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
B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C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
2.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 .反冲核沿小圆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C .原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17
D .沿大圆和沿小圆运动的粒子的周期相同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 .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 .氢弹利用了核聚变反应
D .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341
1120H+H He+n →是聚变
B .235114094192054380U+n Xe+Sr+2n →是裂变
C .
226222
498
962Ra Rn+He →
是α衰变
D .24
240
1112
-1Na Mg+e →是裂变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B .
232
90
Th 成为原子核20882Pb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 .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都最强
D .28
12Mg 半衰期为21小时,则10个28
12Mg 原子核,经过21小时后还有5个未衰变 6.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24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二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八分之一
D .十六分之一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
B .铀核(238
92 U )衰变为铅核(208
82 Pb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8.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2344
92902U Th+He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 .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9.有关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γ光子,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所产生的
D .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10.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X 的径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比为7∶1,碳14的衰变方程是( )
A .14410
624C He X →+ B .14
11560
6C e X -→
+
C .14
01461
7C e X -→
+ D .14212
615C H X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减小
C .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原子序数不变
D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的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12.由于放射性元素
23793
Np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
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
Np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 ,下列论断
中正确的是( )
A .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守恒
B .
209
83
Bi 的原子核比23793Np 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C .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含有
237
93
Np 的矿石的质量将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13.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
2351891
92
036r 0U n X K 3n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原子核中含有144个核子
B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D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14.一个静止的原子核a b
X 经α衰变放出一个α粒子并生成一个新核,α粒子的动能为
E 0.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变成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 )
A .02E c
B .()0
2
4E a c -
C .
()02
4a E c - D .
()0
24aE a c -
15.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的同位素24
11Na 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为内切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11Na 发生的是α衰变 B .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 C .新核的中子数为13
D .新核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填空题
16.一个静止的钚核
自发衰变成一个铀核
23592
U 和另一个原子核X ,并释放出一定的
能量。

其核衰变方程为: 239235
9492Pu U X →+。

(1)方程中的X 核符号为________。

(2)钚核的质量为239.0522u ,铀核的质量为235.0439u ,X 核的质量为4.0026u ,已知1u 相当于931.5MeV 的能量,则该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是________MeV ;
(3)假设钚核衰变释放出的能量全部转变为铀核和X 核的动能,则X 核与铀核的动能之比是________。

17.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
23592
U 是核电站常用的核燃料。

23592
U 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14456Ba 和89
36Kr 两部分,并产生___个中子。

要使链式反应发
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临界体积。

18.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a
c A 和b
d B ,其半衰期分别为T 和
1
2
T ,若经过2T 后两种元素的核的质量相等,则开始时两种核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若经过2T 后两种核的个数相等,则开始时两种核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19.钾40放射正电子后衰变为稳定的40,其半衰期为91.3710⨯年:从某一岩石样本中,钾40的原子数和氩40的原子数之比为1:7.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估算该岩石样品形成的年代为________年前.
20.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
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在图中的A 、
B 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B .在图中的B 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C .卢瑟福选用不同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 .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2)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提出了_____________模型。

21.天文学家测得银河系中氦的含量约为25%。

有关研究表明,宇宙中氦生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宇宙诞生后2分钟左右生成的;二是在宇宙演化到恒星诞生后,由恒星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生成的
(1)把氢核聚变反应简化为4个氢核(11H )聚变成氦核(4
2He ),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
(0
1e )和2个中微子(
0ν),请你写出该氢核聚变反应的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计算一次反应释放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J 。

(2)研究表明,银河系的年龄约为173.810s t =⨯,每秒钟银河系产生的能量约为
37110J ⨯。

现假定该能量全部来自上述氢核聚变反应,请你尝试估算银河系中氦的含
量,并根据你的估算结果,对银河系中氢的主要生成途径作出判断: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______________(选填A 或B ) A .宇宙诞生后2分钟左右生成的;
B .宇宙演化到恒星诞生后,由恒星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生成的(可能用到的数据:银河系质量约为41
310kg M =⨯,原子质量单位27
1u 1.6610
kg -=⨯,1u 相当于101.510J -⨯的能
量,电子质量0.0005 u m =,氦核质量 4.0026u m α=,氢核质量 1.0078u D m =,中微子
0ν的质量为零)。

22.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20278t
P ,制取过
程如下:
(1)用质子轰击铍94Be 产生快中子,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 (2)用快中子轰击汞20280
Hg ,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
①生成202
78t P ,放出氦原子核,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 ②生成
20278t
P ,放出质子、中子,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
(3)生成的铂
20278t
P t 发生两次β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20280Hg ,核反应方程:
________________,
23.原子核A 经过若干次衰变后变成原子核B , 已知B 核的质子数比A 核少8,B 核的中子数比A 核少16,则此衰变过程中共有________次α衰变,________次β衰变. 24.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的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为m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真空中的光速为c .若1 mol 氘核和1 mol 氚完全发生核反应生成氦核,则在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 25.如图,纵坐标表示某放射性物质中未衰变的原子核数(N )与原来总原子核数(N 0)的比值,横坐标表示衰变的时间,则由图线可知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______天,若将该放射性物质放在高温、高压或强磁场等环境中,则它的半衰期将______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26.静止的镭核
22686
Ra 发生α衰变,生成Rn 核,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已知
释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 0,假定衰变时能量全部以动能形式释放出去,该衰变过程总的质量亏损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7.速度为0v 的中子1
0n 击中静止的氮核147
N ,生成碳核
126
C 和另一种新原子核X ,已知126
C 与X 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中子的速度方向一致,碰后
126
C 与X 的动量之比为21∶。

(1)求X 的速度大小。

(2)碰后
12
6
C 与X 在同一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
28.用速度大小为v 的中子轰击静止的锂核(6
3Li ),发生核反应后生成氚核和α粒子,生成的氚核速度方向与中子的初速度方向相反,氚核与α粒子的速度之比为7∶8,中子的质量为m ,质子的质量可近似看作m ,光速为c 。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氚核和α粒子的速度大小;
(3)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氚核的动能,求出质量亏损。

29.核聚变能是一种具有经济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的新能源。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 R )计划”俗称”“人造太阳”,即为人工可控热核反应堆。

该装置中发生的核聚变反应是2
1H 和3
1H 聚变生成42He ,释放能量。

21H 可以自海水中提取,3
1H 可由锂矿中制得。

已知2
1H 的质量为2.0141u ,3
1H 的质量为3.0160u ,4
2He 的质量为4.0026u ,
10
n 的质量为1.0083u ,21uc 931.5MeV =。

(1)写出该聚变的核反应方程;
(2)计算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释放出的能量;
(3)若将“人造太阳”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城市,送电功率为6
1 1.810kW P =⨯,采用超高压输
电,输电电压为2500kV U =,而这种人造太阳发电机输出的电压为118kV U =,要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小于输送电功率的5%,求输电线的总电阻。

30.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
(
)147
N 产生氧()178O 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

已知
氮核质量为N 14.00753u m =,氧核的质量为017.00454u m =,α粒子质量为
4.00387u m α=,新粒子的质量为p 1.00815u m =。

(已知:1u 相当于931MeV ,结果
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 (1)写出发现新粒子的核反应方程;
(2)核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还是释放能量,并求此能量的大小;
(3)α粒子以7
0310m /s v =⨯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
和新的粒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之比为1:43,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