重视学生对武 术套路学习的完整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 教师机械、单向地进行知识传导,学生被迫的变成知 识的接收者,认为 60 分万岁。在学校武术课程中除了 重视套路的学习,还应偏向竞技,家长更关心的可能 是武术段位和武术考级;体育教师在上课中偏向西方 体育式教学,导致武术课程定位十分模糊,极不利于 武术的流派和拳种的进入。长此以往,忽视课程中师 生间的互动,传统武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人格培养 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 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的对策
随着中小学武术核心素养的提出,武德的培养受 到重视,对中小学的武术教师及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武术传授中并不仅仅 是对基本功和套路的教授,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能够自发地在课堂外学习武术,了解武 术文化。武术通过课堂教授形式由武术教师传授给学 生,这就要求武术教师提高对课堂教学和课外把控, 全面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通过武术教育激发学生转变 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为学生素质 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抽调数据显示,全国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近 300 个中小学中开展武术课堂的学校不足 30%,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遗忘和厌学基本成为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常 态。也有许多学者发出疑问,大量调查结果均显示学 校武术课程并没有很好的实现“传承优秀武术文化”
作者简介:赵芷萱(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传统武术进入中小学遇到门派拳种多,选择困难, 学生对武术认识不足,武术课程改革难等问题。传统 武术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让其进入校园的意义不仅 仅局限于对武术的传承,文化的熏陶,也是对学生人 格的培养。综上所述,结合相关调查结果,总结经验 教训,汲取专家学者建议,找寻恰当方法对传统武术 在中小学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