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论文【范本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UJIANG UNIVERSITY
实践论文
题目近代城市规划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工程造价
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六年十月
目录
摘要 (2)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3)
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3)
2。
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3)
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3)
3。
1。
阶段划分办法 (3)
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3)
3.2。
1。
三个阶段的划分 (3)
3。
2.2。
七个阶段的划分 (3)
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4)
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5)
4。
1。
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 (5)
4.2。
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5)
五、城市模式探索 (6)
5.1.欧文的“新协和村” (6)
5。
2。
戈涅的“工业城市” (6)
5.3。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7)
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
6.1。
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7)
6.2。
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7)
七、结语 (8)
参考文献 (8)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与历史意义
摘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如何改善自我的生存环境,使之满足生存安全、生活及生产需要。
对于生存环境的选址以及规划,中国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研究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进一步提出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思想流派历史意义
Abstract: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survival,safety and production during the long battle for existence。
In term of the city layout, China has a clear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beginning, whi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urban planning ha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pluralism and historic。
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ain theories,schools and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accordingl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will be realized and defined.
Key words:city layout、developing background、develop history、school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一、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特征及影响因素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二、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背景
2.1.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居住点模式。
2)城市不断集中,人口爆发性增长。
3)生活设施严重缺乏,居住条件恶劣.
4)流行病大面积蔓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5)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2.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 将其归结到田园城市、城市美化运动、公共卫生改革这三个基本事件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圣西门、傅利叶等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三、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及划分办法
3.1.阶段划分办法
一般而言,对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
(1)以时间的自然延续来划分。
如Donald Krueckeberg的划分方法,将某一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
(2)以主流思潮为主线,再划定年代的上下界线,如Peter Hall的划分方法
(3)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3.2.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3.2.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1) 1880年—1910年,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
(2) 1910年—1945年,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 1945年-2000年,标准化、多元化时期.
3.2.2.七个阶段的划分
Peter Hall将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
(1) 1890年—1901年:病理学地观察城市;
(2) 1901年—1915年:美学地观察城市;
(3) 1916年—1939年:从功能观察城市;
(4) 1923年-1936年:幻想地观察城市:
(5) 1937年-1964年:更新地观察城市;
(6) 1975年-1989年:纯理论地观察城市;
(7) 1980年—1989年:企业眼光观察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 ;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
3.2.3.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
吴志强的六阶段划分是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先按照主要理论思潮出现的先后划出时代。
因为主流的思潮在历史上的发展并非转眼间更替的,所以一个时代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探索和主要理论思潮,而一种思潮也可以跨越几个时代。
这种时代划分方法的目的在于,在划分时段以便讨论研究的同时,强调思想的发展具有其渊源和后续。
(1)1890年—1915年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2) 1916年—1945年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3) 1946年-1960年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年-1980年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5) 1981年—1990年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 1990年—2000年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四、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主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1.1890——1910年霍华德(E. Howard)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词汇。
而在讨论霍华德(E。
Howard )的“田园城市”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要提到恩格斯1845年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本书在今天的城市社会学中仍然被视为开创性的经典文献。
由此,恩格斯也在城市社会学中被奉为最重要的开山鼻祖之一.虽然这部历史文。
献的题目和这样的第一手的调查研究上并没有冠以什么宏篇巨著的头衔,但这部文献不管是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影响了几代城市学者,其科学的光辉常存至今。
恩格斯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是导致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些思潮后来成为“田园城市”等一系列城市社会改革方案的背景。
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这部文献直接导致了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
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田园城市”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1902年以《明日的田园城市》为书名,重新发表了他的1898年末造成重大影响的《明日: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田园城市的名字和思想迅速传遍了人西洋的两岸。
4.2.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他的名著《城市规划设计)》.他将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1922年,他曾发表了一个称为“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的规划方案,城市的路网是方格对称地构成,几何形体的天际线,标准的行列式空间的城市。
在柯布西埃提出了空间集中的规划理论的时候,另一位却相反地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
赖特在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上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赖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一名社会革命者,但他并未参加社会主义的左翼阵营。
相反的,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
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
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在对比柯布西埃和赖特的两个极端的规划理论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即: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而且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
五、城市模式探索
早期的一些理想城市模式有乌托邦、太阳城、法郎吉斯特、新协和村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盖迪斯的“有机区域规划”理论对近代城市规划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西班牙索里亚·玛塔1882年的“线形城市”、芬兰沙里宁1918年的“有机疏散理论”、法国柯布西耶1992年的“明日城市”、法国夏涅的“工业城市”、美国赖特的“广亩城市”、第十小组的族群城市、日本菊竹清川和黑川纪章的“新陈代谢",还有美国的麦克哈格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城市等等.以下主要讨论欧文的“新协和村”、戈涅的“工业城市"以及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5.1.欧文的“新协和村"
新协和村是欧文根据他的社会理想,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主张建立500—2000人的公社,耕地面积为每人0。
4公顷或略多,采用近长方形的布局。
每户住宅不设厨房,而由公共食堂供应全村伙食。
村内生产和消费计划自给自足,村民共同劳动,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公有。
欧文认为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土地划归国有,分给各种公社,实现部分的共产主义。
最终农业公社将分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政府消亡。
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存在理想世界的城市,这些理论实践虽在当时未产生实际影响,但他们的天才思想,为今后的“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2.戈涅的“工业城市"
戈涅从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了“工业城市"的探索。
他设想的工业城市人口为35000人。
对大工业的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组群等都做了分析。
他所规划的工业城市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
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
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
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
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
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
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具有先进的城市交通。
住宅街坊是宽30m,深150m,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戈涅的规划灵活,并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他运用当时最为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市政和交通工程,形
式新颖简洁。
5.3.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设想于1882年。
他认为在高速度运输形式的今天,那种传统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他会使城市拥挤,环境恶化。
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的主干,即交通系统决定日常生活中重要场所之间的距离,因此城市的公交系统和公用设施可以沿着交通线布局,从而形成带形城市结构。
并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镇网络。
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的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六、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和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6.1.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历史背景,演进过程,主要思想的分析可知,这些思潮对后来的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思想,城市人文生态学研究与社区邻里单位思想,及功能理性主义,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随着的近年来城市问题的不断变化,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来指导后人解决城市问题,并在某些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伦敦,巴黎,堪培拉和东京等。
6.2.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这些理论的产生,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同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及背景,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总是由于特定的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的规划思想也反映了提出者对待不断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态度,消极的和积极的,对工业的回避或利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同判定。
最终归结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
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的提出,也让规划师转换思考方向和方式,探寻规划的深层目标与任务和服务对象。
如果规划师可以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预见性的分析,进而规划实践,就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的产生。
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将转向更宜人和频繁的局面,社会交往方式也将转变。
七、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试着了解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主要人物,并将其思想应用指导现代的城乡规划的实践.不拘泥于现近的方法,探寻先进的道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触摸更高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
2.《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
3.《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
4.《城市规划导论》邹德慈
5.《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吴志强
6.《外国建筑史》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