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主任赴新加坡学习经济发展转型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主任赴新加坡学习经济发展转型心得体会
新加坡面积只有714平方公里,人口530万,地小人少,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连生活用水都要买马来西亚的,就这么小的一个城市国家,在建国短短3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00家跨国公司亚洲总部所在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人均GDP6万美元。
经济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7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一80年代技术密集型90年代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21世纪初的知识密集型(总部经济)。
新加坡经济发展转型的成功经验有很多方面,我认为新加坡在全民树立的忧患意识是促其经济成功转型的根本动力。
忧患意识促其面向全世界吸引人才。
新加坡人口总量少,优秀人才自然也少,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出人头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大量的人才。
新加坡把吸引外来人才当作基本国策,一方面千方百计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政府为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外来人才打造卓越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他们宾至如归、落叶生根。
一方面教育引导本国人民要欢迎外来人才、重视外来人才、善待外来人才,利用人才精英治国。
正是这些人才为新加坡的每次经济转型提出好的建议和决篥依据。
忧患意识加快了经济转型。
一般一个地方的经济转型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加坡居安恩危、提前谋划,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期,就预测下一个经济期走向,并着手制订经济转型规划,虽然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和全球金融危机,但每次经济转型
都只用了1 0年左右的时间。
忧患意识促其始终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
新加坡国小民寡,没有市场,如果不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但新加坡是早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主动面对和对接经济全球化的亚洲国家之一,他们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对到新加坡投资的跨国公司实行“超国民待遇”,新加坡现在拥有大小工业区38个,7000多家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落户。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奇迹,得益于毫不动摇、一而贯之的对外开放。
XX经济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但和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是太小,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关键是经济发展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发展的软硬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
XX高新区担负着新型工业化实验区发展的重任,对照新加坡发展的经验,我们首先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其次,为招商引资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制订更加完善的吸引人才政策,招好商、招大商;再次,进一步转变作风,真心实意的为企业搞好服务,处心积虑地为羟济发展着想,形成想发展、议发展、为发展服务的氛围,为全县经济的转、调、创和幸福XX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