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的基本特征质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意识的基本特征质疑性
一、创新的基本特征
1、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创新的目的性使创新活动必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2、创新必须提供富有新颖性的成果,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判断什么是创新成果时,首先是用新颖性来衡量的。
3、创新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产品的构思阶段和制造阶段都显示出含有大量实践性经验的因素。
4、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
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二、创新四个特征扩展资料
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1、强化创造意识:
(1)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
(2)要敢于标新立异:第一要有创新精神,第二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
(3)要善于大胆设想:第一要敢想,第二要会想;
(4)创新的源泉:第一要有兴趣,第二要适合所从事的事业。
2、确立科学思维:
(1)相似联想;
(2)发散思维;
(3)逆向思维;
(4)侧向思维;
(5)动态思维;
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1、坚定信心,不断进取;
2、坚定意志,顽强奋斗;
3、当创新活动误入歧途,需要调整方向时,它能够强迫自己“转向”或“紧急刹车”。
三、创新包括哪四个方面
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剖析创新实践,总体看,它主要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第一,动力意识。
人们为什么渴求创新?为什么会忘我的致力于创新?总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是创新的动力问题。
创新动力意识在创新意识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思想根本上没有想到要创新或者把创新看成可有可无,当然不会有创新行动或者不会有强烈的创新行动。
第二,质疑意识。
谁不敢或不善于求异与质疑,谁就无法创新。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
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
”提问就是质疑,它是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必经环节和必经过程。
第三,超越意识。
超越就是超越前人或他人甚至自己已有的成绩。
任何开拓、任何创新,都是一种超越。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超越的历史。
超越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培养树立超越意识首先要懂得超越的必然性,并在这个基础树立超越的自信心。
第四,风险意识。
创新常常要闯禁区,要挑战常规、违背传统、冲破习惯势力、冒犯权威、触犯反动阶级利益、抗拒嫉妒思想的干扰、抵挡争名夺利的诋毁等等。
特别是当前高新科技方面的创新,涉及的方面众多,不可控因素激增,使创新的风险加大。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常人不具备或难以具备的风险意识,只有敢冒风险才能创新。
第五,协作意识。
今天大生产、大经济、大科研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适应高度社会化这个时代新特点要求的创新,必须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动作才有可能成功,有的甚至需要国际协作才能进行。
许多创新是一个人或少数人难以从事、难以成功的,没有协作精神,创新将寸步难行。
上述几种意识在创新中各有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动力意识处于基础和前提的地位,对增强人们创新意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超越意识和质疑意识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反映着创新意识的本质特征;风险意识、协作意识是组成创新意识的重要部件,起着强化和条件作用。
几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创新意识结构系统,共同促进创新实践的发展。
四、创新的基本特征包括
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五个方面中提到:
1.采用一种新产品
2.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掠取或者控制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一种新供应来源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我觉得笼统的讲,创新可以分类别来讲的,局部还是整体,消极防御型还是
积极攻击型的,自发创新和组织创新。
目标,技术,制度,组织机构结构方面的创新。
五、创新基本特性有哪些
一是目的性。
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性贯彻于创新过程的始终。
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创新的目的性使创新活动必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例如,发明手机的目的是使得人们联络更加方便,发明电脑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发明电灯泡的目的是在夜晚照亮暗处,发明笔和纸的目的是记录和保存更加清晰。
从大的方面来讲,科学家的创新,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发明家的创新,目的在于首创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用新的技术方法、新的产品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艺术家的创新,是为了生产新的人文产品,满足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任何创新活动都有着特定的目的,并需要经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
从实质上讲,创新是人类提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种新的生产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性。
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
三是新颖性。
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
创新必须提供富有新颖性的成果,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判断什么是创新成果时,首先是用新颖性来衡量的。
所谓新颖性,简单的理解就是“前所未有”。
用新颖性来判断劳动成果是否是创新成果时,要注意它的绝对新颖性和相对新颖性。
创新要求人们要敢于积极进取,标新立异,一件创新产品应该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感。
创新不一定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作品结合新的形式也是创新。
某些模仿也是创新。
例如,当电灯、电话被首次发明出来,这就是前所未
有的,是绝对的新颖性。
而电话经过一次次的改进,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就应该是相对新颖性。
大学生所做的发明、创新,绝大部分是相对新颖性的作品。
四是超前性。
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
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
五是价值性。
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